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北疆以早熟品种为主,南疆以中早熟品种为主。随着种植面积增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棉花生产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多年连作,导致大部分棉区棉花受到黄萎病危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因此,推广抗病高产的优良棉花品种是保证新疆棉花稳产的关键。为了寻找适合南疆种植的抗黄萎病棉花品种,采用人工病圃鉴定法对南疆16个棉花主栽品种进行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期望对南疆抗黄萎  相似文献   

2.
豫棉1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从夏棉商855中的天然变异株中经过连续选择定向培育集丰产、优质、早熟、抗病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1996年该品种在新疆试种成功,1997年种植面积为1 259.9 hm2,1998年在南疆5地州种植面积猛增到22 666.7 hm2,并于当年12月上旬经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准予在新疆棉区南疆亚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续中棉所35之后向南疆棉区推出的又一个早熟性好、吐絮集中、高产、优质、高衣分多抗性品种.2004年引入南疆棉区,因生产表现突出,2006年被列为巴州地区的重点推广棉花新品种.巴州是新疆的第三大产棉区,棉花种植是巴州的特色支柱性产业,是农民增加收益的主要途径.2009年巴州棉花种植面积2850万h㎡.通过中棉所41示范推广,总结出该品种在巴州地区的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南疆特定的气侯条件适合种植中早熟、早熟棉花.新疆的育种单位以"优质、高产、早熟、抗病"为育种目标,先后育出早中熟棉花品种新陆中1、2、3、4、5、6、7、8、9、10、11号,但在南疆占植棉面积的比率很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要看新疆,新疆棉花要看南疆.降解膜由于能增温、保墒、降解产物无污染等特性,被认为是当前破解"白色污染"难题的重要措施之一[1].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降解膜在南疆棉花种植上的应用现状,以及降解膜现有种类与所具有的理化特性;同时也探讨了不同种类降解膜应用后,对南疆棉花在产量、品质、棉田土壤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与传统地膜...  相似文献   

6.
新疆南疆棉农生产行为对土地退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年新疆南疆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南疆土地退化的棉农生产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农的文化程度、现有的棉花种植规模、作物种植模式、化肥的施用、地膜的残留、农业科技的培训与推广等因素对南疆棉田土地退化有显著影响.对此提出加大对棉农的教育与培训力度、优化棉花种植规模与模式、合理进行农资投入等措施以有效防治南疆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分析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定新疆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2020年新疆棉花生产的面板数据,以新疆区域及主要产棉市(县)为研究基本单元,采用时间序列与空间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变化,研究新疆棉花生产的时空和区域特征以及各因素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1)1990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年际变化相似,呈现2个阶段:波动中递增时期(1993~2010年),跳跃式增长时期(2010~2020年),期间北疆和南疆棉区持续增加而东疆棉区有所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东减南增北平稳”趋势。(2)近30年新疆棉花单产显著增加,由0.81×103 kg/hm2增加到2020年1.85×103 kg/hm2,较同期增加近1.28倍,平均每年增产34.66 kg/hm2,增长速度较快。(3)全疆棉花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面积贡献为主,其次单位面积,互作主导为最低,新疆棉花的生产优势产域为南疆。【结论...  相似文献   

8.
眼界     
《新农业》2018,(20)
正新疆棉花总产量已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201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 700多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0%。在北疆棉花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在南疆棉花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10月中旬,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新华营村双时助农花卉基地已是一片菊花海,"菊韵延庆城花开世园梦"延庆菊花文化科普展在这里开幕,35种新培育的菊花竞相绽放展露娇颜。据悉,这些新品种菊花,也将在2019北京世园会上惊艳亮相。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大棉花产区新疆今年起开始缩减棉花种植面积,据新疆农业厅日前透露,今年新疆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为1892万亩,比2006年减少了16万亩.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变动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动将影响我国整个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在基于2000—2014年新疆棉花数据和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的棉花种植情况,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解释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体现在产业投入、市场环境和棉花替代作物上,其中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和化学纤维产量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地域辽阔,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十分适合棉花等作物的生长。据5月初的生产调查,2018年-2019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为4519万亩。其中,新疆面积预期为3787万亩,内地产区预计为731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0%以上。7月22日,迪斯科化工集团  相似文献   

12.
早中熟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7号,2007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北疆的早、中熟棉区,南疆早熟棉区,河西走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的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作为新疆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显著影响新疆经济的发展与决策。为及时准确地获取棉花种植面积,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面样方数据采集的光谱与GF-1卫星遥感影像农作物光谱进行分析,采用阈值分析、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三种方法提取棉花面积。结果显示,选取9月作为识别棉花种植面积的最佳时相,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能得到精度较高的棉花种植面积提取结果。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新疆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已经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伊犁在新疆属于特殊生态棉区,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棉花在伊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2004年棉花面积达到33万亩,2005年达到35万亩,2006年已经达到36万亩,2007年面积达到了60万亩.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不同生态区育成的品种 ,在新疆的南、北疆棉区和河北棉区进行“双向异地种植” ,横向比较了不同生态棉区棉花产量库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产量库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增加幅度最大 ,南疆和北疆棉区单铃重分别为 5 .89g~6 .5 0 g、5 .4 3g~ 6 .12g ,较河北南宫棉花铃重提高 5 1.16 %~ 2 4 .2 3%。新疆棉区单株结铃数虽低 ,但因收获株数是河北南宫的1.5倍 ,所以单位面积总铃数高于河北。新疆棉花铃重高 ,表明在单位面积株数多的条件下个体生长仍较健壮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棉区日照时数多、日温差大 ,光合产物生产与累积多 ,既有利于个体发育 ,又有利于光合产物在棉铃中的累积 ,最终单铃重高 ,这是新疆棉花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由于棉花在农民种植作物的面积中占据很大比重,近年来,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且连作现象普遍。而这种连续种植的方式不仅影响了棉花质量,还使土地肥力受到损害。研究发现,在农民施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恰当的做法,使连续种植的不良影响更加明显。如何有效施肥已成为新疆棉花种植必须克服的问题。基于此,就新疆棉花施肥问题和措施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提高棉花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杂交棉以其特有的杂种优势,近年来在内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新疆作为优质棉基地,北疆部分地区引进种植了一定面积的标杂棉,南疆部分地区小面积种植了天杂和科杂棉.农1师3团种植了10公顷海陆杂交棉核不育高产制种田.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002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品种品质现状,认为温度不是影响南、北疆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看北疆棉花纤维品质优于南疆,南疆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的品质上尚没有重大突破,这是南疆品种品质不如北疆品种的主要原因。近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科所育成的新陆早系列品种品质有显著提高。根据新疆棉区气候特点,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品种选用和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棉花生产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约为全疆植棉面积的五分之一.但随着棉花面积的扩大,棉花病虫尤其是棉花四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盲蝽象),轮翻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稳定棉价、保证棉花有效供给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南疆是中国长绒棉的生产基地,是新疆棉花的重要产区。在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背景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南疆地州实际情况,深入剖析南疆棉区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推进南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