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菜个体产量的形成及其与叶生长动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杭州及上海栽培的几个主要白菜品种为材料,从白菜产量的增长过程、单株叶数与单叶重的关系,叶柄与叶片重量的关系、叶面积及叶形指数生长的动态、叶柄的构造与生长等几方面研究白菜个体产量的形成及其与叶生长动态的关系,说明影响白菜产量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灌水技术与春白菜产量形成的关系: 春白菜在单位面积株数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其产量主要决定于白菜的单株重。而单株重量的大小,又取决于叶柄的重量。叶柄的重量占全叶重的75%左右,因此,加速白菜叶柄的生长,是提高白菜产量的关键所在。白菜在幼苗期为单株叶数及单叶重量的增加时期。由于叶数的增加及生长,叶面积也随之加大。但在幼苗期,因气温较低,幼苗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周期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朝华  李开  雷喜红  秦清 《蔬菜》2020,(5):55-59
为生产高产优质叶菜,以奶油生菜为试材,设计4种光照周期,分析不同光照周期下生菜的形态、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奶油生菜在光照时长为10 h/d时生长形态最佳,采收时产量最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也最高;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生菜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同时总膳食纤维和叶绿素的含量提高。总体而言,光周期设置在10 h/d时有利于促进奶油生菜生长和部分品质改善,同时又可以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份普通白菜和5份苗用白菜(快菜)为材料,发芽期进行人工低温春化处理,幼苗移栽至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进行光周期调控,以露地栽培自然春化为对照,探讨人工春化、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在4℃低温处理20 d、光照时长16 h·d-1的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品种间现蕾期变异系数为21.96%,露地低温春化条件下变异系数为17.13%,两者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表明可以利用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替代露地自然春化评价品种间的抽薹性能。在经过≥35 d低温处理和16 h·d-1光周期条件下不能现蕾的晚抽薹普通白菜优良株系,延长光照时间至24 h·d-1可以加速现蕾抽薹,提高了极晚抽薹普通白菜的育种效率,为选育光周期敏感型的晚抽薹普通白菜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o3对‘五月蔓’ 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田开顶式气室进行不同03浓度处理对白菜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3浓度增加导致白菜黄叶率上升,总生物量增长速率下降,并可改变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延长高浓度03熏气时间,对白菜叶片数、叶面积、产量和外轮叶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对心叶和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白菜进行相同天数高浓度03处理,经济产量和总生物量的响应,前期处理大于后期,叶面积则相反,对叶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缩短光周期对茅苍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孟洋  韩怡  王玉卓 《北方园艺》2021,(14):122-127
以二年生茅苍术种苗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SCK(12 h)、S1(10.5 h)、S2(9 h)3个光照时间处理,研究不同光周期对根茎生长期茅苍术种苗生理生化指标及光合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茅苍术种苗的栽培和光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缩短光周期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大部分处理时间均高于SCK(12 h),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Q浓度(Ci)升高.综上可知,光照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茅苍术种苗的生理活性,关系到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根茎生长期过度缩短光周期可抑制茅苍术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于1960─1962年在杭州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任何一种密植程度,在生长的初期,叶面积指数增加较慢;而到生长的后期,叶面积指数均达4米~2/米~2或以上,群体下层的消光程度亦大。在本试验密植范围以内,不同密植区的单位面积肉质根的产量差异不多;而单株肉质根重量的差异较大。每一密植区的根及叶的重量分布频率曲线,不是单峰曲线,而是多峰曲线。表示群体中的个体生长条件差异很大。试验还指出:肉质根重量与地上部重,肉质根重与肉质根直径,肉质根直径与木质部直径,及木质部直径与根“颈”部直径之间,均有一定的数量的相关关系。这些关系,可以为采种母株的选择及产量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白菜在根际土样和根外土样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探讨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的土样中,适宜白菜种子发芽的25~30℃条件下,根际微生物有利于提高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黑暗条件有利于根际微生物对白菜萌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条件对草莓成花的影响及促花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环境对草莓成花的影响光照、温度、定植前需冷量和CO2 浓度等环境条件显著影响草莓的花芽形成。1 .1 光照 光周期和光质对草莓开花有显著的影响 ,而光照强度影响较小。草莓按对光周期的开花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短日结实型 (在短日照条件下分化花芽 )、长日或四季品种 (长日照条件下分化花芽 )、日中性品种 (花芽诱导时对日照长度不敏感 )。光周期反应是数量性状 (兼性的 ) ,在同一类型内不同品种的反应曲线也不同 ,一般而言 ,光周期小于 1 4h(小时 )短日型品种分化花芽 ,而长日型通常需要大于1 2h(小时 )的光周期。Downs等 ( 1 995 )…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pH7;通过菌丝培养不同菌龄期对菇蕾发生时间、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发现,杏鲍菇菌丝培养最佳菌龄期为28 d;通过修蕾方式、修蕾时间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杏鲍菇最佳修蕾方式为留2个主蕾,最佳修蕾时期是主蕾长度3.5 cm;通过催蕾期温度、湿度、通气量、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催蕾效果的试验发现,杏鲍菇催蕾期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500 ppm,光照强度为100 lx;通过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湿度、气、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发现,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最佳温度为16℃,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200 ppm,最佳光照强度100 lx。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春性、弱冬性、冬性等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花器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各品种经过低温阶段后,光周期13小时就能使萝卜植株花器正常生长发育,若延长到每天14小时以上的光照,对花器形成更为有利,但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每天14小时和24小时,对花器形成的促进作用几乎是相同的。春化条件要求严格的品种,对光照时间要求也严格,也就是,不仅每天要有一定的光照时数,而且还要一定的光照天数。从三叶期到现蕾,春性品种只需15—20天,弱冬性品种需25—30天,而冬性品种则需30—45天。从花芽分化到现蕾,冬性品种 ‘醉仙桃”需12天、弱冬性品种只要4天.  相似文献   

12.
