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地推动我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扩大鱼回鱼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4月14-15日,由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办,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会(筹)承办、北京海通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江西省水产局、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共同协办的全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研讨会暨养殖加工技术培训班在南昌举行。全国有关省(市)水产局(站)及鱼回鱼养殖、加工、销售企业的代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100人参加了研讨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副站长林美娇,江西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出席了会议。会上,魏宝振站长介绍了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  相似文献   

2.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斑点叉尾(鱼回)品质,降低网箱制造成本,2005年4月6日~10月18日,江西省峡江县水产局和峡江县(鱼回)鱼养殖协会在桐林乡峡里水库进行了无公害简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打开,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养殖面积稳步增加,(鱼回)鱼苗种需求旺盛。为了更好地满足(鱼回)鱼养殖需求,解决养殖生产中苗种短缺问题,2020年,江苏省(鱼回)鱼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创新团队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与准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目的是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鱼种至成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斑点叉尾(鱼回)鱼养殖效益,(鱼回)鱼产业化发展.本试验采用池塘80:20养殖技术模式,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只是适当补充被蒸发的池水,养殖密度合理,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养殖效益更高.养殖饲料选用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豆粕型饲料配方,委托浙江嘉兴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浮性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5.
就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出口受阻谈水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FDA于2007年6月28日作出决定,鉴于近来多次在中国输美水产品中发现违禁药物残留,FDA于当日起严查包括斑点叉尾(鱼回)在内的四种中国输美水产品,美国的这一举动导致国内水产加工厂对斑点叉尾(鱼回)的收购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到年底或者明年,美国方面若不"解禁",加之10~11月份是斑点叉尾(鱼回)大量上市的季节,如无出口消化,国内市场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严重打击我国正日渐兴起的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产业。对此,我刊就斑点叉尾(鱼回)药残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副主任吴光红研究员和朱晓华工程师。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洲,义称沟鲶、美洲鲶、河鲶.该鱼由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斑点叉尾(鱼回)有三大优点:肉质细嫩、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食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低(1.3~2.0),适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无肌问刺、适于机械加工、宜作快餐原料.斑点叉尾(鱼回)可池塘单养、混养、以及网箱等方式的养殖.随着出口加工(鱼回)鱼的项日实施,对生产环节无公害要求更加严格,现将无公害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斑点叉尾(鱼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细刺,嫩滑爽口,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脂肪水平4.7%、蛋白质水平13.7%,是淡水鱼中的优质品种。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可满足市场需求、保供民众的“鱼兜子”,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健康养殖技术,将斑点叉尾(鱼回)整个养殖生产过程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的品质,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养殖生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斑点叉尾鱼回品种介绍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洲,该鱼由于具有生产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肉嫩味美、易于加工(无肌间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养殖业主、加工厂的欢迎。斑点叉尾鱼回的三大优点:肉质细嫩,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食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低(1.3-2.0),适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无肌间刺,适于机械加工,宜作快餐原料。二、中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的基本情况1、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情况目前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已推广到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年产量为10万吨左右,以池塘养殖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江西省吉安市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示范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生产情况。试验在3口2亩大小的池塘内进行,放养密度为斑点叉尾(鱼回)鱼苗8000尾/亩(即120000尾/公顷),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经109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苗从平均1克/尾长至39克/尾。养殖的平均毛产量为斑点叉尾(鱼回)269千克/亩(4038千克/公顷)和白鲢50千克/亩(750千克/公顷)。斑点叉尾(鱼回)和鲢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6.8%和6.4%。投喂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斑点叉尾(鱼回)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6:1。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646元/亩,平均经济回报率为62.3%。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型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鱼回)展示了良好的生长、摄食和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博兴县水产站在湖滨乡周陈村、乔庄乡河徐村等20亩池塘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4月26日放养鱼种,10月22日测产验收,20亩试验池共计产鱼10116千克,其中斑点叉尾(鱼回)7159千克,平均规格0.45千克/尾,鲢鱼2957千克,规格0.62千克/尾。平均亩产成鱼505.8千克,斑点叉尾(鱼回)亩均产357.95千克。每亩产值6318.6元,亩纯利3298.6元,投入产出比1:2.1。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鱼回出血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sPunctatus)亦称沟鲶,鲇形目,鱼回科目鱼类。在美国,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已成为最大的水产养殖业〖1〗。自1984年从美国引进国内以来,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广大渔民的青睐,成为我国淡水渔业重点发展的名优鱼类,很多地方掀起了养殖热潮,从池塘单养、混养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渐成规模,养殖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鱼回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对其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小瓜虫、鱼波豆虫等寄生虫。2001年来,笔者就诊了几例叉尾鱼回的一种出血病,并开展了有关防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ASA-IM)与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开展了本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情况.本养殖试验在中国广东省南海科达恒生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场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斑点叉尾鱼回品质,降低网箱制造成本,2005年4月6日~10月18日,江西省峡江县水产局和峡江县鱼回鱼养殖协会在桐林乡峡里水库进行了无公害简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水库条件峡里水库位于峡江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目的是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鱼种至成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 ,提高斑点叉尾鱼回鱼养殖效益 ,鱼回鱼产业化发展。本试验采用池塘 80 :2 0养殖技术模式 ,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 ,只是适当补充被蒸发的池水 ,养殖密度合理 ,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 ,养殖效益更高。养殖饲料选用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豆粕型饲料配方 ,委托浙江嘉兴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浮性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美国鲶鱼.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的淡水优良养殖品种,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近年来,随着加工出口的突破,斑点叉尾(鱼回)在我国的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本文简单介绍了斑点叉尾(鱼回)的两种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于鲶形目,(鱼回)科,叉尾(鱼回)属.  相似文献   

17.
为了示范斑点叉尾(鱼回)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生长性能,本试验在江西省吉安市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在3口2.0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6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7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从52克/尾长至平均710克/尾。斑点叉尾(鱼回)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415千克/亩和72千克/亩,它们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7.6%和100%。斑点叉尾(鱼回)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31: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1154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41.2%。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的本试验,展现了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ASA-IM)与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开展了本次养殖试验,以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的生产情况.本养殖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试验场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目前美国饲养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类,也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个优良新品种.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的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为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推广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斑(鱼回)和斑点叉尾(鱼回)是同属不同种的叉尾(鱼回)科鱼类,该鱼原产于美国。它适温广、杂食性、生长快、易捕捞。为增加北方地区养殖品种,1987~1988年我所从武汉引进此鱼进行养殖与繁殖。为了进一步了解叉尾(鱼回)科(Ictaluridae)的云斑(鱼危)(Ictalurus nebwsus)和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鲶科(Siluriclae)的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及(鱼回)科(Bagridae)的乌苏里(鱼危)(L.ussuri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