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胡萝卜和白萝卜并不适合调配在一起食用。因为白萝卜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但是和胡萝卜混合就会使维生素C丧失殆尽。其原因是胡萝卜中合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解酵素,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不仅如此,胡萝卜与所有含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配合烹调时,如果加一些食用醋,抗坏血酸的作用就会急速减弱。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室温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脐橙果实,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柠檬酸含量以及固酸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纽荷尔脐橙中型果实用纸箱包装覆盖塑料薄膜比其它方式贮藏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樱桃番茄‘千禧’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采收后分别于贮藏0、5、10、15 d时测定两种栽培方式下樱桃番茄的感官指标(腐烂度、软硬度、光泽与色泽、萼片新鲜度)和质量指标(失重率、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分析两种栽培方式下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基质栽培樱桃番茄的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高于土壤栽培的,如基质栽培樱桃番茄在贮藏10 d时维生素C含量较土壤栽培的高76.56%;基质栽培条件下樱桃番茄在贮藏过程中腐烂度和失重率较普通栽培樱桃番茄低,其它感官指标亦优于普通栽培条件下的樱桃番茄。  相似文献   

4.
粉果番茄贮藏期间主要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浙粉202"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1、7、14、20℃)对番茄果实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浙粉202"果实贮藏13d时,14℃和20℃条件下腐烂率比1℃和7℃条件下腐烂率高,4个储藏温度下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贮藏13d时,1℃贮藏条件下番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最大,20℃条件下的硬度最小,7℃条件下有机酸含量在整个贮藏期较高,14℃条件下果实颜色值最大,20℃条件下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颜色一直最低,1℃贮藏条件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较高。因此,对于番茄"浙粉202"长时间贮藏的温度以1℃为宜。  相似文献   

5.
冬枣是优良的晚熟鲜食枣品种,鲜枣中维生素C含量是300mg/100 g,但加工成干枣后维生素C含量降低30倍以上,一般含7.8 mg/100 g.如加工成蜜枣,维生素C几乎全部被破坏,而维生素C是人体内不能制造的,必须从食品中摄取,参与人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鲜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70倍,梨的140倍,可称为"活维生素丸".但近几年,我们春节前后,看到大量的冬枣烂果低价销售,冬枣的经济价值大大降低.针对目前冬枣贮藏的问题,我们于2000~2005年于黄骅市孔店村进行了冬枣贮藏实验,现把近几年冬枣贮藏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 CO_2红外分析仪和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研究了椪柑在简易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品质成分的变化.在3个月的贮藏过程中椪柑果实重量减少近30%.呼吸强度在贮藏前期1个月内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缓慢;蔗糖含量前期迅速上升,中期1个多月基本保持稳定,后期明显下降;而果糖、葡萄糖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总糖在贮藏后的2个月达到最高:维生素 C 和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红阳”“海沃德”“黄金果”3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设置常温贮藏、常温苹果混贮、4℃冷藏3种贮藏方式,测定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硬度及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的贮藏、运输和货架期的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对猕猴桃品质影响较大。常温贮藏、常温苹果混贮、4℃冷藏时,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3个品种在常温贮藏、常温苹果混贮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冷藏时均呈上升的趋势。3种贮藏条件下,“黄金果”和“海沃德”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但“红阳”先上升后下降。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值依次为“黄金果”>“红阳”>“海沃德”,可滴定酸含量降幅依次为“海沃德”>“红阳”>“黄金果”,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依次为“红阳”>“黄金果”>“海沃德”,果实软化后维生素C含量平均值依次为“黄金果”>“红阳”>“海沃德”。“海沃德”耐贮藏性最好,“红阳”次之,“黄金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前与贮藏5个月后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华红’贮藏前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总酸与维生素C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贮藏前后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澳洲青苹’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各营养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有高酸、多汁的特性,生食品质中等,主要用作果汁加工;‘望山红’与‘寒富’贮藏前果实的营养成分含量高,味道纯正,但贮藏后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适宜鲜食;‘岳帅’与‘金冠’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低,贮藏后硬度、总酸含量下降幅度大,适宜鲜食。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贮藏年限的沙葱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稀土、氯化镧、氯化钇和氯化铈对贮藏2年和5年的沙葱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活力指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和维生素C含量,明确不同处理对沙葱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种子利用率和保护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药剂处理对沙葱种子的萌发效果不同,低浓度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其中400 mg·L-1氯化铈处理对沙葱种子萌发效果最好.20℃贮藏温度条件下,沙葱种子抗氧化酶活性最高,50℃贮藏温度条件下,氯化铈处理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与CK相比,显著下降.维生素C含量在35℃和50℃条件下铈离子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无籽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西瓜不同部位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对6个红瓤和1个黄瓤无籽西瓜品种果实不同部位总维生素C(TAA)、还原型维生素C(AA)、氧化型维生素C(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检测红瓤无籽西瓜整瓜贮藏2个月后各成分损失率。结果表明,不同无籽西瓜品种之间果实TAA、AA和DHAA及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果实不同部位TAA、AA和DHAA及番茄红素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中间部位均大于近皮部。TAA、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AA和DHAA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室温下整瓜贮藏2个月后果实不同部位TAA、AA、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损失率为20%~50%。  相似文献   