练华山  刘继  唐懿 《北方园艺》2017,(24):22-27
以四川省普遍种植的‘快客35’白菜为试验受体材料,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银杏凋落叶水浸液,研究了银杏凋落叶水浸液对白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凋落叶水浸液对白菜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水浸液的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银杏凋落叶水浸液对白菜的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随着银杏凋落叶水浸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大速生”和“香港玻璃”2个散叶生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12、16、20h 3个不同光周期对生菜形态指标、品质和离子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的延长能够显著提高生菜的株高、叶数、第7叶叶长及叶宽、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地上部分干重;随着光周期的延长,生菜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显著减少,以上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随着光周期的延长,生菜对硝酸根、磷酸根和钾离子的吸收量显著增加,铵根吸收量有所增加,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枝梢的加粗生长,与枝类演化及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在育苗上则关系到能否嫁接及苗木质量问题。除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对枝梢加粗生长有所影响外,新梢上的附属器官如茎尖、幼叶和功能叶等;对其新梢的增粗生长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冯浩杰  刘善江 《北方园艺》2015,(14):174-177
以"京夏王"白菜和肥料增效剂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肥料增效剂分别在氮肥、磷肥不同施用量下对白菜产量、肥料利用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增效剂可以大幅提高白菜产量,相同氮肥施用量条件下使用肥料增效剂可提高白菜产量11.99%,相同磷肥施用量条件下使用肥料增效剂可提高白菜产量7.40%;肥料增效剂能明显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提升12.38%,磷肥利用率提升5.34%;肥料增效剂可降低白菜硝态氮含量,使白菜品质得到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彩椒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光照,以彩椒品种Helsinki Rz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光条件对彩椒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1盏补光灯与自然温度+水暖加温的温光组合(W2G2)条件下,温室彩椒植株的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明显较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最大;产量最高,可达8.80 k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7.
苗用白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3个苗用白菜杂交组合为试材,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苗用白菜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苗用白菜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中,最大叶叶柄厚度、宽度及叶片宽度排在前3位,整体性状的重要性排序为最大叶叶柄厚最大叶叶柄宽最大叶叶宽采收时叶片数最大叶叶柄长最大叶叶长株幅株高。  相似文献   

18.
光周期对甘蓝夜蛾夏季滞育诱导和解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周期对甘蓝夜蛾夏季滞育诱导和解除的影响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甘蓝夜蛾是中性发育类型的昆虫 ,甘蓝夜蛾感应光周期的敏感时期出现在幼虫期的前 15天 ;长光照诱导的滞育个体 ,其滞育期较短 ,而短光照诱导的滞育个体 ,其滞育期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9.
白菜与甜菜间作的生长与资源利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的白菜与甜菜间作密度,监测了复合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漏光率以及各作物产量,研究复合群体的生长动态,光资源分布以及产量产值效应。结果表明:在间作群体中,白菜依其速生优势而表现偏利效应,间作甜菜前期受白菜遮蔽胁迫,其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始终低于单作;白菜收获后甜菜通过叶层自动空间散布提高光能截获率,促进了后期光合补偿性生产;白菜2行∶甜菜1行间作(BT1)处理,白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极显著增高26.7个百分点,甜菜比"预期"产量增高34.0个百分点;白菜2行∶甜菜2行间作(BT2)处理,白菜、甜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分别极显著增高59.3、53.0个百分点;BT1、BT2间作群体较白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0.2、23.7个百分点,较甜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91.5、115.1个百分点。分析表明,间作种植显著提高了地气资源的利用效率,BT1间作LER为1.29;BT2间作LER高达1.56。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用量金沂蒙微生物菌肥+常规施肥对白菜株高、产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微生物菌肥处理相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加施微生物菌肥提高白菜产量;考虑成本因素,建议菌肥用量在100~300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