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紫花苜蓿叶部病害调查和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文静 《草业科学》1997,14(1):23-25
1992年至1995年,对宁夏人工栽培的紫花苜蓿叶病害种类,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宁夏现发生花叶病,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霜霉病,灰星病,斑枯病,轮纹病,轮斑病,霉斑病共11种叶病,其中霉斑病,炭疽病,灰星病和轮斑病为宁夏病害新记录,在各种病害中花叶病,霜霉病,炭疽病和斑枯病危害重,分布广,应进行防治,锈病和褐斑病流行潜在的危险大,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几大紫花苜蓿种植区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病原菌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苜蓿病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紫花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苜蓿小光壳叶斑病;匍柄霉叶斑病、苜蓿春季黑茎与叶斑病、镰刀菌根腐病、炭疽病、苜蓿壳针孢叶斑病、霜霉病、苜蓿锈病等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在发病区域发病率较高;而苜蓿花叶病田间病害程度较轻;白粉病在各种植区域均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3.
临夏地区紫花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过3年多的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初步查清了临夏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分布、特点和危害程度.临夏地区苜蓿病害主要有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锈病Uromyecsstriatus、白粉病Leueillula leguminosarum、霜霉病Peronos pora estioalis、黄斑病Cercospora mesicagin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ifolii、根腐病Rhizoctonia cyocorum 7种.苜蓿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潜叶蝇、苜蓿蚜虫、蓟马4种.并在干旱半干旱、高寒阴湿和川塬灌区,根据不同地区苜蓿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开展了防治试验,提出了结合临夏地区生产实际防治苜蓿病虫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1苜蓿病虫害发生、分布规律 苜蓿病害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锈病、苜蓿匍柄梅叶病、苜蓿花叶病、苜蓿春季黑茎病、苜蓿黄萎病、苜蓿炭疽病、苜蓿菌核病和苜蓿根腐病等30余种,大范围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和苜蓿根腐病。  相似文献   

5.
南志标 《猪业科学》2001,18(4):M1-M4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insidiosum)亦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insidiosum)亦应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7.
对贵阳地区枇杷病害种类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初步明确了枇杷生产中常见的病害14种,其中真菌性病害8种,分别为灰斑病、斑点病、炭疽病、疫病、轮纹病、污叶病、枝干褐腐病、花腐病,细菌性病害2种,分别为癌肿病、细菌性褐斑病,病因未明确的病害2种,分别为皱果病、叶尖焦枯病,生理性病害1种,为裂果病,其它1种,为地衣,其中灰斑病、炭疽病、轮纹病、污叶病、花腐病、叶尖焦枯病、裂果病、地衣8种病害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北、湖南、江西和广西4省葡萄果实病害危害程度,调查各地葡萄果实病害发生及农药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酸腐病和黑曲霉病在4省危害范围最广,炭疽病危害程度次之,灰霉病和白腐病危害较轻。湖北和湖南部分地区酸腐病发病率高达33.0%以上,病情指数最高为24.6;江西省吉安市酸腐病发病率高达22.0%。4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黑曲霉病危害,在湖北省京山市‘夏黑’葡萄上,黑曲霉病发病率高达42.0%,其危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 < 0.05)。湖北省武汉市和京山市未见明显炭疽病危害,广西省炭疽病危害严重。因此,4省都需加强对酸腐病、黑曲霉病的防治,广西省还需重视对炭疽病的防治。各地葡萄果实病害防治对象主要为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和白粉病,但对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缺乏有效防治手段。建议各省合理使用化学杀菌剂,注重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乐东、临高、东方等市(县)的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真菌病害进行了系统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海南地区火龙果生产中发生的真菌病害主要有7种,分别为溃疡病、茎腐病、炭疽病、茎斑病、基腐病、黑斑病、果腐病;其中以火龙果溃疡病和茎腐病在调查的市县种植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海口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和炭疽病,文昌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基腐病和茎腐病,琼海地区主要发生茎腐病和溃疡病,临高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和黑斑病,东方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乐东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和炭疽病。  相似文献   

