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碱湿地井灌水稻配方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季军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3):26-30,F003
本文通过对盐碱湿地井灌水稻氮、磷、钾三要素配方施肥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三要素与水稻产量的数学模型:y=7362.848+586.472x1+495.954x2+209.739x3+102.826x1x2+91.931x2x3-298.448x21-264.262x22-241.885x23计算出模型最优解为:施纯氮235.45kg/h,施磷(P2O5)85.82kg/hm2,施钾(K2O)63.58kg/h,并得到了最佳效益施肥量为:施纯氮为207.85kg/h,施磷为(P2O5)78.12kg/h,施钾(K2O)为59.60kg/h,最佳施肥配方比例为3.5∶1.3∶1。  相似文献   

2.
氮钾肥对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7年在豫西褐土区进行了氮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探讨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吸肥规律和施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吸收养分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吸收养分的高峰期是拔节期至抽穗期,一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分别为215.4,69.4和218.0kg·hm-2,三者之比为3.10∶1∶3.14.氮钾肥的产量模型为:Y=3598.6950+16.6057X1+13.5449X2-0.0371X21-0.0548X22+0.0069X1X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214.8kg·hm-2,K2O126.5kg·hm-2,氮钾比为1.69∶1,平均增产11.8%.  相似文献   

3.
半夏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试验表明:氮,磷,钾和播种量4因子对半夏产量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是播种量-氮-钾-磷;其优化栽培模式为施N116.0-164.0kg/hm^2,P2O5141.8-186.8kg/hm^2,K2O90.0kg/hm^2,播种量为3000.0-3750.0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相似文献   

5.
通过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分析可知,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求得有机肥、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水稻生产最优模型,适用于以障碍型冷害为主的年份,最高产量的最优配比为291 .5∶2 .3∶1∶1.9 .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川单13 号小区产量与播种期( X1) 、种植密度( X2) 和KCl 施用量( X3) 的数学模型^y = 67708695 - 1840830 X1 + 2785230X2 +1188810 X3 + 86250 X1 X2 - 3975000 X1 X3 + 2463750X2 X3 - 922440X12 + 1918530X22 -1010565 X32 。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7500kg/hm2 以上的栽培模式为:3 月19 日~29 日播种,按50430~51360 株/hm2 密度种植,施KCl15765~22080kg/hm2 。  相似文献   

7.
李爱青  陈蔚蓝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28-329,337
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磷、钾量与红麻产量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密度、施磷钾量次之。微机分析表明,夏麻每公顷产纤维3000~3750kg,其综合农艺措施的取值范围是:每公顷施纯氮186~196.5kg、P2O590~112.5kg、K2O183~225kg,定苗29.4~30.9万株/hm2,6月12~14日播种;对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研究表明,3750kg/hm2夏麻产量结构是:有效株19.5~25.5万/hm2,株高320~360cm,茎粗1.38~1.8cm,皮厚1.1~1.4mm;不同施氮方法以苗肥+旺长肥最理想  相似文献   

8.
华杂3号油菜优化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华杂3号油菜的氮、磷、钾、硼施用量的研究,找出了对华杂3号油菜产量影响较大的试验因子是亩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并利用频数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华杂3号油菜在淮南稻区亩产200kg以上的优化施肥模型及N、P、K、B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12.5~13.7kg/亩、P2O56.4~7.4kg/亩、K2O11.9~13.9kg/亩、B1.08~1.27kg/亩。  相似文献   

9.
钾肥施用量与施用期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前期钾肥用量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期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施钾水平G1施K2O270kg/hm^2,G2施K2O330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施钾时期(D1-烟苗移栽后35d内分3次施钾,D2-烟苗移栽后45d内分3次施钾,D3-烟苗移栽后60d内分4次施钾),以D3处理效果最佳,综合不同钾肥施用量与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G1D  相似文献   

10.
建立的数学模型为y=412。7-3.02x1-7.04x2+15.1x3+11.49x1x3-14.74x2x3-0.39x1^2+3.72x2^2-21.59x3^2,回归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预测产量与实际吻合较好。根据对产量函数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寻优结果,结合灌区农业生产实际,得出覆膜穴播小麦获得单产6375kg/hm^2以上的技术方案为:施纯氮188.4-238.4kg/hm^2,施P2O  相似文献   

11.
豫北平原中肥区夏棉施用氮、磷肥可极显著地提高皮棉产量,其效应方程是:Y=43.9000+3.4200N-0.1240N2+1.0120P-0.0636P2+0.0007NP(R=0.95),经济最佳施N量是12.80kg/亩,施P2O5量6.39kg/亩,经济最佳皮棉产量为71.29kg/亩。氮磷经济最佳配比方程:5.5140-0.6221N+0.3834P=0,最佳氮磷配比为:12.8∶6.4。  相似文献   

