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河地区火烧与森林虫害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黑河地区过火林地的虫害发生数量和种类的调查研究,表明樟子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在火烧后极易受到小蠹类和天牛类蛀干害虫的攻击。利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树干熏黑高度和胸径对虫害发生数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很显著。分别利用树干熏黑高度及其转换后的火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与虫害发生数量间的线性关系比较显著,火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的线性关系更显著些。该结论可为火灾之后虫害发生量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林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分布状况及种群结构韩铁圈1994年4月,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森林火灾过后,产生大量火烧木,为蛀干害虫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致使多种蛀干害虫猖獗发生。主要种类有云杉大黑天牛、云杉小黑天牛、长角灰天牛、松八齿小蠢等。这些蛀干害虫混生...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林区为我国重点火险区,经常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98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大面积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33万公顷,损失惨重。其中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道路网密度仅1.5米/公顷,难以阻挡大火的蔓延。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力,增加防火林带的阻火效应,增加阻隔网络密度,可大大提高控制大面积森林火灾的能力。大兴安岭林区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地带性植被。兴安落叶松成过熟林,林冠稀疏,林内阳光充足,因而易燃性杂草丛生。加上成过熟林下有大量杂乱物,遇到干旱和大风天气很容易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另外,兴安落叶松针叶每年脱落,细小密实度大,落叶形成地毡状,结构紧密难燃。故东北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三种森林类型地表可燃物燃烧气体排放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杨桦林中的草本、枯枝和半分解层为研究对象,采取外业调查取样及室内控制环境燃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型、不同可燃物燃烧过程CO2、CO、CxHy、NO和SO2释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草本燃烧CO2排放量阔叶林(杨桦林)大于针叶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针叶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枯枝CO2排放量大于阔叶林(杨桦林),而半分解层兴安落叶松林CO2排放量大于杨桦林和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林半分解层除NO释放量以外,其它四种气体与草本、枯枝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1980-1999年乔木燃烧释放碳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主要乔木树种1980-1999年间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20 a间各林型过火面积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437 947.34 hm2,樟子松林20 938.70 hm2,针阔混交林142 526.95 hm2,白桦林168 531.57 hm2,蒙古栎林1 374.97 hm2.2)通过MultiC/N3000测定得出各树种地上部分含碳率平均数值,兴安落叶松为42.34%,樟子松为41.20%,白桦为42.01%,山杨为39.21%,蒙古栎为39.79%,2种针叶树平均含碳率为41.77%,3种阔叶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为40.30%.主要乔木树种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值均小于目前国际通用的0.45. 3)大兴安岭林区20 a间各类型森林火灾乔木损失生物量为7.31×106~11.57×106 t.其中,落叶松林乔木损失量占总损失生物量的61.80%~62.38%;其次为白桦林,占总损失生物量的26.53%~26.81%.4)大兴安岭林区20 a森林火灾乔木释放碳量为3.04×106~4.78×106 t,平均每年释放碳量为1.52×106~2.39×106 t,占全国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7.51%~11.81%.各乔木树种中落叶松火灾释放碳的比例最高,约占总释放量的2/3左右;其次为白桦,占总释放量的1/4左右;其他树种释放较少,共占1/12左右.研究结果将为正确认识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碳平衡及评价森林火灾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树种多样性与森林经营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区典型样地林木树种多样性指数调查和计算得出,适度择伐的林分树种多样性指数高,次生阔叶林、未受干扰的成熟阔叶红松母树林、阔叶红松林强度择伐迹地、人工落叶松林,树种多样性指数顺次降低;以择伐为主的黑龙江省穆梭林区,20多年来,森林越采越多,森林动物蕴藏量是其林区面积所占比例的3倍多。大兴安岭区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后得出,原在樟子松林内严重受压的山杨,在火灾后森林恢复中有重要作用,森林经营中应适当保留针叶纯林内混生的少量阔叶树。树种多样性指数高,有利于森林受到重大外力破坏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虫害暴发与森林火灾发生的动态交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虫害和森林火灾是最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交互影响。文章综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机制。森林火灾主要通过影响林分结构和年龄、树脂流量和树干熏黑高度,以及昆虫与寄主树木的相互营养关系影响虫害发生。虫害则能改变可燃物载量及林分结构进而影响森林火灾发生风险。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森林生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森林,中国大地上最美的自然景观。中国最北边的大兴安岭林区,挺拔的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绵延千里,辽阔的松林与白桦林、杜鹃林、河流湿地交织成祖国最北方的诗意奇境。中国最西端的新疆,至今仍珍藏着树龄达500年的雪松云杉林、西伯利亚红松林。  相似文献   

