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苏渍涝灾害气象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江苏省1961—2014 年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点网收集的气象和农业气象灾害资料以及2010年以来土壤自动站水分观测资料,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构建江苏渍涝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模型,实现了对农田渍涝灾害的客观、实时、动态监测与预报,可动态获取渍涝灾害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及发展态势、持续时间,为科学防范提供了手段。监测预警业务系统于2014年6 月起投入业务应用,准确率约97%,特别在2014 年夏季持续低温阴雨及2015 年6 月持续暴雨的典型渍涝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对全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预警,逐日提供全省渍涝灾害区域发生程度,为管理和生产部门及时掌握灾情,科学应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是实现农田信息快速获取的重要手段,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受害的面积及监测灾害发生程度,对于灾害的评估与及时救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在当前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对国内外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据来自科技部的消息,我国农业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十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科技攻关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防御农业重大灾害的监控能力。研究解决了主要虫害数据采集分析、田间小气候实时监测和预警指标、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关键气象因素及中长期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成功组装出国内首台昆虫垂直雷达系统,研制成功了我国昆虫垂直雷达、昆虫扫描雷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解决了昆虫雷达数据采集分析难题。研制出迁飞性害虫实时迁入峰预警系统,确定了稻飞虱大发生的早期预警指标,探明了稻飞虱迁飞的地域性降落规律,建立了预警…  相似文献   

4.
张磊  丛宇辰  吕雪 《种子科技》2023,(9):127-129
为了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文章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与概况,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主要影响,包括低温、洪涝、冰雹等,并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范策略,针对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提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发、落实农业气象灾害人工干预以及践行抗灾抢救生产等措施,以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切实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Arc Engine的茶叶生产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适应茶叶生产发展的需求和提高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的能力,以现有茶叶气象服务技术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基于C/S软件架构,利用Arc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结合C#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网络技术,研制了浙江省茶叶生产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并投入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小气候监测、灾害监测预警、农用天气预报、气候品质评价、气候适宜度分析、茶园可视化监测、农业气候区划、产品制作、基础知识等10大功能模块;系统集成了茶叶精细化气象指标、预报评价模型和GIS空间插值技术,在时间上可以开展未来1~8天滚动的预警预报,在空间上可以制作乡镇级或5 km×5 km网格级的服务产品;通过与省内气象数据库的无缝对接,确保了系统的智能化运行。系统不仅在浙江省级气象为农服务中应用,而且已在茶叶主产市县中推广应用,实现了浙江茶叶气象服务的定量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笔者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获悉,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监测、预警和评价技术"支持下,小麦白粉病病菌孢子自动识别智能系统成功研发。这对提高我国病虫害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水平,制定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据该院研究员霍治国介绍,为有效实现田间白粉病病菌孢子数量实时监测与预警预报应用,必须解决从捕捉的所有孢子中有效识别白粉病孢子并对其进行自动计数及提高孢子图片清晰度等多项关键技术问题。该系统通过建立专家识别库,研发自动识别与自动计数模型,对原有病菌孢子捕捉仪  相似文献   

7.
论新农村建设之雷电灾害预警与公共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雷电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的分析,阐明了伴随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新村集镇、乡镇企业规模的迅速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将越趋严重。进而在雷电灾害预警机制的设计上,提出具体的预警方案和应急响应步骤。基于公共管理理念,认为气象机构作为政府危机管理部门之一,必须根据科学性、合法性、适度性和协同性等原则,建构完善的包括雷电预警在内的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文章强调指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应尽快立法实施,必须以气象为主体统一规范雷电探测网的布局,在更高层次上统筹规划建设雷电综合监测系统,这是落实“公共气象、安全气象”理念、增强乡村防灾减灾整体能力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危害范围逐年扩大、灾害程度逐年加重的态势,农作物灾情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为此,农作物受灾等级研判标准的重要性凸显。文章主要对中国现有的灾损评估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农业部门在农情调度中对灾害的统计方法和气象部门对农业气象灾害等级的观测方法,还介绍了正在研究拟定中的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并指出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的方法是一种将农业标准与气象标准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且便于各级部门及时采取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将为农情调度、灾害损失评估、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大农村人群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与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通过采用B/S结构和WEBGIS技术建立供辽宁省内各级气象部门、气象信息服务站及气象信息员使用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业务系统。系统建设着重解决气象信息员管理、科普知识培训、气象信息获取以及灾情上报管理等方面问题,对探索气象信息员管理方法、发挥气象信息员纽带作用最终实现气象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现实的业务意义与指导意义。截至2012年7月,辽宁省已建立296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并发展12215名气象信息员。乡镇气象信息员传递气象灾害预警、开展气象灾害调查、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等,已成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从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获悉,近年来,四川省农业植保体系为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准确分析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情况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植保"的病虫害数字化预警、防控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监测预警数字化。建成了以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农作物病虫害阶段汇报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为核心的四川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包含  相似文献   

