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将960枚昌图豁鹅种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和是否翻蛋分成8组,每组120枚,在自然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3.7℃,平均相对湿度为78%)。分别保存1~3d、4~7d、8~11d和12~14d,其中4组翻蛋,另4组不翻蛋。保存期满后同机分批孵化,统计出雏数、健雏数、弱雏数和健雏率;在孵化试验各个处理中每组随机选择30只(共240只)健雏进行为期4周的雏鹅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种蛋保存时间在11d内对雏鹅健雏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时间超过11d健雏率下降;种蛋保存时间对孵化出来的健雏育雏成活率、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初始,深圳市野生动物园饲养的白枕鹤连续两年产卵。为提高其产卵量,我们采取了自孵结合人工孵化方式,促使其多次排卵。2000年产4枚卵,孵化出雏4只。2001年产卵8枚,孵化出雏4只。提高了繁殖数量,取得了初步成功,为我园鹤类繁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黑天鹅人工孵化与育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洪 《畜牧与兽医》2005,37(11):27-28
2001~2004年对黑天鹅蛋进行了人工孵化试验。入孵28枚,受精25枚,受精率为89·3%,出雏22羽,孵化率为88·0%;孵化温度为37·3℃,相对湿度为60%;孵化期平均为35·4d;蛋失重平均为39·8g,失重率平均为13·7%;初生雏重平均为193·3g,雏重占蛋重平均为66·3%,初生雏重(y)与蛋重(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47·77+1·1690x(r=0·8802)。在育雏上通过自配饲料喂养,22羽幼雏成活18羽,成活率为81·8%。  相似文献   

4.
朱鹮引种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不同地区朱种群和加快繁殖 ,2 0 0 2年从洋县引种朱 6 0只到秦岭北麓 ,用人工孵化育雏和亲鸟自然孵化育雏相结合的方法 ,并加强幼鸟管理 ,对其中 14对繁殖朱进行了 2年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当年产卵 45枚 ,受精卵 35枚 ,受精率 77.78%,出雏 32只 ,成活2 6只 ,成活率 81.2 5%(2 6 / 32 )。 2 0 0 3年产卵 46枚 ,受精卵 40枚 ,受精率 86 .95%,出雏 35只 ,成活 34只 ,成活率 97.1%(34 / 35)。其中 ,2 0 0 2 ,2 0 0 3年亲鸟自然孵化 ,受精率分别为88.89%和 10 0 %,成活率均为 10 0 %,亲鸟自然孵化育雏优于人工孵化育雏  相似文献   

5.
黑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993年对黑鹳先后组成4对配偶,共产卵32枚,受精卵14枚,受精率43.75%,出雏8只,出雏率57.4%,成活5只,成活率62.5%。黑雏在笼养条件下,3岁龄性成熟。齐齐哈尔地区4-6月份产卵,一般窝产卵4枚,年最多产卵16枚,孵化期31天。黑鹳为晚成鸟。自然育雏在雏鸟出壳后3-4小时开食,人工育雏24小时开食,15日龄雏鸟开始生长初级飞羽羽鞘,20-25日龄能站立,30-35日龄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通辽西拉木伦公园1986年饲养2只雌雄东方白鹳,1996年第1次产卵,经孵化成活1只小鹳,后因多种原因夭折.199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雌鹳产卵2枚,孵化出雏2只,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现在2只幼鹳生长发育正常.据了解,白鹳在笼养的环境里繁殖成功尚不多见,对研究东方白鹳在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高肉用种鹅受精率是提高出雏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肉用种鹅产蛋少,一般年产蛋在30~80枚。为能当年出栏,又受出雏时间和饲养期限制,所以可利用的种蛋每只鹅只有30枚左右。只有提高种蛋受精率,才能提高出雏率。笔者在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可提高种鹅受精率。  相似文献   

8.
<正> 本县牛山乡畜牧兽医站为了综合办站和发展“三禽”生产,于1984年初购进电孵机设备,试搞孵化工作,历时4年,累计上炕39批,入孵量达234172枚,其中受精蛋182207枚,受精率为77.8%,出雏苗鸡161425只,出雏率为88.6%;中途死亡10773枚,中死率为5.9%;死胚蛋10007枚,死胚率为5.5%.炕孵鸭蛋(康贝尔、狄高)15500枚,受精11195枚,受精率达72.2%,出雏苗鸭6040只,出雏率为54%;炕孵鹅蛋1860枚,出雏苗鹅1300只。为了掌握孵化技术,提高孵化率,在三禽电孵生产实践中,初步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发展养鹅业受放牧草场的制约 ,天然或人工草场满足不了养鹅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开辟养鹅新途径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开展农户庭院应用酒糟喂鹅自繁自养。两年饲养大白鹅种母鹅 2 0 6只 ,种公鹅 5 4只 ,人工孵化种蛋 110 0 0只。出鹅雏816 0只 ,出雏率 81.6 0 %。饲养商品鹅 4 0 0 0只 ,出栏 396 0只 ,出栏率 99%。饲养周期 90d出栏鹅活重 3.5~ 5 .6kg ,平均只活重 4kg。每只鹅收入 2 4元 (4kg× 3元 ) ,只成本 14元 ,净收入 10元。应用糖化饲料酒糟养鹅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1 幼雏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10日龄幼雏 ,棚舍内网上 2…  相似文献   

