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根据积累8年的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建立赤松毛虫上、下树进度预测数学模型。当发现该虫上、下树始见期时,则可根据这些模型预测上、下树始盛(16%)、高峰(50%)和盛末(84%)日期。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对秦皇岛市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期、始盛期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关联度较大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松毛虫上、下树时期的GM(I.N)预测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对秦皇岛市松毛虫越冬虫上,下树始期、始盛期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关联度较大的因子,建立了松毛虫上、下树时期的预测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多年来采取林冠喷洒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缺点,根据北方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于1985~1988年,进行其越冬期地面化学药剂喷雾和撒施毒沙防治。经对2 000余亩松林的生产性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虫下树始见期3~5天至始盛期,在树干基部及其地表半径50cm范围内喷雾,施用2.5%溴氰菊酯5ml/亩或20%速灭杀丁7ml/亩,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在高山、远山及水源缺乏的林区,在树干根际处施撒速灭杀丁毒沙,以7ml兑水1kg,并拌入15kg河沙,每株施50g,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凌源市油松毛虫发生期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5 年间监测点的观测数据,采用回归、期距法预测发生期,建立了凌源市油松毛虫上、下树进度回归预测模型,经验证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部分食叶害虫具下树越冬习性,于其秋季下树或春季上树时,在树干上绑菊酯类农药毒绳阻杀上、下树幼虫效果好,成本低,适于远山、高山及水源困难地区推广。三年来锦州地区推广1.51万公顷,防治松毛虫、天幕毛虫、柳毒蛾及榆紫叶甲等,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作者依据5年的观测数据,采用回归、期距法预测发生期并建立了凌源市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上、下树进度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北方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选用高效低毒、击倒力强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机械混合法研制成毒笔,于1982—1983年对松毛虫上、下树幼虫进行毒杀试验,杀虫率一般90%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松毛虫以幼虫在树下越冬,翌春上树继续为害。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用毒环法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一)“毒笔”毒环:“毒笔”是由石膏、滑石粉做载体,配以速灭杀丁等菊酯类农药,加入适量防雨剂和水,调制加工成笔状制剂。在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5天,于树干胸高处刮去老皮30—40厘米宽,用“毒笔”在上面划两道闭合环,即可触杀上、下树的幼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83~1989年秦皇岛市赤松毛虫预测预报资料,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对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以及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关联度较大的主导因子,分别建立了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的GM(1,1)、GM(1,N)预测模型,及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的GM(1,1)和GM(1,N)模型,并利用实测数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白粉病的病原菌,以及在白粉菌胁迫下树锦鸡儿的生理功能变化,对树锦鸡儿上的白粉病病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观察孢子在2种介质下的萌发情况,测定受白粉菌胁迫下树锦鸡儿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经鉴定分析,发生在树锦鸡儿上的白粉病原为树锦鸡儿叉丝壳菌Erysiphe grossulariae;孢子在载玻片和Parafilm膜上均可萌发,萌发情况相似;受白粉菌胁迫树锦鸡儿的CAT和MDA的含量与感病树锦鸡儿病情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缘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在赫章危害华山松.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始见成虫并产卵,4月中旬幼虫孵化,5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进入越夏越冬状态.4月中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4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幼虫最佳时期.采用30%氯马乳油1500倍液树冠喷药,12 h虫口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榆紫金花虫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是目前为害榆类较严重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锦县地区大面积发生,有的被害林木因连续几年未能发叶,成片枯死。其中大凌河林场从河南引进的大面积白榆林,连续两年叶子被吃光。在先后使用药剂喷杀、人工捕杀等方法都未能奏效的情况下,于1987年根据榆紫金花虫取食上、下树爬行的习性,我们采用了无毒粘虫胶涂环的方法,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杀虫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林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严重危害油松、赤松、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林间开展赤松毛虫的防效试验。通过抽样调查卵期赤眼蜂寄生率、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对直接喷洒传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利用赤眼蜂为媒介传递该病毒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赤松毛虫卵期赤眼蜂寄生率比对照提高25%左右。直接喷洒CPV病毒的防效要优于利用赤眼蜂携带CPV病毒进行防治的效果,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20%、4.1%和4.0%,二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期7~10天;幼虫共4龄;6月下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或落叶层结茧,6月末为下树高峰期;每天12:00—15:00为下树高峰;老熟幼虫主要在树冠周围表土3~6 cm处结茧。经笔者调查,高山毛顶蛾越冬茧寄生性天敌有2种:基镰尾姬蜂、邻凹姬蜂;幼虫期体外寄生性姬小蜂1种。基镰尾姬蜂在毛顶蛾越冬茧中的平均寄生率为28.0%~30.3%。2011—2014年,毛顶蛾幼虫百叶虫口密度(206,145,101,29头)差异显著,虫口密度依次递减。【结论】高山毛顶蛾在青海1年1代,其详细生物学特性见结果部分。3种寄生性天敌在自然状态下对高山毛顶蛾种群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是值得利用的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摘选     
根据松毛虫下树越冬来年上树取食的习性,将牛皮纸带(宽1.5—2.0厘米,长视树干粗细而异)1000—1500条捆成一束,浸于20%速灭杀丁乳油和柴油混合液中1分钟,混合比例1:15或1:30,亩用量分别为1—2、28—30毫升。取出挤去液滴装入塑料袋内扎口备用。选容易操作处或最低活枝下面,用纸带缚绕树干一周,接头处用大头针钉牢,防治效果98.29%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用敌百虫精(有效成份90%,青岛农药厂产)、柴油(0号柴油,大庆油田产)、黄油(3号黄油,山东石油公司产),按1∶1∶1熬制成“三合一”涂干剂,根据柳毒蛾幼虫白天下树隐伏、傍晚上树取食的习性进行涂干防治。方法是:将柴油、黄油倒入锅或铁桶内(切忌用残存沥青的锅或桶)加热至  相似文献   

18.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是严重危害桉树的叶梢致瘿性害虫,准确预报是防治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2014—2020年连续7 a利用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据此建立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法进行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5月成虫监测数量预测6月第1代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_5)、月平均最高气温(x_2)、月降雨天数(x_7)是影响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最主要的决策因子,而月降雨天数则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蜂成虫发生量短期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可达94.16%;根据调查所得越冬虫蛹始盛发育进度,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可以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始盛发生期;利用5月的成虫监测数量可以准确预测6月的虫瘿数(危害程度)。经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期、成虫发生量和虫瘿危害程度的预测预报方法和模型。经在生产中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获得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测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 目的意义松毛虫是松林的主要害虫,多年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在化学药剂防治中,多采用喷雾、喷粉等方式施药,不仅造成了药剂的浪费,而且污染了环境,杀伤了天敌,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根据我国北方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选用高效低毒、击倒力强的菊酯类药剂,研制了毒笔。经过1982年春、秋两季对上、下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草履蚧的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认为在若虫上树前,成虫下树后采用物理方法防治为主;在若虫上树后危害早期,采用树干注射施药法:注入40%氧化乐果或40%格杀灵(1:1配制)乳液,经济、安全、实用、效果好。保护和利用天敌,可大幅度减少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