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边疆民族农村地区既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短板"。以吉林省延边地区农村为例,深入分析其贫困原因与其脱贫道路上的困难,走出一条贴合现状、贴近农民的延边地区农村脱贫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2.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昆明农村山区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市场竞争能力差,政策资金支持乏力造成的。实现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必须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自我造血能力,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有序转移。昆明市农业局系统通过定点帮扶,找准脱贫障碍因素,实施贫困攻坚计划,为贫困山区脱贫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和国家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大的工作之一,并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解决贫困。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根据自身特点和新疆农村庭院实际,结合"访惠聚"驻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拿出办法、具体实施、取得效果等几个方面梳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扶贫攻坚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截止日期越来越临近时,扶贫攻坚的紧迫性也越来越高,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对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村经济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和企业或龙头大户带动等。目前贫困乡村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脱贫规划工作滞后、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商,打造高素质经济管理队伍,促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2020年后广西贫困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相对贫困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相对贫困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的机制建设分别为广西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战略指引、制度保障.脱贫攻坚期间,广西在精准识贫、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6.
正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河南省周口市深入摸排掌握疫情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准确把握脱贫攻坚收官阶段的形势,不断完善强力推动脱贫攻坚的机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增收、扶贫项目复产和政策落实等难题,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7.
扶贫的关键是明确致贫原因,根据不同的致贫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达到精准脱贫。本文通过对X县贫困人口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X县脱贫攻坚效果显著但是质量不高,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脱贫户自我持续发展和稳定脱贫还需加强;同时,根据导致贫困发生的原因,开展贫困制约因素的分析;最后,结合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X县做好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建议,为新疆南疆地区贫困县脱贫提供参考,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8.
钟恳 《中国农垦》2019,(5):12-12,6
2019年4月25-26日,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在陕西西安举办全国农垦贫困农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会议认真贯彻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党组的工作要求,指出要精心组织、尽锐出战、全力推进贫困农场产业扶贫开发、脱贫认定等工作,确保2020年底前如期完成全国304个重点贫困农场的脱贫攻坚工作。从1991年开始,农垦贫困农场纳入国家扶贫开发计划。2016年全国农垦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中,将全国304个农场列为重点贫困农场,协调各方面政策给予重点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高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50-251
为了深入研究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太安村基本情况,以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靶向政策、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强化党建引领等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经验。由此引发了关于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深入探索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领头作用、政府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保驾护航、区域政策优于产业政策分析、规划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五方面关于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存在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复杂的致贫原因、自身能力的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都给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治理带来了阻碍和挑战,妥善解决以上问题既是脱贫攻坚战役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拓宽贫困治理理念,完善贫困识别机制,创新增收模式,弥补自身能力不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就成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六盘水市基本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区域整体贫困也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脱贫目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但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后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稳定脱贫,研究成为许多研究者和基础干部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六盘水市农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提出构建六盘水市农村脱贫后的"后扶贫"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高瞻远瞩,铸就历史丰碑。中国共产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并确立为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高瞻远瞩,集力脱贫攻坚,高度重视,聚焦贫困地区。至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以一朝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铸就了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脱贫攻坚工程下农村特色产业扶贫的意义入手,在分析了脱贫攻坚工程下农村特色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脱贫攻坚工程下农村特色产业扶贫的策略。最后列举了可以借鉴的脱贫攻坚工程下农村特色产业扶贫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郑州市为例,围绕精准扶贫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展开研究。分析了郑州市相对贫困对象的特征,指出了郑州市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的城乡差距化严重、农村产业大产业发展不足、村集体资产缺乏等问题,并对其造成原因进行分析,从政策、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持续增收机制、构建差距拉平机制、构建多重保障机制、发展内生动力机制、建立相对贫困治理保障制度等多重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农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要攻克精准扶贫的难关。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具有脱贫攻坚的典型性。近年来,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贫困问题仍在,如何对黑龙江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成为振兴龙江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黑龙江贫困地区现状及致贫原因,阐述了黑龙江农村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并提供了扶贫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27-128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突出的"短板"。总结了目前云南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对云南省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做了简要概况,对云南省农村地区多元化的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云南省农村地区致贫因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分别承担着不不同进度上的任务目标。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开展地区集中在农村,而乡村振兴的过程是农村百姓逐渐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农村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部分。本文首先通过明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然后在乡村振兴中借鉴学习脱贫攻坚的胜利经验,然后继续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弘扬脱贫攻坚所展现出来精神,以期在未来充分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引领和推动之下,我国贫困农村的产业脱贫 和攻坚的发展和战斗也仍然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选择,比如涉农电商和产业扶贫。在助力我国新 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大力发展涉农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 贫困农村的"两化深度融合"上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性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近几年来,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截至2018年4月全省农村还有331.9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