10.
人工饲养环境下斑鳖产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鳖目前仅在中国和越南的动物园中有4只存活个体,为了拯救这一物种,中国的苏州动物园和长沙动物园开展了斑鳖联合繁育项目。在2008~2011年对斑鳖的产卵时间、产卵窝数、产卵数量和卵的重量、直径等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雌性斑鳖在夜间产卵,有护卵行为。每年可产卵2—4窝,首次产卵在5月底或6月中旬,最晚在7月中旬结束。产卵间隔变化较大,最短的为12d,最长的达到36d,平均18.4±8.3d。每窝产卵数45~70枚,平均为60.3±7.5枚,年产卵总数在100~200枚之间,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在1~136枚之间。卯的重量在19.0-21.5g之间,平均20.1±0.7g;卵的直径在31.5~34.4mm之间,平均为32.6±0.7mm。产卵次数、窝卵数、卯重和大小都会受到运输或环境变化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提供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符合斑鳖的繁殖要求,但是管理中要注意减少运输应激和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正> 本县牛山乡畜牧兽医站位于县城西郊,全乡16个村,站内人员11名,其中退休3人,由于人员多收入少,过去连年亏损。该站为了综合办站和发展三禽生产,于1984年春初购进电机孵化设备3台,发电机组1台,总投资10700元,试搞孵化工作,历时6年.累计上炕76批,入孵量达365680枚,其中鸡蛋炕孵257100枚,受精率为85.7%,出雏193675只,出雏率为87.9%;炕孵鸭蛋(狄高、康贝尔)38260枚,受精率为85.2%,出雏61149只,出雏率为86.2%;炕孵鹅蛋25320枚,受精率为78.3%,出雏苗鹅16375只,出雏率达82.6%。一、技术措施1.东海县多种经营管理局和县畜牧兽医站对该站首次推广电机孵化技术十分重视,并委派1名专职技术干部,负责指导孵化工作,及时解决在孵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电孵生产稳步发展,在该站的  相似文献   