11.
张美霞  林多 《北方园艺》2012,(19):30-31
为供应早春市场,在山东地区比较了利用不加温日光温室冬季生产的与贮藏的‘潍县青’萝卜肉质根品质。结果表明:温室栽培萝卜的含水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贮藏的萝卜,且其根长大于30cm的‘潍县青’萝卜营养和风味品质较好;利用不加温日光温室冬季生产‘潍县青’萝卜供应早春市场是可行的,其皮色鲜绿、肉质脆嫩、适口性强,商品性较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2.
施碘对萝卜芽生长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萝卜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方式加碘溶液培养时碘元素的效应。结果表明,浓度为0.5~1.5 mg/L的碘抑制萝卜芽根系生长,但增加萝卜芽可食部分维生素C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和纤维素含量。当碘浓度超过1.5 mg/L时,其促进作用减弱甚至出现高碘毒害。萝卜芽可食部分含碘量随培养液碘浓度增加而大幅度上升,并且品种间及加碘方式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探讨不同储存方式对猕猴桃维生素C(Vc)含量的影响为目的,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不同储存方式下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储存方式下,猕猴桃Vc含量及保存率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低温储存对猕猴桃Vc含量和保存率的影响最小,干制对猕猴桃Vc含量及保存率的影响最大,猕猴桃应尽量选择鲜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蒜特有的杀菌作用套种萝卜,测定萝卜的病害发生情况、产量、有效根率和品质,以期为萝卜病害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蒜套种萝卜以直立、长根形、叶片少的萝卜为好,最佳套种方式为‘金乡大蒜’套种‘天鸿春’萝卜。套种‘天鸿春’萝卜病株率比‘春不老’萝卜低29.71%,比‘天鸿春’净作低4.03%。大蒜套种萝卜除对萝卜总糖含量有影响外,对萝卜干物重、粗纤维、维生素C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氮肥形态和施肥水平对樱桃萝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酰胺态氮肥(以尿素为例)和铵态氮肥(以磷酸二铵为例)不同施肥水平对樱桃萝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樱桃萝卜的合理施肥形态及施肥量.结果表明:2种形态氮肥相比较,铵态氮肥的产量、氨基酸含量均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维生素C含量相近.因此,樱桃萝卜高产优质的氮肥合理施肥形态及施肥量为磷酸二铵38.3 g/m2(合26 kg/667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以青椒品种安椒18为材料,研究了(10±1)℃条件下,600倍木霉菌、多菌灵处理对青椒果实贮藏性状(呼吸强度、叶绿素、维生素C和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600倍的木霉菌液处理显著抑制了贮藏过程中青椒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了叶绿素和维生素C的分解,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600倍的木霉菌稀释液处理对青椒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施铁对萝卜芽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萝卜芽为材料, 研究了10~100 mg/L 3种形态铁盐对萝卜芽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铁处理促进了萝卜芽的生长, 增加了芽苗产量和干物质含量, 提高了可食部分叶绿素、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活性铁和总铁含量, 3种形态铁盐以EDTA-Fe处理效果最好, FeC6H5O7次之, FeSO4最差, 3种铁盐均以50 mg/L Fe浓度处理较好。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特性、软化机理、采后病害及其防治、钙处理、气调贮藏、涂膜保鲜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状况。甜樱桃属于非跃变型果实,但乙烯对其采后衰老也有一定的影响。甜樱桃贮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快速下降、果肉褐变、果实失水、软化、腐烂等,控制甜樱桃果实采后腐烂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采用浸钙、涂膜、气调贮藏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保持甜樱桃果柄及果面颜色和果实硬度,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减少失水和腐烂,延长甜樱桃果实贮藏时间,提高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9.
 萝卜新品种‘秋丰2号’为高产、抗性较强且耐贮的中晚熟杂种一代, 生长势旺盛, 肉质根圆球形, 表皮光滑, 红色, 肉白色细嫩, 水分适中, 商品性好, 生育期90 d左右。  相似文献   

20.
曲芬霞 《北方园艺》2012,(5):162-164
以茶多酚作为保鲜剂,以不同浓度浸泡和涂膜法对马蹄常温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个月时间内,以茶多酚浓度4.5%处理时,效果最佳,此时失重率为2.6%,总糖含量为15.9mg/100g,VC含量为2.7mg/100g,感观品质为95分,果实饱满,皮色紫黑,肉质乳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而对照失重率却是10.4%,总糖含量为8.4mg/100g,VC含量为1.2mg/100g,感观品质为65分,表面发霉,肉质暗白,汁少粗糙,有异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