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不同方法青贮苜蓿结果表明:苜蓿加酸青贮试验以添加0.25%乙酸和0.25%乳酸处理青贮效果最好。苜蓿混合青贮试验以添加50%玉米秸秆粉+5%玉米面粉+45%苜蓿混贮效果最佳,无论是气味、色泽、质地、含水量等都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给不同含水量的苜蓿分别添加不同糖分浓度的乳酸菌复合添加剂进行青贮的试验结果表明:不论苜蓿含水量的高低,添加剂处理的pH值降幅要明显大于不加添加剂的处理;半干青贮(65.9%)和高水分青贮(72.1%)条件下,添加糖分处理的青贮pH值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未添加糖分)处理,且随着糖分浓度的增加青贮pH值降幅增大;而在低水分青贮(43.8%)条件下,添加糖分处理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不一致。根据牧草青贮综合评分原则,较高含水量(72.1%)与糖分浓度(15%)组合处理的苜蓿青贮效果最好,在试验的第7d、第20d和第30d其青贮综合评分均为最高,分别为26、28和25。  相似文献   

3.
不同含水率对苜蓿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择收割的第三茬紫花苜蓿,使含水率分别降至80%、70%、 60%,裹包青贮10天、20天、30天。结果表明,含水率对苜蓿青贮感观品质和营养成分有影响,含水率60%苜蓿青贮CP、NDF、ADF、EE、 Ca、P损失较少,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80%和70%的组(P<0.05)。  相似文献   

4.
苜蓿半干青贮饲料调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青贮技术是调制青贮饲料的一种新工艺。用半干青贮调制的饲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份,使原来难于青贮的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等,都能获得较好的青贮效果。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学者进行过半干青贮技术试验研究,在生产中还未应用推广。对涉及半干青贮工艺方案的选择、机具配备、经济效益及半干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等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新疆饲草资源丰富,其中苜蓿是新疆的主要栽培牧草,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苜蓿是优质粗饲料,但因其含糖量低,含水率高,一般认为不能青贮,只适于制备干草。传统的干草…  相似文献   

5.
苜蓿添加剂青贮,半干青贮和与麦秸混贮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蔡敦江  周兴民 《草地学报》1997,5(2):123-127
试验结果:(1)苜蓿添加亚氨法造纸黑液6kg可获得优质青贮,成本较添加甲酸可降低87%。(2)苜蓿优质半干青贮水分高限为:现蕾期55%,初花期60%,盛花期65%,结荚期70%,较传统含水45-55%可缩短晾晒时间。(3)苜蓿加20%干麦秸混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苜蓿较难青贮,用青贮接种剂可提高苜蓿青贮的质量。本研究以pH的降低程度及稳定性,乳酸积累量多,产生香甜气味为指标,通过连续限制性培养,从绿汁发酵液、青贮苜蓿中共筛选出3株乳酸球菌和3株乳酸杆菌;该6株菌在72 h内均能使MRS液体培养基pH下降至3.2左右并维持稳定,在MRS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散发出香甜气味,此6株菌可供开发苜蓿青贮接种剂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苜蓿青贮技术是贮存苜蓿青干草的方式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做了系统总结,详细分析了紫花苜蓿青贮的原理、技术及所用设施。对于苜蓿青贮来说,半干青贮技术较为实用,而未来苜蓿青贮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乳酸菌添加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苜蓿在第一、第六生长期刈割,凋萎后用4种添加剂分别处理青贮料。所用添加剂分别为附生植物乳酸菌发酵剂(FJLB)、蔗糖(S)、FJLB+S,对照组青贮料(C)用同样数量的无菌FJLB处理。苜蓿第六(1996年10月17日)和第一生长期(1997年4月14日)的干物质量分别为20%和17%。凋萎苜蓿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6%、31%、36%和29%、36%、48%。尽管两刈割期的附生植物乳酸菌形成的菌落团(CFU)无差异,但第六生长期苜蓿比第一生长期苜蓿的发酵品质好。与第一生长期苜蓿相比较,第六生长期苜蓿具有较低的PH值和氨—N浓度,较高的乳酸盐和醋酸盐浓度与较高的乳酸盐和醋酸盐比率。这些现象对<29%干物质含量的对照组青贮料效果更为明显。FJLB处理大大提高了两刈割期青贮料的乳酸盐发酵(p<0.05),与第六生长期苜蓿相比,第一生长期苜蓿蒋的梭菌发酵有较大的降低,氨—N和醋酸盐浓度下降。对第六生长期苜蓿来说,用FJLB和S共同处理与用FJLB或S单一处理比较,它的发酵品质反应更大。本研究讨论了不同刈割期苜蓿和不同水分含量条件下,用FJLB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及变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Khorasani等研究用整株大麦/黑小麦或豌豆/黑小麦青贮代替苜蓿青贮饲喂奶牛,观察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变化。该试验用20头泌乳初期的荷斯坦奶牛和24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并分别分为4组,每组饲喂以下4种日粮中的1种,试验持续7周。所有日粮的精粗比均为6:4。蜴干物质计粗料的25%是苜蓿干草,余下的75%是如下成分:①苜蓿青贮;②大麦/黑小麦青贮;  相似文献   

