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成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丰富,有成华猪、雅南猪、成都麻羊、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彭县黄鸡、四川白兔6个地方品种。成都市加强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先后新(扩)建了6个地方品种保种场,成都麻羊和四川白兔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成华猪、雅南猪、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和彭县黄鸡被列入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成华猪为肉脂兼用型品种,具有早熟、储脂力强、屠宰率高、肉质细嫩等特点,原产于成都平原,以成都市金牛区、郫县、温江等区、县为中心产区,成华猪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代表品种。历史上以成都、华阳一带产猪更为集中,故称为成华猪。由于城市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外来品种的快速推广,成华猪产区急速缩小,现主要分布于成都市青白江区、新都区、郫县和德阳市的绵竹、广汉、旌阳、什邡、罗江等地。目前由邛崃市嘉林生态农场承担成华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3.
成华猪是四川省地方优良猪种之一。据已获部分资料看出,成华猪属肉脂兼用型,具有早熟易肥等优点。为了进一步系统调查整理地方猪种资源,我们于1983年对成华猪形成的地区条件、猪种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材料整理介绍如下。一、成华猪形成的地区条件成华猪的产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的十余个县市有:温江、郫县、华阳、成都、新凡、  相似文献   

4.
我国拥有丰富的猪品种和遗传资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科学、有效地开展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对猪的分类鉴定、选育提高、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8年以来中国地方猪种基于微卫星位点、mtDNA、SNP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保健》2014,(2):90-91
中闰肉猪保种战提起濒危物种保护,我们首先想到珍禽异兽,殊不知司空见惯的猪也处在灭种的危险中。成华猪、两头乌、宁乡猪等中国地方猪种都自比“熊猫猪”,现实是许多濒危猪种的数量比熊猫还要少。成华猪截至2013年5月仅存100多头,而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生猪养殖第一大国,江苏省是生猪养殖大省,具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质遗传资源。然而,在当今重大疫情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地方猪种群体数量迅速减少,猪种质资源保护受到了严重冲击。为此,江苏省农业主管部门迅速启动濒危猪种资源抢救性保护工作,采取多种保种措施,建立了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本文基于江苏省猪种质资源现状,重点介绍了猪精液冷冻保存、深部输精技术、体细胞冷冻保存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等种猪遗传资源的静态保种措施以及遗传资源的动态保种措施,探讨了多种措施下江苏省种质资源保护的进展和成果,并就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为了满足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大量引进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外来品种猪,严重冲击了本地品种猪,使大量地方品种猪群体锐减,遗传多样性迅速缩小,部分猪种甚至频临灭绝[1],如贵州的白洗猪已很难找到,四川的成华猪也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方品种猪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及人们对地方猪品种资源多样性保护开发的深入认识,尤其是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日趋紧迫,使得地方猪的产业化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8.
薛惠莉 《猪业科学》2015,(12):124-125
<正>为提高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区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2015年11月24-25日,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11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共53家地方猪种猪场100余人参加,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家委员会专家王爱国、潘玉春、李学伟、李加琪等出席会议。四家猪场获得地方猪保护与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优秀奖在24日下午的分组经验交流中,每个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介绍近年  相似文献   

9.
蕨麻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蕨麻猪现状及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蕨麻猪种质资源保护的内容及相关措施 ,认为蕨麻猪种质资源保护应当从原种数量、种群遗传结构、种群纯洁性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 ,并建立相应的保护该种质资源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寒风凛冽的季节,却有和谐怡然的会场。近日,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十一届年会在北京举办。这是每年一次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与会者畅所欲言,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的保种技术水平,促进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为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鼓与呼。  相似文献   

11.
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广西畜禽遗传资源丰富,拥有地方畜禽品种37个,其中陆川猪、巴马香猪、环江香猪(与贵州的从江香猪并称为"香猪")、龙胜凤鸡、德保矮马共5个品种被列入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9年,广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有效促进了区域优质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张海龙 《中国猪业》2022,17(4):106-108
中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截至2021年,收录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中的猪品种共有102个,其中地方品种83个,占总品种数量的81.37%。基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视角下,探讨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很有必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品种猪资源的存在情况、社会层面对优质地方畜禽资源的认识、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工作的组织体系和保护体系以及保护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多方参与保护机制、施行地方物种抢救性保护工程,建立基因库、丰富遗传多样性,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保护积极性等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地方品种猪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笔者参加了由中国农业部组织的"德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培训团,对德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学习。笔者认为德国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对我国猪遗传资源保  相似文献   

14.
在养殖效益驱动下,洋种猪大举入侵,成都的猪肉市场98%以上都被外血猪占领,原产于成都平原的“成华猪”品种岌岌可危,为保护本土猪种,成都将建基地改良成华猪,以适应市场需求。据悉,成都市政府预计投资5000万元,在彭州市九尺镇宝马村和金沙村新建成华猪保种场。新的保种场占地约70亩,  相似文献   

15.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家猪驯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共有地方猪种88个,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切实做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全国畜牧总站开展了地方猪品种登记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地方猪品种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和《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试行)》。开展地方品种登记是《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近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开展地方猪品种登记工作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地方猪品种保护的有效手段。二是促进地方猪种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力途径。三是开展地方猪品种选育和育种的工作基础。为切实做好地方猪品种登记试点工作。一要精心组织,措施有力。二要认真负责,工作到位。三要齐抓共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西隆林猪是华南地区相对体型较大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瘦肉型猪的推广,隆林猪存栏数量逐年下降,保种工作形势非常严峻。本研究通过广西现有隆林猪品种特征与性能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距离分析、品种资源评价、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各方面进行调查论证,结合保种场的测定结果,为更好保护与利用隆林猪提供了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高度重视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国家级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地方品种收集力度,应保尽保,确保地方猪遗传资源不丧失。荷包猪是辽西山区一带自然形  相似文献   

18.
正为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农业农村部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及《国家级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工作实施方案》。除了地方猪遗传资源之外,我国特有的其它畜禽遗传资源,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护国家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保护我国特有的畜禽遗传资源,一是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遗传资源的消失。二是有利于培育畜禽优良品种,提高我国畜禽产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保护荣昌猪遗传资源,利用基因深层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昌猪是中国三大地方优良猪种,缺乏对荣昌种猪的意识保护和措施保护,资源可能被破坏和丢失,将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从政策法规、规划设计、措施手段、监测管理等方面着力,尤其是建立荣昌猪遗传资源保存中心治标治本。  相似文献   

20.
王亚辉 《中国猪业》2015,10(12):21-23
为提高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2015年11月24—25日,全国畜牧总站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十一届年会。农业部巡视组组长郑友民,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杨红杰,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以及猪专业委员会其他专家,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负责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技术推广单位负责人、《中国猪业》杂志等行业媒体代表近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