9.
1987年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损失惨重,其中火烧枯死木总蓄积约5500万立米,可利用的蓄积约3000万立米,能作为商品材外销的约2300万立米。由于过火林地上存有大量的火烧枯死木及长势衰弱的中、轻度火烧木,为蛀干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据1987年7月及10月两次调查,已有大黑天牛、云杉小黑天牛、云杉花天牛、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松十二齿小蠹虫、落叶松黑小蠹、中央星坑小蠹、西伯利亚吉丁虫、针叶树吉丁虫等10余种蛀干害虫侵入危害,受害率20%左右,如不采取相应措  相似文献   

10.
对秦岭林区优势先锋虫种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寄生蜂种群的林问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选择华山松大小蠹虫害木作为解析木,分期分批采集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蛹进行室内饲养.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有寄生蜂7种.在河谷地带华山松林中寄生蜂种类最多,7种寄生蜂都有分布,总寄生率最高(37.5%~42.5%),其它依次为竹子华山松林、鹿蹄草华山松林、苔草华山松林、山坡下部华山松林;华山松虫害木树干不同部位寄生蜂种群组成和总寄生率不同,华山松大小蠹寄生蜂种群在华山松虫害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与华山松大小蠹种群相吻合,说明华山松大小蠹种群和寄生蜂种群长期以来建立了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林分特征因子预测森林地被可燃物载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胡海清 《林业科学》2005,41(5):96-100
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3个可燃物类型的68块样地的郁闭度、胸径、树高、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地表可燃物(1h、10h、100h时滞可燃物和灌木)的载量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与计算,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种类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林分因子来推算不同种类可燃物的载量,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樟子松种实害虫及天敌曲姬蜂调查研究表明,球果象甲被害率在20%~40%左右,虫口密度为每果2~6头不等,棘梢斑螟有虫株率为26%,球果被害率为12%,虫口密度为每果1~2头不等,曲姬蜂的寄生率平均为25.4%,利用曲姬蜂生物防治樟子松种实害虫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杨树几个品系区域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引进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杨树N12、N2、N25、SL-1、N21和高加索6个品系,在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进行区域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加索品系在黑河地区生长表现较好,N2品系在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生长表现较好,且各品系在区域化试验地未发生冻害及病虫害.经综合测试和评价后初步认为,高加索品系可在黑河区域栽培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度火干扰对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1982-2007年的中度火烧迹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降低,但是变化幅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并在火烧后第20年将接近火烧前水平;火烧后A层和B层土壤有机质均呈降低趋势,A层的降幅逐渐缩小直到火烧后20年比火烧前水平大幅增加;火后土壤A层和B层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全氮在A层基本也呈增加趋势,B层随火后时间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星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A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基本呈增加趋势,但随时间增加幅度减小,而B层的变化无规律;A层土壤水解氮含量变化呈增加趋势,而B层的变化则与速效钾在B层的变化相似,无明显规律.此研究旨在找出火烧后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的改造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After the outbreak of Dendrolimus superans Buter in 2002, many insect borers quickly invaded larch (Larix gmelinii Rupr.) forests in the Aershan of Inner Mongolia. Methods involved included setting sample plots, collecting adults in iron traps and measuring areas of galleries to study the invasive sequence, their ecological niche and the extent of the different effects by the main insect borers to their ho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mage of D. superans weakened L. gmelinii, first 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 invaded, followed by Acanthocinus carinulatus Gebler, Monochamus urussovi Fisher and M. sutor L. After the outbreak of D. superans, the average density of longhorn beetles per L. gmelinii tree increased. The ecological niche of Ips subelongatus stretches almost from the base to the top of the trunk. The number of insects in older stands of L. gmelinii is larger than those in middle aged stands. They do not damage healthy trees of L. gmelinii. The ecological niche of A. carinulatus is higher in dead L. gmelinii trees than in weak ones. The degree of damag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with age and depth of bark. M. urussovi mainly damages trunks below 4 m in weak trees; in dead trees they can do damage up to 6 m in height. M. sutor mainly damages trunks below 5 m in weak L. gmelinii trees; in dead trees they cause damage up to 7 m. Again, the degree of damag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with age. None of the three species of longhorn beetles damage healthy L. gmelinii and younger trees. Among the main insect borers, the degree of damage caused by I. subelongatu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other insects.  相似文献   

17.
人工樟子松母树林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人工樟子松母树林,要精选母树,进行疏伐,加强修枝、截顶、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促进母树生长和提高结实量.  相似文献   

18.
以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平坡地(0~5°)、阳陡坡底(26~35°)、阳陡坡中、坡顶、阴陡坡中、阴陡坡底)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变化,为区域人工林抚育和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阳陡坡底樟子松平均株高、胸径、冠幅最大,分别为2.14 m、25.05 mm、108.65 cm;②各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意大利214杨(Populus euramevicana‘I-214’)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混交林生长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纯林相比,意大利214杨与樟子松混交能明显提高意大利214杨和樟子松的生长量,但整个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较之意大利214杨和樟子松纯林有所下降,试验处理的木材胸径分别比纯林有所提高,混交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较之纯林有所改善,肥力状况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