10.
农区舍饲绒山羊的最优饲养模式与饲草料种植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种饲喂模式,对舍饲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 曹蓿 秸秆、玉米 苜蓿 青贮 秸秆的2种饲喂模式,与玉米 秸秆、配合饲料 秸秆的模式相比,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平均每只山羊的纯收入分别比前2种模式提高了82.73%、72.44%和89.23%、78.59%。推广前2种饲喂模式,种植结构安排分别为:玉米与苜蓿的播种面积比例为1:1.2,玉米、曹蓿、青贮玉米的比例为1:1.5:0.6。玉米 秸秆模式舍饲绒山羊仅比种地打粮提高效益11.65%,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按玉米 苜蓿 秸秆、玉米 苜蓿 青贮 秸秆饲喂模式舍饲绒山羊,可比种地打粮分别提高效益53.66%和70.82%。  相似文献   

11.
近日,从中南部地区苜蓿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宁夏苜蓿青贮技术试验取得成功。目前苜蓿收获和储存方法主要是晒制干草,在收割、运输等环节中,青干草容易受天气条件限制,严重影响饲草质量。青贮技术能够有效的保存苜蓿的营养成分。根据苜蓿青贮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发展概况。[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苜蓿青贮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 5.8.R3绘制苜蓿青贮研究文献知识图谱,对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结果]在设定的检索条件下,1994年出现第一篇苜蓿青贮研究论文;1994—2021年苜蓿青贮文献年度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黑龙江畜牧兽医》发文量最多(31篇),《草业学报》总被引频次(763次)和篇均被引频次(31.79次)最高;玉柱发文量最多(34篇),中国农业大学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57篇),以玉柱为中心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但跨机构及团队之间合作不够紧密;苜蓿青贮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103次),围绕发酵品质、青贮品质、混合青贮、添加剂、乳酸菌等关键词开展研究。[结论]我国苜蓿青贮研究成果丰富,需加强跨机构、跨地区、跨团队的合作研究;发酵品质和苜蓿青贮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研究、苜蓿青贮微生物制剂的研发等方面仍然是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半干青贮亦称半干青贮,是使苜蓿迅速风干,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由于苜蓿常规青贮不易成功,近年来,欧美各国采用低水分青贮法,用此方法调制的青贮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4.
苜蓿青贮过程中蛋白的分解及抑制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旭生  周禾  刘桂霞 《草业科学》2005,22(11):46-50
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贮过程中由于自身蛋白酶的作用使蛋白分解产生非蛋白氮(NPN)而造成的蛋白损失非常严重.介绍了苜蓿青贮时蛋白的分解机理、影响蛋白分解的因素和青贮时各种添加剂对蛋白分解的影响以及目前抑制苜蓿在青贮过程中蛋白分解的研究动态,并提出了今后研究苜蓿青贮时抑制蛋白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里强  李向林  何峰 《草业科学》2011,28(7):1379-1383
初花期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经过0、8、32 h的晾晒,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进行青贮。结果表明,苜蓿凋萎(干物质含量为38.45%)青贮可以使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并保存有更多的粗蛋白质,生成更多的乳酸。苜蓿青贮时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能明显改善苜蓿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即降低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和保存更多的粗蛋白质以及生成更多的乳酸。晾晒8 h的苜蓿添加乳酸菌(106 cfu/g)和纤维素酶(0.05 g/kg)的青贮效果最好;而晾晒32 h的苜蓿直接青贮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宁夏固原地区饲喂苜蓿青贮对育肥肉牛增重效果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笔者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将18头体重、年龄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育肥牛根据饲喂粗饲料情况随机分为3组:苜蓿干草组、苜蓿青贮组、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饲喂90 d。