12.
辣椒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索平衡施肥的增产增收效应,探索辣椒氮、磷、钾适宜比例和用量,筛选氮、磷、钾、最佳配方,为茄果类蔬菜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地辣椒平衡施肥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在罗甸县肥力中等的红泥田上栽种四肥的产投比为28.2~31.2,磷肥的产投比为11.73~11.89,最优N:P2O5:K2O为1:1.06~1.43:1.06~1.27,当施N94~100kg/hm^2时,P2O5和K2O4 最佳施用量为7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土壤营养诊断结果进行施肥方案和氮钾配比试验,测土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22.7%;氮、钾与产量的回归关系为y=327+31.93x1+4x2-1.12x^21。适宜N:K2O比为10-12:8-12kg/667m^2。  相似文献   

14.
江西农田C、N、P、K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西农业学报》1999,11(1):9-16
江西省1997年农田N、P、K养分现状为:农田养分支出量为74.3838×104t、P2O521.8874×104t、K2O49.7501×104t。其中粮食作物支出N占73.9%,P2O5占72.7%,K2O占78.0%;投入农田养分N90.67×104t,P2O532.97×104t,K2O40.8×104t,其中化肥N占73.20%,P2O5占88.90%,K2O占60.5%,有机肥在农田钾素供应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江西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氮素有盈余(+21.9%),磷有较多盈余(+50.6%),钾则明显亏缺(-21.9%)。江西农田有机质(C)平衡,估算江西有机质年分解量2253kg/hm2,年生成量5767kg/hm2,年生成量大于年分解量,土壤有机质出现积累。在综合分析现有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江西农田养分平衡允许率,N:-5.7%,P2O5:-30%,K2O:-54%。提出减磷、节氮,促进钾氮再循环的增效设想,和控制化肥用量,提高化肥肥效的建议,并提出实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油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光斌  刘正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19-220,229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的产量与播种密度(X1)、施氮肥量(X2)和施磷钾肥量(X3)的关系,并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的产量随X1、X2、X3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获得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综合优化模式:X1=61845~69795株/hm2;X2=501.15~527.70kg/hm2;X3=(125.70+125.70)~(177.00+177.00)kg/h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连续4年的不同氮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白浆型水稻土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长趋势,碱解氮增高,速效磷和速效钾则显著地下降;植株体内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曲线关系,全钾呈直线负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水稻产量有44.6%来自土壤生产力,55.4%的产量来自人们的施肥和栽培,最高产量的氮肥施用量为171.1kg/hm^2,最佳施用量167.5kg/hm^2,经济效益最佳,投入产出比1:2  相似文献   

17.
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豫薯8号产量与密度、栽期及施氮、磷、钾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豫薯8号优化栽培的农艺措施模型,通过微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该试验条件下,亩产3000~5000kg水平最优化栽培措施区间为:密度3264~3849株/亩,栽期5月23~26日,亩施N4.7~5.3kg、P2O53.1~3.6kg、K2O2.1~2.5kg。  相似文献   

18.
亳州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水解氮含量较高。速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较高。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烤烟的施氮量宜在82.25kg/hm^2左右,N:P2O5:K2O为1:1:2.5。增加施氮量,烟叶含氮量和尼古丁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相同施氮量下,增加施钾量,烟叶含钾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经三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2250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以采用熟期适宜、产量较高的浙春3号等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0~375000株/hm2为宜,肥料用量以N、P2O5、K2O各为45kg/hm2较经济,磷、钾肥基施,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花肥3∶7为好,使用ABT4号生根粉拌种对大豆也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利用率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和环境问题,为了解洱海上游地区不同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情况,并为以后的施肥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 90,72,54,36t/hm2有机肥(牛粪)分别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 (NRE)、氮素农学效率 (NAE)、氮肥偏生产率 (PFP)和氮素收获指数 (NHI)的影响。结果表明:NRE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分别为 4.8%,16.0%,25.4%,34.7%,与施氮量呈极显著 (r=0.999,P=0.001)正相关;PFP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分别为 50.9,42.1,35.7,32.4kg/kg,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 (r=-0981,P=0019);NAE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分别为 4.3,7.9,8.7,10.1kg/kgN,但超过 165kg/hm2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HI以施氮量为 225kg/hm2和285kg/hm2最高,均为 42。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应该在降低土壤背景氮的基础上,增加穗粒肥比例,具体以23t/hm2牛粪作为基肥,8t/hm2牛粪作为蘖肥,辅以 20kg/hm2化肥氮,穗肥氮 112kg/hm2于孕穗期和灌浆期以 2∶3的比例分两次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