12.
1988年7月初,我场从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引进艾维茵父母代种雏1000套,运输途中无一死亡。雏鸡20周龄前采用电热育雏器和肉鸡笼饲养,4周龄成活率为99.18%,20周龄育成率93.72%。育成母鸡群均匀度一直保持85%以上,20周龄达到92%;公鸡群均匀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周龄后转入三分之二漏缝地板三分之一地面的产蛋鸡舍。目前该群鸡为65周龄,入舍母鸡累计产蛋167枚/只,出雏127只,平均受情率91.63%,最高时达到入孵95.96%,入孵蛋平均孵化率83.73%,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14.
民勤县某孵化场11批累计入孵种蛋181 500枚,受精蛋166 073枚,受精率91.50%。孵化后期死胚5 431枚,出雏期死胚3 737枚,啄死病雏2 093只;出壳病雏6 942只,共淘汰死胚、雏鸡18 203只,占受精蛋10.96%。经实验室血清学及细菌学检验,确诊为败血霉形体和滑膜霉形体病。药敏试验选择高度抑制霉形体菌体的消毒液,对种卵和孵化、出雏设备、场所进行严格消毒,有效控制了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春我饲养的中蜂,有1群4框群,3群5框群起了自然王台。我把1~2 d出房的11个王台割下,用王台保护圈分别挂在要更换老王的11群巢脾上,并关好老王。长时间的阴雨推迟了新王交尾。其中,11 d产卵的1只,12 d产卵的1只,13 d产卵的4只,15 d产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Ⅹ期鸡胚为材料,研究了翻蛋时间、封口材料及封口胶对Ⅹ期鸡胚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Ⅹ期鸡胚抽取1mL蛋清后,0d(对照组)、0~3d、3~6d和6~9d不翻蛋组的出雏率分别为33.3%、24.2%、55.9%和23.5%,3~6d不翻蛋组出雏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3d及6~9d不翻蛋组(P0.01);3种封口材料中,2种塑料片封口组明显优于蛋壳皿封口组(P0.01),塑料输液瓶片封口组的出雏率为16.7%,雪碧饮料瓶片封口组的出雏率为9.5%,而蛋壳皿封口组的出雏率则为0.0%;4种封口胶中自制新胶的效果最好,出雏率高达53.3%;自制水洗胶、自制旧胶和AAA超能胶的出雏率则较低,分别为51.7%、45.0%和40.0%。自制新胶组的出雏率明显优于自制旧胶和AAA超能胶(P0.05),而自制新胶与自制水洗胶之间以及自制旧胶与AAA超能胶之间出雏率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X期鸡胚为材料,研究了翻蛋时间、封口材料及封口胶对X期鸡胚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X期鸡胚抽取1 mL蛋清后,0 d(对照组)、0~3 d、3~6 d和6~9d不翻蛋组的出雏率分别为33.3%、24.2%、55.9%和23.5%,3~6 d不翻蛋组出雏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3 d及6~9 d不翻蛋组(P<0.01);3种封口材料中,2种塑料片封口组明显优于蛋壳皿封口组(P<0.01),塑料输液瓶片封口组的出雏率为16.7%,雪碧饮料瓶片封口组的出雏率为9.5%,而蛋壳皿封口组的出雏率则为0.0%;4种封口胶中自制新胶的效果最好,出雏率高达53.3%;自制水洗胶、自制旧胶和AAA超能胶的出雏率则较低,分别为51.7%、45.0%和40.0%.自制新胶组的出雏率明显优于自制旧胶和AAA超能胶(P<0.05),而自制新胶与自制水洗胶之间以及自制旧胶与AAA超能胶之间出雏率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侯方晖  苏力  邹洁建 《野生动物》2009,30(5):260-262
2004~2005年,对人工饲养的长鬣蜥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7月为长鬣蜥的繁殖期,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发情求偶、交配和产卵,5~6月为产卵高峰期,每条成熟的雌蜥年产卵2~3窝,平均窝卵数12(7~18)枚;雌蜥每窝产卵间隔33~45 d不等;平均单卵重3.06(2.80~3.50)g;卵径2.63 cm×1.18cm。在自然孵化温度和90%~95%的湿度下孵化期为60~98 d,孵化率52.34%,长鬣蜥幼体初生个体重2.50 g,体全长(头体+尾)14(4+10)cm。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中草药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对皖西白鹅雏鹅的饲喂效果,选取40只3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雏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浩农宝",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其他饲养条件均一致,试验期30 d。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鹅的平均日增重、成活率及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试验组雏鹅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7.05 g/d,提高了10.85%(P〈0.05);试验组雏鹅的精神状态良好,无疾病发生,成活率为100%,比对照组高10%(P〈0.05);试验组雏鹅的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8.96%(P〈0.05)。中草药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浩农宝"能够显著提高皖西白鹅雏鹅的平均日增重、成活率及料重比,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输氧浓度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选用5世代拉萨白鸡种蛋进行孵化。试验分为8组,每组各1 000枚拉萨白鸡种蛋,对照组全程不输氧,试验1组的氧气浓度为21.00%~22.50%,试验2组的氧气浓度为22.51%~23.50%,试验3组的氧气浓度为23.51%~24.50%,试验4组的氧气浓度为24.51%~25.50%,试验5组的氧气浓度为25.51%~26.50%,试验6组的氧气浓度为26.51%~27.50%,试验7组的氧气浓度为27.51%~28.50%。结果表明,试验7组的总出雏数、健雏个数、健雏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851羽、813羽、95.53%、85.10%、91.21%;试验7组的头照死胚个数、死精率、二照死胚个数、弱雏率、毛蛋个数、死胎率均最低,分别为:18枚、1.93%、29枚、3.88%、35枚、3.75%;对照组的无精蛋个数、头照死胚个数、死精率、二照死胚个数、死雏个数、死雏率、毛蛋个数、死胎率均最高,分别为:68枚、87枚、9.33%、146枚、8枚、1.42%、136枚、14.59%;对照组的受精蛋个数、受精率、总出雏数、健雏个数、健雏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均最低,分别为:932枚、93.20%、563羽、529羽、93.96%、56.30%、60.40%;试验2组的弱雏率均最高,为4.88%;试验6组的受精蛋个数、受精率、弱雏个数均最高,分别为:942枚、94.20%、37羽;试验6组的无精蛋个数、死雏率均最低,分别为:58枚、0.49%。通过该试验,为拉萨白鸡种蛋在高原上进行供氧孵化试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