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的工艺元素,工艺元素组合和工艺链条构建方面的研究,探索得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有半数的工艺元素传承于武夷小种红茶制造工艺,做青工艺元素是前贤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创新,足火和炖火工艺元素是焙火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工艺元素组合与工艺链条构建是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的杰出创造、智慧结晶。从而探明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是传承与创新精妙结合的产物。此外,论文还揭示了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
岩茶手艺,即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发展出非常多元的风味表现,从轻发酵到重发酵熟成的果香,其中加工技艺的多样化处理是武夷岩茶独特风味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着重分析萎凋和做青两个环节对品质形成的音素.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细阐述了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对其传承具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认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世界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饮大国,饮茶人群遍及各个年龄阶段。武夷岩茶是我国代表性茶叶之一,素有中国传统名茶之称。武夷岩茶茶树生长在岩缝当中,故此得名。武夷岩茶有诸多功效,包含提升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等,这也是国内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始终保持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质量、产量要求的提升,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开始应用。本文针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期探寻得到一种最科学合理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6.
解读“非遗”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1,33(6):37-38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五年来,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这对宣传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产生了进一步的作用。但是,至今还有些人不但对此"非遗"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阐述了武夷岩茶拼配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通过从武夷岩茶品种特性,茶叶制作工艺,茶叶原料成本控制,茶叶成品品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武夷岩茶拼配技艺进行初步梳理,以期能为武夷岩茶品质提升以及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之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步骤进行详细介绍,探讨传统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延续与当下现代化设备生产适用性的演变.笔者认为:传统炭焙工艺形式下的传承是现代化炭焙工艺逐渐完善的基石,对现代化炭焙工艺有着指导性的意义.通过对武夷岩茶古法炭焙探考与调研,传承前人古法技艺,研究适用当下生产需求演变工艺,以期对武夷岩茶炭焙技艺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9.
漫话武夷岩茶——兼论岩茶优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之久,茶区之广,名茶之多,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尤为卓著的是武夷岩茶,为茶中瑰宝,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岩茶原产于武夷山,自然环境独特,生长于碧水丹山地带,因受优美生态环境熏陶,使岩茶品质独具“岩韵”风格特点.目前,武夷岩茶广受追捧,这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品质、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岩茶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所造就的;也因武夷山为中国茶树原产地的演化区域,其特殊生态,丰富的名丛种质资源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铸就了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同时为世界孕育出灿烂的武夷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岩茶享誉古今中外,本刊特地为大家制作了武夷岩茶的小专题,一探岩茶神韵。  相似文献   

11.
袁茵 《福建茶叶》2009,31(2):54
中国仅有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十二位传人之一,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泽道法师的近身家修弟子,黄氏嫡传第十二代制茶师,这一串闪光的头衔下,是一个说话斯文,一脸帅气,周身透着淡定的年轻人,他就是黄圣亮.……  相似文献   

12.
《福建茶叶》2011,(3):62
武夷山市天邑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注册资金1 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武夷山(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和现代岩茶生产加工工厂,是国内专业从事武夷岩茶种植、生产、销售、研究及中国茶文化推  相似文献   

13.
<正>武夷岩茶传统独到的手工制作技艺,主要在做青和焙火两个阶段。而传统的焙法,则是用木炭为热能,至今已三百来年。这种焙法,工艺独到,焙师技艺高超。所以清两江总督梁章钜(1775—1849)多次考询武夷茶事后,在《归田锁记》发出感叹"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传统的武夷茶炭焙法,既用于焙揉后的湿茶索,俗叫"走水焙",又用于焙干茶,俗叫"补火"、"吃火"、  相似文献   

14.
叶丞 《福建茶叶》2023,(6):27-29
武夷岩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岩韵闻名于世,但其制作过程中的做青工艺却极其复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影响到武夷岩茶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必须加强对做青工艺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本文详细讨论了武夷岩茶做青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科学融入武夷岩茶的方法,将其从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现代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武夷古法炭焙进行调研和探究,梳理并总结前人的古法技艺,对武夷岩茶的炭焙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17.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武夷岩茶水仙4个等级、肉桂3个等级和大红袍3个等级的标准实物参考样感官品质特征和基本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实物参考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武夷岩茶地方标准的要求,所制作的武夷岩茶标准样品可用于指导武夷岩茶生产和感官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19.
谢善锦 《福建茶叶》2014,36(4):27-29
本文总结了武夷岩茶手工初制的制作技术。通过传统的手工烘焙与烘干机烘焙、烘焙机烘焙三者对比,探讨最佳的烘焙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谢善锦 《福建茶叶》2014,36(5):27-29
本文主要讲述武夷岩茶手工制作的过程与实践,保持手工制作技术的"传统"。通过传统的手工烘焙与烘干机烘焙、烘焙机烘焙这三者对比,探讨最佳的烘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