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地锦和五叶地锦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未能获得杂交种。对人工辅助自交和杂交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荧光显微观测。观察发现:人工辅助自交后,花粉粒可在各自柱头表面正常萌发,花粉管可伸入花柱内。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时,多数花粉粒不能在柱头表面萌发,或者花粉管呈卷曲、先端膨大、破裂等异常现象。授粉后2~48h的花柱中,未观察到花粉管。由此推断,地锦和五叶地锦之间的不亲和发生在柱头表面。  相似文献   

2.
以5年生观赏海棠‘高原红’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花粉离体培养、荧光显微技术等研究了‘高原红’花粉的形态、生活力及贮藏特性,分析了花粉离体培养基成分、离体与活体萌发的区别及花粉贮藏过程中活力的变化。探讨了花粉萌发及贮藏特性,旨在为揭示花粉萌发特性、建立花粉贮藏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硼酸与蔗糖溶液均对‘高原红’花粉萌发有显著的影响,单因素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溶液;离体与活体花粉在萌发时间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离体萌发较快于活体萌发,且活体萌发中花粉管在授粉后第8—12 h为快速伸长期;花粉贮藏过程中,室温(17—20℃)下贮藏的花粉活力急速下降,花粉管长度与4,-20℃及-70℃时差异显著,4℃下贮藏的花粉离体萌发率同样呈急速下降的趋势,与-20,-70℃时差异显著,而-20℃与-70℃下贮藏的花粉其离体萌发率之间与花粉管长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牛角瓜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条件及培养基成分,以2年生牛角瓜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溶液对牛角瓜花粉块壁解离效果的影响情况;还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牛角瓜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以10%的Na OH溶液将牛角瓜花粉块处理10 min的解离效果最好;牛角瓜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此温度条件下培养6 h后其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最好;蔗糖对牛角瓜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均较大,硼酸对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均较小;牛角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20%蔗糖+0.1%硼酸+5 mg/L氯化钙+15 mg/L 6-BA,在此培养基上并在30℃的温度条件下培养6 h,其花粉萌发率达到94.77%,花粉管长度为11.07 mm。  相似文献   

4.
已有研究表明:玫瑰与月季杂交存在不亲和现象,月季花粉在玫瑰柱头上生长受阻,说明玫瑰花柱中的某些物质对月季花粉萌发及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直接在大田植株上研究玫瑰花柱对月季花粉的影响难于实现。在离体状态下,利用玫瑰花柱提取液进行月季花粉培养,并与玫瑰花粉萌发状况进行比较,可以模拟大田实际情况,并使研究工作得以实现。本研究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对‘杏花村’月季与‘朱龙游空’玫瑰花粉进行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各浓度下月季与玫瑰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变化,并与田间条件下玫瑰与月季杂交花粉管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旨在探寻离体状态下,利用玫瑰花柱提取液培养花粉、研究玫瑰与月季杂交不亲和机理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紫丁香盛花期的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H值为6.0,其花粉萌发率为32.45%,花粉管长度为0.350mm,最佳培养温度为25℃,最佳培养时间为1.5~2h。  相似文献   

6.
为给杂交育种和人工辅助授粉提供参考,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剂对猕猴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作用不同。6-BA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萘乙酸在10mg/L时促进萌发效果最好,抑制花粉管生长;赤霉素在60~9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适质量浓度为90mg/L;多效唑只有在50mg/L时能促进花粉萌发,抑制花粉管生长;2,4-D在0.5mg/L时促进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其它质量浓度表现抑制作用;精胺在0.025mmol/L、腐胺在0.05mmol/L时促进猕猴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亚精胺对猕猴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平榛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组分蔗糖、硼酸、硝酸钙不同浓度对平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平榛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蔗糖、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平榛花粉的离体萌发,超过该范围则会抑制花粉的萌发,筛选出较适宜平榛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成分为蔗糖15%+硼酸0.01%+硝酸钙0.015%。  相似文献   

8.
为给观赏海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其花粉活力展开了研究,探讨并观察了观赏海棠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和花粉萌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硝酸钙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0.02%(其萌发率与0.04%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0.02%(其萌发率与0.01%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时,日本海棠的平均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最高值分别达到55.2%与853.11μm、54.4%与595.07μm、37.6%与713.74μm,显著高于同一试验因素下的其余各处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的组合培养基为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此培养基培养的日本海棠其平均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分别达到70.1%和777.02μm,显著高于除以(10%蔗糖+0.01%硼酸+0.03%硝酸钙)组合培养基处理以外的其他组合培养基处理。在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培养第1个小时内花粉未萌发,培养2~4 h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达23.4%/h及259.01μm/h,培养8 h后,其萌发速率趋于平稳,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速度趋于平稳。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组合培养基,以此组合培养基培养2~4 h其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生长速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稠李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蔗糖、硼酸、钙等组分对其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花粉萌发,但超过一定浓度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都有所下降。综合分析认为蔗糖、硼酸、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0.015%、0.015%最为适宜,此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0.
旱柳花粉能够萌发,花粉管能进入小叶杨柱头。受精过程基本正常。杂交障碍主要表现在:花粉管在花柱基部生长受阻;花粉管在子房腔中缠绕;受精频率低;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胚出现异常发育、停滞发育和败育现象。本文支持以不协调性模型解释杂交障碍的机制。报道了旱柳和小叶杨属间杂交原胚期胚珠培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川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川榛为实验材料,以平榛和平欧杂种榛为对照,采用荧光显微法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授粉方式、不同花序形态、不同授粉时间柱头上花粉的附着数量、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的生长特性,以期确定川榛最佳可授期和授粉方式,掌握花粉萌发所需的适宜温湿度。结果表明:川榛不同花期柱头可授性大小为:盛花期末花期露红期;川榛疏散状花序的可授性优于直簇状,平刷授粉效率优于点授;在加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高湿度条件下,花粉管萌发和生长速度先于温室和田间条件,说明湿润温和的环境更利于川榛花粉的附着、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环境温湿度和种质对花粉管萌发具有重要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较大,与种质无关。  相似文献   

