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网络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环境形势的严峻化和生态问题的复杂化,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已成为全民共识,而构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生态安全格局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然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河北省青龙县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调查及影像数据和多年气象数据等,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及生态网络构建方法融合,通过空间叠加及分析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融合于研究区域的生态保护网络,旨在规避常规研究中单独使用一种方法造成保护要素缺失、安全格局不连通等问题。基于该方法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青龙县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达443.94 km~2,占县域面积的12.7%,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国有林场区和中部的河流水系沿线地带;生态网络由11块生态源地、24条生态廊道、22个生态节点和34个生态断裂点构成;青龙县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安全保护要素、生态安全保护目标区以及生态安全保护措施共同构成。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的建设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乡村生态振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之一。本文从生态的重要性入手,在简述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乡村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疾病增多和村庄衰减。针对存在的这些生态问题,作者提出了乡村生态振兴的战略对策和措施,即在遵循村民主体原则、"三效"并举原则、综合施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久久为功原则的前提下,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制定生态规划,提高生态意识,增长生态知识,提升生态素质,弘扬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法规,强化生态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搞生态建设,开展生态交流,重视生态科研,培养生态人才。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流生态系统普遍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河流生态修复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水文条件、流域气候、河流地貌、河流的水力特性和水质,以及人类活动在传统水利工程、污染物排放、过量引水及农渔业活动方面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在明确河流生态修复概念与任务的基础上,对河流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中的河流健康、河流生态需水、河流生态修复尺度与机理,以及河流生态修复模型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对河流生态修复原则及生态修复中的几个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和建设中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8.0级地震修建临时厕所、恢复环境卫生设施是应急安置灾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以生态厕所的建设作为灾区农村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切入点,介绍了生态厕所的概念及其工艺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生态厕所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主导生态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问题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但多侧重于整体价值核算或单项价值核算,很难满足多层次生态价值评价的实际需要。引入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和主导产业理论,在森林的生态补偿中首次提出生态区位商和主导生态价值的概念。以八达岭林场为例,对森林资源的生态区位商和主导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的概念模型,完善了森林生态补偿理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生态与生态学、水土保持是什么关系?水土生态保持就是植树造林吗?水土生态保持等同于环境保护吗?水土生态保持有何价值和意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水土生态与生态学的关系问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它们与其赖以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就其研究对象,可  相似文献   

7.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能源开发是巩固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的支撑和保障。长期以来,农村能源问题一直是造成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生态恶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近年来,安义县着力探索通过发展小水电,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和液化气等,开源节能,解决了群众的烧柴替代问题,保证了“封山不封灶、封山不减收”,为大面积封育保护,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保障鄱阳湖区生态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鄱阳湖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诸如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产生湖区生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对自然与环境综合压力下的人水争地和人林争地。由于森林具有多种减灾防灾的功能,生态林业在保障湖区生态安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其其独自的经营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的核心是用生态学的理念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问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依照生态伦理观,重新认识与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环境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奋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围绕榆林市能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补偿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能源开发造成生态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科学指导、开采方式不当、治理责任落实不力,为此提出了科学统筹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依法开展能源开发、用科技推动生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杨新民  李玲燕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98-100,106
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过程,强调了生态修复的原则,指出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途径,它与传统的封山育林有所不同;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修复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功能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珂  石兆勇  王发园 《土壤通报》2017,(4):996-1002
近年来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峻,生态恢复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丛枝菌根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最重要的互惠共生体之一,对提高植物抗逆性、植被恢复、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生产力的作用显著。本文重点综述丛枝菌根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在矿区土壤、旱区和盐碱土壤、退化草原等生态重建中的应用潜力,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生态恢复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阐述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客观地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存在的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易旱多灾,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矿山开采过度,水土流水严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化学品污染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植被覆盖以及土壤条件等方面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进行了探讨。针对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从遵守自然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良土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矿山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改善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出发,综述了该地区生态恢复研究的现状,展示了稳定群落参照标准的选择、物种配置、生态恢复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研究应通过建立大尺度的生态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型、利用成熟的物种配置结果开展生态恢复的方案措施、将点上或地块尺度上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大流域土地、科学地进行资源利用和生态管理等来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这一地区自我维持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安全体系,以此来指导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榆林地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地区地处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和丘陵沟壑区的交错过渡地带,水蚀和风蚀都十分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多变。基于RS和GIS软件环境,采用榆林地区1980,1995和2000年3期Landsat TM4,3,2波段合成卫星影像数据为主信息源,在人机交互作业方式下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区内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子,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经对研究区20a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各类型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认为榆林地区的生态环境虽有明显改善,但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水平不高,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调水工程移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对水源区生态移民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是实现持续、高效调水工程的保证,也是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补偿标准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移民的生态损失,因而不能提供合理、全面的补偿额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市为例,整体考虑移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核算的基础上,计算移民的生态补偿额度。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生态移民的人均生态补偿额度为1 148元/a。本案例有助于推进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研究,为研究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生态移民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科学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与内涵 ,辩证地分析了植被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等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同时对生态环境用水的水量需求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海  刘长城  陈春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193-196,201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价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土地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计算了2006—2010年这一区域的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与土地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明显,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2) 5 a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3)土地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研究表明,采用生态足迹法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