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沫分离法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循环水的核心就是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对于循环水系统的每一道处理工序,都有大量可选择的工艺。特定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养殖的鱼贝类、基础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管理技术和其他许多因素。在水质净化处理中,泡沫分离法有其独特的功能。它能将溶解性有机物及悬浮物通过气泡的吸附形成泡沫被去除,适用于集约化水产养殖中闭合循环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爱伦堡产生一种用活性污泥净化水的、封闭式循环水的水产养殖系统。这种系统纯粹是为科学的目的而设计和使用的。鉴于一般缺乏这类系统的经济资料,本文报道了商品鱼生产的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3.
以长江野生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约150~400 g)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比较试验。每种驯养条件下的试验鱼均按规格分2组进行驯养。封闭循环水系统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1.48 kg/m3和17.65 kg/m3,驯养时间为279 d,平均水温为(14.5±3.4)℃。船体网箱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40 kg/m3和7.06 kg/m3,驯养时间244 d,平均水温为(20.0±3.1)℃。所有试验鱼均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试验鱼的成活率分别为97.75%和83.78%,且大规格试验鱼比小规格试验鱼成活率略高。封闭循环水系统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8%/d和0.11%/d,船体网箱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7%/d和0.21%/d。船体网箱试验鱼的丰满度总体大于封闭循环水系统的试验鱼。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全年未暴发重大疾病,船体网箱中暴发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结果表明,封闭循环水系统驯养圆口铜鱼的成活率高但生长较慢,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生长优势明显但易遭受疾病侵袭。综合而言,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养殖均是当前比较可行的圆口铜鱼驯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循环水养殖系统基本上是一个省地、省水、高产量的生产工具。其主要效益体现在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养殖密度,减低受到外界影响感染病害的机率。与传统室外养殖法相比较,循环水养殖系统生产1公斤鱼可节省约30吨的水量,且养殖密度提升35—50倍。本文以一种典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例,简单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西班牙举行的水产养殖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头足类如就鱼(Sepiaofficinalis).将它们养殖到市场规格是可行的。虽然头足类在试验室和水族箱里可以存活,但直到60年代头足类养殖的可行性才得以认真的研究,最早研究的是朝鲜和日本.后来是北美和欧洲的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在西班牙Cadiz水产研究院的Pascual博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在养殖肽鱼方面获得成功。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在人工条件下,养殖深水的就鱼幼体较为困难。将近海品种的就鱼放养在敞开、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循环水系统,采用水质很好的海水。就鱼的耐盐范围在30-40ppt,大…  相似文献   

6.
没有水箱的活鱼运输系统日本下关技术合作中心开发了一种不需要传统水箱的活鱼运输系统。该系统有一只运鱼柜和一套制冷设备,装于一辆3.5~4t的卡车上。运鱼柜内置有多孔垫,将鱼置于垫上,垫内含有特种形式的水,鱼柜中有少量的循环水,温度和湿度保持一定,垫上的...  相似文献   

7.
泡沫分离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闭循环水的核心就是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对于循环水系统的每一道处理工序,都有大量可选择的工艺。特定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养殖的鱼贝类、基础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管理技术和其他许多因素。在水质净化处理中,泡沫分离法有其独特的功能。它能将溶解性有机物及悬浮物通过气泡的吸附形成泡沫被去除,适用于集约化水产养殖中闭合循环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绿色环保的循环水养殖模式,设计循环水鱼菜共生系统(鱼菜组)、紫外灯鱼菜共生系统(鱼菜紫外灯组)及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水组),比较三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镜鲤(Cyprinuscarpio var.specularis)、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var.ramosa)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鱼菜组、鱼菜紫外灯组处理对镜鲤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镜鲤形态学指标,鱼菜组镜鲤肠体比显著低于循环水组。体成分方面,鱼菜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循环水组,鱼菜组肝脏粗蛋白显著低于循环水组。鱼菜紫外灯组的细菌总数显著低于鱼菜组。水质方面,鱼菜组、鱼菜紫外灯组可显著降低系统中氨氮、硝酸盐氮及总磷总氮含量,鱼菜紫外灯组硝酸盐氮、总磷及总氮含量显著高于鱼菜组。综上所述,循环水系统耦合水培蔬菜单元可改善系统水质,改善鱼体成分,并且结合紫外灯处理可降低水体细菌总数。  相似文献   

9.
用水泵将池塘静水变成微流水,使表层与底层水交换混合,能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条件,促进鱼类生长,大幅度提高鱼产量。1990年,我县在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立项进行了这种“池塘循环水养鱼试验”。经现场验收:双池循环水培育鱼种比对照池单产高45~46%,单池周循环水养成鱼比对照池单产高50%。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循环水孵化系统中,通过一种模拟外界自然环境条件而生产的带凸起高低相间、规则排序的孵化垫,将破膜后仔鱼控制于静止状态,通过实验对比来确定这种孵化垫是否会导致鱼畸形,以及对上浮鱼大小是否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带孵化垫的孵化盘不会导致鱼畸形,反而这种模拟自然环境带凸起的孵化垫,使鱼的活动受阻,减少能量损耗,鱼不会随意游动,卵黄囊吸收基本用于生长,避免能量损耗,上浮后仔鱼明显大于不带孵化垫仔鱼。  相似文献   

