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宁南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作物生长期降水仅45.5mm的严重干旱年,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试验获得了理想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秋覆膜处理平均单产3130kg/hm^2,水分利用率14.15kg/(mm.hm^2)分别比对照高1063.3kg/hm^2和5.072kg/(mm.hm^2)增幅达51.6%和55.9%扣除成膜成本后净增收543.66元/hm^2,上述单产水平和增产幅度在当地旱地春小麦生产中是罕  相似文献   

2.
地膜穴播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及其增产机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试验表明,地膜穴播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作用,比对照增产24.76%,水分生产效率达12.15k(hm^2.mm),比对照组高4.95kg/(hm^2.mm),耗水量比对照减少81.84mm,各种生理活性指标均比对照显著提高;生育期提前7d。  相似文献   

3.
宁南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方式,可有效地改善土壤供水能力,提高小麦量和水分利用率。经试验,土壤供水能力提高132.3%-181.0%,小麦产量提高55.0%-75.1%,水分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提高2.04kg(mm.hm^2-3.59kg/(mm.hm^2),达到7.13kg/(mm.hm^2-8.89kg/(mm.hm^2();处理中窄 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一种能较  相似文献   

4.
宁夏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黄土丘陵区耕地面积588.67万hm^2,其中80%为坡耕地,年流失水分量为20mm-60mm,流失表土45t/hm^2=180t/hm^2,年降水量为250mm-600mm,蒸发量为其1.3-1.4倍,降水利用效率为2.25kg/(mm.hm^2)。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覆膜(ck1)和起垄覆膜(ck2)为对照,探讨了玉米采取沟垄种植,并用油毡替代地膜覆盖垄面的集水效应对耕层地温、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油毡替代地膜后,雨后种植沟内聚集的降水是ck1的2.07倍,是ck2的1.24倍;耕层0cm~20cm地温分别较ck1和ck2低1.6℃和0.8℃,对控制玉米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和缓解常规覆膜玉米的早衰现象十分有效,总生育期较ck1和ck2分别延长了14d和6d,较二者的增产幅度达27.4%和19.7%,水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2.25kg/(hm^2.mm)和1.35kg(hm^2.mm)。  相似文献   

6.
1988年-1997年在内蒙古宁城县选择地理位置不同,无灌溉条件的示范小区,对谷子,玉米和高粱等主要粮 食作物进行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研究和大面积推广,主要粮食作物增产70.53%,实现自然降水生产效率7.84kg/(mm.hm^2)其中1995年-1997年达到10.06kg(mm.hm^2)。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塬冬小麦不同栽培方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冬小麦8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古人人经济学产量和产投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适合于泅北旱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和膜侧条播栽培方式其中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产量达2856.0kg/hm^2,膜侧条播产量2638.5kg/hm^2,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1605.0kg/hm^2增产1251.0kg/hm^2、1033.5kg/hm^2,增产幅度达78.0%和64.4%,产投比分别达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麦,玉米、油料等9种作物100次田间试验表明,氯化铵肥效与尿素肥效相当;氯化铵、尿素每公斤氮产出量相差无几,二者之差变化在-1.2kg/hm^2 ̄2.6kg/hm^2之间,平均-1.0kg/hm^2,氯化铵与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5.4%和26.1%,二者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与尿素相比,氯化铵对作物收获物中的粗蛋白,脂肪和淀粉也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降水与土壤肥力对海原小麦产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与土壤瘠薄是宁南山区旱作农业的两大重要限制因子,通过“旱”与“薄”对产量的效应研究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正常年从降水量180mm~200mm其降水生产潜势主1674.0kg/hm^2~1860.4kg/hm^2,比实际产量高出一倍左右,土壤养份提供产量在500kg/hm^2~750kg/hm^2,正常年份要实现小麦1050kg/hm^2(丰收年)的产量,由于受降雨特点影响,存在35.8mm耗水  相似文献   

10.
在无水浇条件下,进行沟麦套种甘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实现了每公顷产粮15t的目标。3年度小春、甘薯(折干)两季平均单产达15600kg/hm^2 ̄19459.95kg/hm^2,比平播小麦-夏甘薯一年两季增产2181.0kg/hm^2 ̄6040.5kg/hm^2,增长16.3% ̄45%;沟麦套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施足肥料;选用抗旱抗病高产的小麦甘薯良种;小麦适期播种,甘薯适当早套,并盖地膜;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