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对秦皇岛市松毛虫越冬虫上,下树始期、始盛期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关联度较大的因子,建立了松毛虫上、下树时期的预测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积累8a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建立赤松毛虫下、下树进度预测数学模型。当发现该虫上、下树始见期时,可根据这些模型预测上、下树始盛(16%)、高峰(50%)和盛末(84%)日期。  相似文献   

3.
根据积累8年的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建立赤松毛虫上、下树进度预测数学模型。当发现该虫上、下树始见期时,则可根据这些模型预测上、下树始盛(16%)、高峰(50%)和盛末(84%)日期。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毛虫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3年以来丽水山区云南松毛虫大暴发进行了周期性分析,认为云南松毛虫的大暴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利用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雨日、雨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对1983—2006年丽水山区云南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云南松毛虫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通过1983年以来2次云南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细致分析,得到了云南松毛虫大暴发前气象因子的异常规律,分析结论有助于对云南松毛虫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对1961年以来思茅林区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进行了周期性分析,认为松毛虫的大暴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利用气温、降雨量、积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和3种气候因子复合经验系数对1980至2001年思茅地区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松毛虫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通过对1980年以来3次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细致分析,得到了松毛虫大暴发前的气象因子的异常规律,分析结论有助于对松毛虫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北方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选用高效低毒、击倒力强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机械混合法研制成毒笔,于1982—1983年对松毛虫上、下树幼虫进行毒杀试验,杀虫率一般90%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冬防技术是根据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采取冬防(搂树盘)方法,破坏松毛虫越冬场所,使松毛虫在低温冷冻风干条件下致死。文章从理论上搞清楚松毛虫冬防的死亡机理,即低温冷冻与风干失水,哪个为主导因子,松毛虫虫体冻僵时临界气温,在此低温下持续多长时间松毛虫才会死亡,以此确定最佳防治时间;同时进行了松毛虫生理失水试验,此项无公害防治技术成果在内蒙古自治区松毛虫工程治理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思茅林区松毛虫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61年以来思茅林区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进行了周期性分析,认为松毛虫的大暴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利用气温、降雨量、积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和3种气候因子复合经验系数对1980至2001年思茅地区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松毛虫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通过对1980年以来3次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细致分析,得到了松毛虫大暴发前的气象因子的异常规律,分析结论有助于对松毛虫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利用距平符号法预测落叶松毛虫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消长与松毛虫内在遗传特性有关,但气象等外界因子也影响着种群数量的变化。为准确掌握松毛虫种群基数,做好预测预报,作者应用距平符号法,利用前4a气象因子与松毛虫发生量的关系,进行了松毛虫动态预测,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0.
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省多年的马尾松毛虫林间发生面积和气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种群的影响,模拟广东省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年气象因子中,主成分因子是年总降雨量,但其与马尾松毛虫年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月份气象因子中,3月的月均温度、4月和6月的月均湿度、7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降雨量、10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目照时数与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83~1989年秦皇岛市赤松毛虫预测预报资料,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对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以及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关联度较大的主导因子,分别建立了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的GM(1,1)、GM(1,N)预测模型,及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的GM(1,1)和GM(1,N)模型,并利用实测数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多年来采取林冠喷洒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缺点,根据北方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于1985~1988年,进行其越冬期地面化学药剂喷雾和撒施毒沙防治。经对2 000余亩松林的生产性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虫下树始见期3~5天至始盛期,在树干基部及其地表半径50cm范围内喷雾,施用2.5%溴氰菊酯5ml/亩或20%速灭杀丁7ml/亩,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在高山、远山及水源缺乏的林区,在树干根际处施撒速灭杀丁毒沙,以7ml兑水1kg,并拌入15kg河沙,每株施50g,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松毛虫冬防技术是根据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采取冬防(搂树盘)方法,破坏松毛虫越冬场所,使松毛虫在低温、冷冻、风干条件下致死。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虫三代分化率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发生区,6年以上有一次高三代分化率,形成初秋虫灾大暴发,致使成片松林死亡。与高三代分化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是:8月份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始日和全年大于10℃的日照时数。而打破松毛虫滞育的关键因子是8月中、下旬4龄幼虫长日照的刺激,使分化三代虫数大量增加,通过林场22年的三代分化率调查数据和7个气象因子的电算,预测出松毛虫三代分化率的数学模型:用时间序列法预测1986、1987年三代分化率与实地调查数字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分析了气象等环境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从而对落叶松毛虫发生做出准确的预测。根据预测情况进行有效综合防治,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 目的意义松毛虫是松林的主要害虫,多年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在化学药剂防治中,多采用喷雾、喷粉等方式施药,不仅造成了药剂的浪费,而且污染了环境,杀伤了天敌,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根据我国北方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选用高效低毒、击倒力强的菊酯类药剂,研制了毒笔。经过1982年春、秋两季对上、下树  相似文献   

17.
利用部分食叶害虫具下树越冬习性,于其秋季下树或春季上树时,在树干上绑菊酯类农药毒绳阻杀上、下树幼虫效果好,成本低,适于远山、高山及水源困难地区推广。三年来锦州地区推广1.51万公顷,防治松毛虫、天幕毛虫、柳毒蛾及榆紫叶甲等,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 虫害的测报,是防治虫害的首要工作。为了获得第二年松毛虫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我们应用概率回归估计方法,根据连江县发生松毛虫的历史资料,进行主导因子分析,探讨松毛虫发生与消长的规律,筛选出与松毛虫发生直接关系的12个主要因子、17个项目,建立预报方程。然后根据上一年松毛虫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对当年气象因子的预报数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研究,松毛虫在生活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弱点: 一、幼虫下树越冬是松毛虫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是防治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每年10月上旬至下旬,林内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幼虫即开始下树,爬到树根周围3尺范围内的石块下、石缝、杂草或树干基部较深的树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系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我国共有28种,是世界上松毛虫种类最多的国家。松毛虫的为害被喻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毒绳防治松毛虫是利用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树干上设置药物屏障毒杀越冬幼虫。具有对其它有益生物伤害小,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不受环境限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