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鲆腹水病病原及免疫学防治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有腹水病的牙鲆体内和体表分离纯化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的病原菌为腹水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学和理化特性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用较强毒力的菌株制作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对牙鲆进行3种途径免疫接种,测定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力,3种免疫途径中以腹腔注射效果最佳,免疫保护力达88%.  相似文献   

2.
尚琨  曲凌云  王玉芬  王斌  赵涵  高萍  刘欣 《水产学报》2020,44(2):266-275
为确定引起河北北戴河地区养殖牙鲆患腹水病死亡的病原,本实验从患腹水病牙鲆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对分离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来确定分离株的生物学地位,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toxR、vhhA、vhhB)鉴定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其病理特征,并通过人工回感实验分析分离株毒性。结果显示,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此次从患病牙鲆中分离到的3株菌株均为哈维氏弧菌;经鉴定,3株分离株毒力基因(toxR、vhhA、vhhB)结果均为阳性,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牙鲆多器官(肠、肾脏、脾脏和肝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呈全身性感染;人工回感实验显示,菌株BDHYPFS-Y1G对牙鲆的半致死浓度为LD50=5.88×106 CFU/mL,低于自然状态毒性;药敏实验表明,3株分离株均对呋喃妥因高度敏感。本实验确认了此次牙鲆腹水病的病原菌,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致病性以及药物敏感性,以期为牙鲆工厂化养殖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牙鲆鱼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牙鲆工厂化养殖及海水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疾病开始频繁发生,其中以牙鲆腹水病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从苗种到成鱼均有发生,死亡率可达50%-80%,而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根据国内外研究发现,牙鲆鱼腹水病的病原菌为迟钝爱得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本研究系统地完成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人工感染、生理生化测定,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及防治试验,在理论上为牙鲆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中为大规模养殖牙鲆提供了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半致死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水病是牙鲆常见的细菌疾病之一,具有感染率高、死亡严重、流行速度快、前期症状不明显,难以防治等特点,给我省的牙鲆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本实验中用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进行了感染实验,被感染的牙鲆出现了腹水病相似的症状,表明迟钝爱德华氏菌是牙鲆腹水病病原之一.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的半致死浓度为2.1×105 CFU/mL.  相似文献   

5.
从具有典型腹水病症状南方鲆的内脏分离细菌,经生化鉴定均为迟钝爱德华细菌。将纯化鉴定后的细菌对健康南方鲆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分离病原菌可引起南方鲆典型的腹水症状。对分离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细菌对链霉素等高度敏感;实践用药进一步证明,链霉素对南方鲆腹水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牙鲆腹水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描述了牙鲆腹水病的症状,经对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表明所检病例均为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单独感染。用分离菌做对健康牙鲆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表明,对供试17种抗生素中的氨曲南等15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耐药,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的耐药表现了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高杨 《河北渔业》2020,(7):22-23,27
2020年丹东东港市某养殖厂养殖1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突发病害,表现为腹水病症状。取患病的5尾养殖牙鲆的鳃、肝、脾、肠道、腹水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及纯培养,选择优势菌株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培养的14株菌(DS200401-DS200414)共鉴定出2种,其中1种为该病的致病菌:弧菌属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随后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用12种抗菌药物对3种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工厂化育苗中患肠道白浊病的牙鲆仔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特性鉴定,从众多患病仔鱼的肠 道中均分离到几乎纯一的细菌,并对仔鱼的分离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检查及理化特性鉴定,结果初步表明所 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为牙鲆仔鱼肠道白浊病的致病菌,测定了对常用抗菌类药 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利福 平等3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
对患出血病斑点叉尾鮰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以期为斑点叉尾鮰出血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斑点叉尾鮰血水、腹水及重要组织器官中分离纯化病原菌,并进行分离株理化特性测定、gyrB序列分析及回归感染实验,并通过K-B法进行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感染实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并经细菌再分离获得相同分离株,表明分离株是引发本次斑点叉尾鮰疾病的病原菌。分离株理化特性与温和气单胞菌基本一致,gyrB基因序列分析分离株与温和气单胞菌同源性达100%,故分离株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西环素及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分离菌株是斑点叉尾鮰病原菌,紧急时可选用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
牙鲆为比目鱼类,在分类上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是一种名贵鱼类,其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随着牙鲆鱼高密度工厂化人工养殖的发展,牙鲆疾病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地养殖场每年都因疾病的发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通过近几年对我省牙鲆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牙鲆的腹水病发病率高达26%,仅次于盾纤毛虫疾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我省牙鲆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学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