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试验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一株纳豆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培养基成分:蔗糖29.42 g/l、酵母粉8.13 g/l、柠檬酸钠1.0 g/l、MgSO4.7H2O 0.2 g/l、K2HPO44.0 g/l、KH2PO46.0 g/l、初始pH值7.23;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50 ml/250 ml、接种量3%、发酵温度40℃、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11 h,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达到7.5×109cfu/ml。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TQ33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工艺为先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12h后再接凝结芽孢杆菌,接种量为10%,两菌比例为1:1,发酵基质中豆粕与麸皮质量比为7:3,初始含水量为40%,初始pH值自然,37℃发酵48h;发酵豆粕饲料的蛋白水解度为20.14%,其中大多数肽类的相对分子质量在620~1242之间;TI降解率达95%,产品中含纳豆芽孢杆菌1.0×109cfu/g,凝结芽孢杆菌9.2×107cfu/g,此外,还含有蛋白酶、短肽和乳酸等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与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培养基,试验以菌生长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对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对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芪、黄豆粉和CaCO_3,用其分别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营养物质,然后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37℃、150 r/min振荡培养24 h,细菌菌数分别为6.50×10~9,5.17×10~9,5.07×10~9cfu/mL。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黄芪粉30%、黄豆粉10%、CaCO_30.2%、水59.8%,37℃发酵培养72 h,发酵物中活菌数达到7.67×10~8cfu/g。说明优化的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合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筛选的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优化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5 g/L、小麦麸皮10 g/L、氯化铵7.5 g/L、豆粕粉7.5 g/L、Na Cl 5 g/L、Mn SO4·H2O 0.3 g/L、K2HPO4·3H2O 1 g/L,最适装液量为35 m L。此条件下经摇瓶培养,菌种数可以达到2.20×109cfu/m L,芽孢数为2.02×109 cfu/m L。  相似文献   

5.
双菌混合发酵产物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复合益生菌剂的稳定性,本试验分别考察了温度、pH值和消化酶对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产物的影响,以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发酵产物能耐酸碱、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保证足够数量的活茵在肠道定植并发挥作用.该发酵产物经50℃真空干燥后存活率较高;在-18℃冷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芽孢杆菌单株菌株在水产动物发酵饲料应用上的局限性和优化对虾颗粒饲料发酵条件,本试验通过对优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配伍组合,使用福林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DNS法分别进行蛋白酶、淀粉酶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将选出的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信息鉴定定种,并将各菌株进行配伍,以3种酶活性为指标优选最优组合。制备发酵对虾饲料,以酶活性为指标优化加水量、接种量、颗粒大小以及通气量。结果表明:在9种芽孢杆菌组合中,蛋白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8-Z,酶活性为(28.58±0.34)U/mL、淀粉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5.58±1.10)U/mL、纤维素酶活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34.53±7.41)U/mL。菌株组合8-Z(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1-D、枯草芽孢杆菌3-D和枯草芽孢杆菌9-D)制备对虾发酵饲料的适宜参数为:加水量1 mL/g,接种量0.5×107~1.5×107 cfu/g,充气量20 mL/g,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活菌数为6.48×108 cfu/g。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8.
以豆渣为基质增殖纳豆芽孢杆菌,考察了豆渣含量、NaCl含量、初始pH值和碳源等对纳豆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W/V)为12.5%豆渣、NaCl0.35%和麸皮0.3%,初始pH值6.0;用此培养基发酵,发酵液活菌数达到12.5×108CFU/mL。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HN(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N)固体发酵菌体的方法 ,本试验就固体发酵的不同底物(麸皮、玉米粉,豆粕,大豆粉),添加物质(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料水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干燥方法,激活特性等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探索菌体形成的最佳培养条件和使用方法。结果表明:在以麸皮为底物,温度28℃,料水比为1∶0.8,添加外源物质为可溶性淀粉0.2%,蛋白胨0.2%, KH2PO40.1%, MgSO4·7H2O 0.03%所形成的固体培养条件下进行48 h的发酵,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菌数可达3.99×1010cfu/g以上,明显高于液体菌剂4.17×109cfu/mL。固体菌剂干燥过程中的菌数和含水量极显著相关(P 0.01),干燥后的菌剂再进行二次发酵,菌数可达3.72×1010cfu/g。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黄芪提取物的最佳培养基以及防腐剂对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进行了扩大培养试验;用单因子试验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结果表明:培养基黄芪生药含量为0.5 g/mL,每100 mL培养基中含豆粕2.0 g、玉米2.0 g、麸皮2.5 g时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最多,可达到8.34×10~8cfu/mL,芽孢率大于90%。与摇瓶培养相比,发酵罐培养可以明显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86×10~9cfu/mL。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经长时间保存后枯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均较高,约为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