11.
姚慧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3):158-164
[目的]准确及时的农情信息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管理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遥感技术在山东省农业资源调查、农情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建立一个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需求的省级农情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平台。[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网络技术,基于MapGIS平台,提出了山东省农情遥感监测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设计原则、总体架构、建设内容以及系统的总体部署。[结果]平台的建立,将实现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等农情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及时发布,同时为公众提供专题遥感监测产品服务。[结论]推动农情遥感监测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低温冷冻灾害的防御能力,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评估原理,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利用气候资料、历史灾情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的空间评价,实现了对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和综合区划。结果表明: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总体表现为空间化强,没有规则的分布规律,综合风险性总体水平较高。文昌街道办事处、五峰山街道办事处、双泉乡的部分地区综合风险性最高,属于低温冷冻灾害的重点防御区域;轻、低风险主要分布在平安街道办事处、万德镇、马山镇、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辖区。该评估结果将对本地区农作物的种植规划及灾害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秋风对水稻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更好地对秋风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定量评估秋风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利用贵州省多年农业气象试验站水稻观测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水稻空壳率与各气象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空壳率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抽穗前10天—抽穗后5天的平均气温对水稻的空壳率影响最大;不同时段,持续时间及水稻抽穗的不同阶段的气温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用负积温表征和评估秋风对水稻的影响优于常规秋风指数,通过计算秋风强度和水稻灾损率,建立了基于秋风指数和负积温表示的水稻灾损量气象模型,为贵州秋风的监测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吉林省霜冻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依据灾害风险理论,对吉林省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区划,以期减轻吉林省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吉林省逐日地表最低温度、霜冻灾情及作物种植面积等资料,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指数进行评估,基于GIS进行吉林省霜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吉林省霜冻可划分为高、次高、中、次低和低风险区5个等级,初霜冻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白城、中部长春、吉林和四平部分地区;终霜冻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长春、吉林和延边部分地区。初、终霜冻风险区划结果与灾情统计结果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496和0.490(P<0.01)。本研究建立的吉林省霜冻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反映吉林省初、终霜冻的风险分布特征,初、终霜冻风险区划结果存在空间分布差异;经验证风险区划结果与历史灾情资料相符。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吉林省霜冻灾害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realize early warning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and take timely emergency response, the technology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response decision support is brought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gas outburst are specially analyzed, thus methods are given to monitor and identify the coal and gas outburst disaster. Combined with existing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mine, researches of such techniques are carried out as outburst gas content predicting, spread range forecasting and regions of power cutoff. Through those techniques, the Daping coal mine gas explosion disaster is retrieved. In the process of simulation, gas spreading early warning and related emergency response proposals can be issued before the gas arrive.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关键气象灾害对环洞庭湖区作物及种植模式的危害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13年岳阳站、常德站、益阳站的农业气象资料和《湖南农村统计年鉴》环洞庭湖区各作物的产量,对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指数、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对灾情指数和作物产量及种植模式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气象灾害主要是高温、干旱、低温和洪涝。环洞庭湖区各地区出现灾年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还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高温对常德和益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而轻度干旱对岳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对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和油菜+玉米4种种植模式来说,高温和轻度干旱对其影响最大,其次还有倒春寒、轻度洪涝、中度干旱、轻度寒露风和4月低温等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8—2017 年闪电定位监测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包含雷电风险、地域风险和承灾体风险的雷灾易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指标权重判断矩阵,得出易损性综合评价指数R 的换算方程并确定各州(市)雷灾易损性等级,形成云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昆明、玉溪地闪致灾因子活跃,雷灾易损性综合评价指数高,是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受灾涉及行业及影响范围广;普洱、曲靖、丽江、楚雄、红河、西双版纳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该等级区域所占比例最大,分布范围最广;保山、昭通、临沧、文山、大理为雷电灾害中易损区;迪庆、怒江、德宏为雷电灾害低易损区,通过加强雷电防御设施建设,扩大预警覆盖面,强化防雷科普宣传能够提高承灾体抵御雷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风灾害是影响内蒙古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给内蒙古设施农业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实地设施农业大风灾害调查数据,以地面大风观测资料和温室风载荷指标为基础,计算日光温室大风致灾指标,进行大风灾害预警等级划分,并通过构建设施农业风灾评估模型,研究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的抗风能力。从日光温室大风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来看,中、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沿山地区风灾风险总体较高,尤其是阴山北麓地区,春、秋季灾害风险较高。原因是该地区主要成产季大风天气较多,危险性指数较高,同时阴山北麓地区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大,敏感性和暴露度较高,成为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风灾因子,因此,阴山北麓区在发展日光温室时要尽量避免大风天气的影响,东南部燕山丘陵地区风灾风险较低,考虑风灾的影响,该地区最适宜日光温室发展。本研究可为内蒙古设施农业风灾风险预警服务及风灾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