结果显示:(1)头均累计增重和头均日增重,苜蓿青贮组、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极显著高于苜蓿干草组(P<0.01),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和苜蓿青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的增重效果要高于苜蓿青贮组;(2)在精饲料一致的条件下,只考虑粗饲料和增重效益,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比苜蓿干草组多盈利655.46元,苜蓿青贮比苜蓿干草组多盈利663.84元。研究表明:用苜蓿青贮饲喂育肥肉牛,增重和养殖经济效益都比苜蓿干草好,苜蓿青贮和玉米青贮混合饲喂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苜蓿是世界公认的牧草之王,但由于苜蓿自身的成分特点导致其难以利用常规的存储技术进行很好地存储,使这种优良牧草的供应季节性、区域性失衡。而青贮技术既可以较多地保持饲草的养分,又可以长期贮存而不坏,是解决苜蓿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概况作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各添加剂的作用特点,旨在为我国苜蓿青贮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半干青贮技术是苜蓿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广的,而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半干青贮是近年来,欧美各国采用低水分青贮法,亦称半干青贮。苜蓿常规青贮不易成功,国内外目前采用半干青贮,是使苜蓿迅速风干,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饲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用此方法调制的青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苜蓿[黑龙江公农1号苜蓿、美国安德森( Anderson)一级苜蓿]、黑龙江2种含杂量不同羊草(杂草率分别为10%、34%)、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和玉米秸秆共7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试验选用8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全株玉米青贮和黑龙江公农1号苜蓿三者72 h DM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并显著高于其他4种粗饲料(P<0.05),而DM有效降解率以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最高,并与依次降低的黑龙江公农1号苜蓿、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青贮差异显著(P<0.05),羊草与玉米秸秆的DM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72 h CP降解率及有效降解率以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最高,且降解率与依次降低的黑龙江公农1号苜蓿、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杂草率为10%的羊草、玉米秸秆和杂草率为34%的羊草间差异显著(P<0.05).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72 h NDF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而有效降解率以2种苜蓿较高,其次为玉米秸秆青贮与全株玉米青贮;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最低的均为杂草率为34%的羊草.因此,从7种粗饲料在奶牛瘤胃的消化特性来看:1)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营养价值最高,杂草率为34%的羊草与玉米秸秆营养价值较低;2)羊草的品质受杂草率的影响;3)青贮能改善玉米秸秆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苜蓿是世界公认的牧草之王,但由于苜蓿自身的成分特点导致其难以利用常规的存储技术进行很好地存储,使这种优良牧草的供应季节性、区域性失衡。而青贮技术既可以较多地保持饲草的养分,又可以长期贮存而不坏,是解决苜蓿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概况作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各添加剂的作用特点,旨在为我国苜蓿青贮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半干青贮技术是苜蓿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广的,而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