12.
对19个板栗品种的花粉育性的两个方面(花粉萌发率、花粉管生长特性)进行了测定 分析,发现板栗花粉的萌发率一般高于65%,以70%~90%区域内分布为最多,高于90%和低 于70%的品种较少。花粉管生长在花粉萌动后的20min中伸长最快,而后逐渐趋于平稳。一 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有助于花粉管的生长,10%、20%蔗糖浓度均能显著提高花粉管伸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培养基种类及蔗糖浓度对部分果树花粉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了检查花粉的生活力 ,确定花粉发芽的可靠程度 ,在进行人工授粉前 ,对多种果树花粉进行了发芽试验 ,并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需要 ,通过研究不同蔗糖浓度及培养基形态等对花粉发芽的影响 ,以确定不同果树花粉最佳培养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果树花粉要达到最佳生活力 ,需选择不同蔗糖浓度、培养基形态  相似文献   

14.
杏树不同品种及果枝花粉发芽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探明杏树率低的原因,研究了杏树不同品种、不同果枝类型的花粉发芽率。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果枝类型花粉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杏树不同品种间花为分发育率存在极显著差异(99%),其中车头杏最高达31.7%;不同品种的2基最适蔗糖浓度不同,大部品种以10%为最好,但巴斗在蔗糖浓度5%的培养基上发芽率最高,串枝红杏在蔗糖3个浓度下发芽率基本一致;80万单位青霉素对不同品种花粉萌发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七子花花粉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8种不同的培养基进行七子花花粉萌发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中七子花的花粉萌发率、花粉管破损率和花粉净萌发率有较大的差异.硼酸对七子花花粉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也会增加花粉管的破损率.以0.5mg/L 2,4-D、10%蔗糖、0.5%琼脂作为培养基,七子花花粉萌发率最高,达84.90%;以10mg/L H3BO3、0.5mg/LNAA、10%蔗糖、0.5%琼脂作为培养基,七子花花粉的净萌发率最高,达53.25%.硼酸与NAA或Ca(NO3)2配合使用,有利于七子花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3种悬钩子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成分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悬钩子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成分,选择3种悬钩子属植物:山莓、蓬藟、掌叶覆盆子,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悬钩子属花粉萌发率、萌发优秀率与花粉管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莓花粉萌发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7%+H_3BO_3 0.03%+CaCl_2 0.001%;山莓花粉萌发优秀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7%+H_3BO_3 0.05%+CaCl_2 0.001%;山莓花粉管长度最长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5%+H_3BO_3 0.03%+CaCl_2 0.001%;蓬藟花粉萌发率与萌发优秀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5%+H_3BO_3 0.01%+CaCl_2 0.000%,此条件下花粉管亦最长。掌叶覆盆子花粉萌发率与萌发优秀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0%+H_3BO_3 0.01%+CaCl_2 0.000%;掌叶覆盆子花粉管长度最长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5%+H_3BO_3 0.01%+CaCl_2 0.000%。  相似文献   

17.
克服杨树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杨树有性控制杂交是杨树遗传改良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杨属(Popvlvs)派间(Section)杂交,尤以白杨派(Sect.lence)和胡杨派(Sect.tukanga)树种与其它各派树种杂交存在严重不亲合性。不亲合性的障碍经Guries和Stettler、Willing和Pryor、Stettler、李文钿等人试验作如下报道:①.受精前的障碍即花粉粒在柱头表面花粉管不能正常萌发或进入柱头;②.受精前障碍即花粉管进入柱头在花柱基部停滞不前;③.受精前障碍花粉管在子房腔中异常缠绕;④.部分双受精不能正常进行;⑤.受精后的障碍即胚与胚乳发育不协调。在杨树远缘杂交中,杨树育种学家根据受阻的主要部位,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这种障碍,以便获得健壮的杂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5个紫薇品种‘红蝶飞舞’、‘红蝶飞舞’×福建紫薇、‘红蝶飞舞’×南紫薇、‘红蝶飞舞’בRPN74C’及‘多花紫’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2~6 h内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生长速度由快到慢;‘多花紫’自交授粉后不同时段均没有发现花粉粒的萌发现象,花粉粒全部干瘪而死,说明紫薇不接受同源花粉,自交不亲和。  相似文献   

19.
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北京杨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杨新鲜花粉为材料,研究固体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不同质量浓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不含硼酸时,最适宜萌发的蔗糖质量浓度为10%,萌发率93.5%;当达到20%时,抑制花粉萌发,萌发率仅为55.6%。在培养基不含蔗糖时,最适宜萌发的硼酸质量浓度为0.01%,随着质量浓度升高,萌发率呈下降状态。在蔗糖和硼酸的双重作用下,最适宜萌发的质量浓度为10%蔗糖+0.01%硼酸,萌发率高达98.6%,花粉管生长快、健壮。新鲜花粉生活力测定的培养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20.
培养基成分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冠梨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不同硼酸浓度和不同硝酸钙浓度对黄冠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蔗糖浓度为100g/L,硼酸浓度为100mg/L,硝酸钙浓度为30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