11.
养殖系统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水一次性使用的流水系统 ,另一种是水循环使用的封闭系统。在有些区域水是限制性资源 ,如果水循环使用 ,养殖业就能发展和生存下去。这种情况在土地紧张的新加坡就是一个例子 ,它几乎一半的水来自邻国。研究表明 ,着眼于控制环境在适当设计和管理下 ,养殖系统用水不仅能够循环使用 ,节约用水 ,同样能够减少污染 ,回收废物和促进增加产量。本项研究是在大型封闭式循环水工业化养殖场中进行的 ,该循环水系统 ,大多数情况下水是不断流动的 ,饲养商品鱼和实验鱼 ,每天用泵抽水循环 9小时 (8— 1 7点 )。…  相似文献   

12.
<正>这家企业为养好鱼可谓是“拼了”“养鱼先养水!”这是行内人都知道的,水好,鱼就好。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泓升养殖场内,负责人袁校生历经7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良,自主研发设计了一套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功实现了澳洲翡翠鱼和泰国笋壳鱼的工厂化循环水专业养殖,这在国内水产养殖业中可谓一项了不得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商业上,可以从鱼的外观鉴定鱼种,然而,鱼片和小片鱼肉,尤其是剥去鱼皮时,就难以用这种直观的方法来鉴定鱼种。用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技术可鉴定原料鱼、烹调后的鱼及其罐头鱼的鱼种。这些方法被用来帮助鱼的交易按规定进行,管理部门可用这些方法鉴定鱼种,以防不法商人以假乱真,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然而,使用这些方法需要把待鉴定的鱼同参照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要花费许多时间。  相似文献   

14.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简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树林 《渔业现代化》2004,(5):25-27,23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以下简称循环水系统)概念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循环,一是封闭。循环水是指同一养殖水体经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处理过程后循环使用。封闭是指此养殖环境既不受外界水源和气候制约,又不对外界环境产生危害。由于循环的需要,养殖系统本身有充分的能力改变和控制养殖水环境,从而达到与外界封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利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开展亚洲龙鱼(金龙鱼)成鱼的集约化试验养殖,对亚洲龙鱼在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的饲养方式、水质调节、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养殖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今后亚洲龙鱼的工厂化大规模养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同时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麦最近研制了一种小型船用鱼泵系统,用电力或船上本身的动力使鱼泵运转,通过吸入软管将网中的渔获物抽捞上来,再传送到各冷却海水仓内.它还能在船进港后将冷却海水仓内的渔获物直接卸到码头。每小时的输鱼能力达50吨。干渔获的输送需要同水混合,但鱼泵的动部件都不同水接触,操作平稳。这套系统的主要装置还有控制箱、存储罐、传感器、单向阀循环水管和滤网等(见示意图)。它们  相似文献   

17.
目前,西班牙开始将沿岸的一些柔鱼种,移运到露天、半封闭以及全封闭循环水池塘中饲养,这种鱼要求的盐度为30-40‰,水温为15-20℃。柔鱼成鱼的饲料为甲壳类、贝类和鱼。饲养池底部铺以沙砾,并设有隐蔽场所,池水以不透明为好,但含氧量要充足,要保持常流水,池壁务求清洁,池内还要求有适宜的产卵地方。仔鱼发育的最适水温为18~20℃。孵化后的仔鱼不适应于急流中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杨吝 《水产科技》1995,(2):45-46
任何商业捕捞业的第一需要就是渔民能始终捕获一定数量的商品鱼。为了做到这一点,渔民或者寻找鱼类大量生息之场所,或者使用一些方法将原来分散在广阔水域的大量鱼类诱集到一个场所。这两种技术(即寻鱼和诱鱼)成为渔民们在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渔业时必须发展的首要技术。为捕捞每种鱼而开发的各种寻鱼技术和诱鱼技术也是测定所使用的渔具渔法性能的要素。因此,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集约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高密度、低污染、高效率等独特的优势,契合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水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流态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及福利,同样,鱼类存在及运动也会影响到系统流态的构建。本文综合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场条件对不同鱼类生长发育及福利的影响,鱼类及其运动行为对养殖池内水动力条件及性能的影响,以及鱼类对养殖池内流场流态、水体混合等的影响。将研究鱼类运动对流场特性的影响方法主要归纳为实测法和数值研究,通过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循环水养殖产业系统构建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法建议,旨在为系统中水动力条件的设计拓展思路,促进循环水养殖产业流态构建向“鱼”与“水”兼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0―2011年,笔者曾在河北省昌黎县大滩一养殖场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了半滑舌鳎养殖。所进鱼苗全长4~6厘米,平均体重3克/尾。经270天的循环水养殖,第一批鱼体重达到了900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养殖效果。现就自己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循环水养殖系统组成及水处理与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