10.
付秀春 《北方牧业》2003,(12):30-30
<正> 苜蓿病害种类繁多,全世界已发现70余种。从目前国内各地已知病害发生的情况看,苜蓿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及炭疽病等是我国紫花苜蓿的主要病害。苜蓿褐斑病又叫普通叶斑病。是苜蓿的严重病害,发病区叶片大量脱落,牧草和种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对苜蓿生活力也有较大影响,该病在苜蓿整个生长季节都可发生。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点状浅色褪绿斑,病斑逐渐扩大,多呈圆形。后期病斑上有褐色的盘状隆起。病斑自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极易脱落。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发病。③在病害没有蔓延开时尽快收豁。④使用药物喷洒防治。70%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剂500~1000倍液。苜蓿霜霉病广泛发生于温带地区。一年有两个发病期,通常在春夏或初秋流行。  相似文献   

11.
烟草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多、分布广、传播快及危害损失严重,烟草大田和苗床整个生育期都可受多病害的危害。我国烟草病害约有6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或较重的有10多种。如按病原物可分4大类,即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猝倒病、黑胫病、根黑腐病、赤星病、白粉病;细菌病害,主要有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病毒病害,主要有普通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病毒;线虫病害,主要有烟草根线虫病及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气候斑病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贵州、广东、安徽和上海共16个县(市)的66个调查点位进行葡萄主要病害的调查。并对安徽、贵州和广东共9个县(市)的葡萄病样进行采集,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分别用ITS序列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广东、贵州、安徽、上海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的发生。其中,贵州省主要葡萄病害为炭疽病、霜霉病和灰霉病,葡萄霜霉病危害严重,发病率为60.79%,炭疽病仅危害水晶葡萄,发病率为47.64%;广东省主要葡萄病害为溃疡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白腐病,其中溃疡病发生普遍,发病率为48.28%;安徽省葡萄病害有葡萄酸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黑曲霉病,其中酸腐病发生较为严重,发病率为53%,巢湖市“夏黑”品种中发病率高达97.0%;上海市调查发现葡萄酸腐病、炭疽病和黑曲霉病。此外,自广东、贵州与安徽省共分离得到114株真菌,分别鉴定属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spp.)、间座壳属 (Diaporthe spp.)和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p.)等共计15个属。通过调查,可为各省葡萄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 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轮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豆黄蓟马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有条件的地区如能采取水旱轮作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红豆草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红豆草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共有32种,其中主要为菌物病害(27种),另外还有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1种)、线虫病(2种)。就每个国家发生的病害数而言,中国有24种、英国9种、伊朗5种、土耳其3种、加拿大2种、美国1种、前苏联和德国均1种。在这些菌物病害中,仅在英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外发生的有白粉病、格孢腔环斑病和疫霉根腐病等3种,仅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有尾孢叶斑、刺盘孢炭疽病、丝囊霉根腐病等13种,其病原共36种;21种危害茎叶病害,5种危害根病,1种系统危害全株。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中,甘肃发生的种类最多,有20种,其次新疆9种、内蒙古5种,其他省区发生数更少。在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中,除细菌性茎疫病在我国有发现之外,其余均发生于国外。国内外对其白粉病、锈病和黑腐病等常发性茎叶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根病、系统性病害和其他茎叶病研究较少,今后有必要更多关注影响我国红豆草生长的数种最主要病害,在病原准确鉴定的基础上加强病害监测和发生规律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宁夏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23  
通过2001—2002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明确了宁夏苜蓿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目前,在宁夏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害虫为蚜虫、蓟马、草地螟、象甲和潘叶蝇,病害为苜蓿褐斑病、霜霉病、白粉病和花叶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苜蓿的主要病害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苜蓿主要产区的病害调查和室内、田间分析鉴定,查明甘肃省苜蓿的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和病害公布情况,指出苜蓿的褐班病、黄斑病、锈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是影响甘肃省苜蓿生产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9.
甘肃苜蓿斑点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  王生荣 《草地学报》2010,18(3):372-377
近年来甘肃省苜蓿(Medicago stativa L.)发生一种叶部病害—-斑点病,严重地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和饲用价值。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害对苜蓿的危害,在室内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苜蓿斑点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Fr) Keissler),该病原菌能很好地利用麦芽糖、蔗糖、甘氨酸;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最适宜的RH为98%以上,最适培养基为5%AL和PSA。在上述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菌丝茂盛,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20.
1灰斑病 玉米可以发生多种叶斑病,最常见的是大斑病和小斑病。近10年,玉米灰斑病的病害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南普遍发生,局部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