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连木属于漆树科黄连木属,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两广及西南各省,由于其种子出油率高达40%,可作为生物柴油油料树种,近年来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发展速度迅猛。相比较同区域其它树种而言,黄连木病害较少、虫害较多,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虫害主要有黄连木尺蛾、黄连木种子小蜂,危害尤以后者为甚。种子小蜂对黄连木正常生长威胁严重,加强黄连木种子小蜂虫害防治管理在黄连木规模种植中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黄连木因其种子含油率高,可提炼成生物柴油,被许多国家列为生物质能源开发的主要树种之一。滁州市是全国三大先期黄连木能源林基地项目建设单位之一,介绍了滁州市黄连木人工林培育和主要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连木种子含油率为35%~42%,出油率为22%~30%:果壳含油率3,28%,种仁含油率56,5%。黄连木油脂肪酸碳链长度集中在16~18之间,由黄连木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的碳链长度集中在17~20之间,与普通柴油主要成分的碳链长度15-19极为接近,油脂非常适合用来生产生物柴油。黄连木叶芽、树皮、叶均可入药,其木材为黄色,坚固致密,是雕刻、木制品的优质材料,同时黄连木还是极佳的观赏、绿化树种。人工开发黄连木资源,很有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连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是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是生物柴油原料,又是城乡风景区绿化、美化树种。其树结实,种子含油率高,树干挺直,可食用和药用。秋季叶片变红,非常秀丽。在商州区黄连木分布较多,是其适生区,适宜发展黄连木,本文简要介绍黄连木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连木是河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荒山造林树种、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随着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黄连木作为生物柴油先锋树种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但由于黄连木自然分布区内季节性缺水、干旱较为频繁,导致黄连木造林成活率不高。结合河南地区实际和实践情况,主要探讨了半干旱区黄连木抗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黄连木种子的含油量高、育苗成功率较低等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总结了一套简单可行、成苗率高的措施技术。河南、陕西、河北是黄连木最常见的生产地,它是一种油料用材树种,其种子的含油量为25%;果实的含油量为35%;果肉的含油量为50%。黄连木的油是可以食用的,还可以治疗牛皮癣,最常见的作用是被制作成香皂和润滑油。也能生产生物柴油。黄连木的材质坚硬、细致,可用作建筑材料,其叶子细长柔美,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连木种子含油率高,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树种,也是皖东地区造林的良好树种。安徽省在2007年编制的《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的框架下,确定了皖东地区的滁州市为安徽的能源林建设基地。通过对皖东地区自然条件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后,总结了黄连木的生物学特性、种子繁殖技术、造林及抚育技术、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黄连木种子的含油量高、育苗成功率较低等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总结了一套简单可行、成苗率高的措施技术。河南、陕西、河北是黄连木最常见的生产地,它是一种油料用材树种,其种子的含油量为25%;果实的含油量为35%;果肉的含油量为50%。黄连木的油是可以食用的,还可以治疗牛皮癣,最常见的作用是被制作成香皂和润滑油。也能生产生物柴油。黄连木的材质坚硬、细致,可用作建筑材料,其叶子细长柔美,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复合脂肪酶催化黄连木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丽媛  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3886-3887
[目的]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连木籽油为原料,复合酶为催化剂,通过黄连木籽油与乙酸乙酯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不同因素(复合酶比例,油酯摩尔比,有机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碱加入量)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结果]生物柴油得率在复合酶比例和反应时间达到最佳条件(1∶5、15 h)前快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在油酯摩尔比、有机溶剂、反应温度、有机碱加入量达到最佳条件(1∶7、叔丁醇5 ml、45℃、油重的10%)前,生物柴油得率快速增加,而后剧烈下降。[结论]以黄连木籽油为原料,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得率为54%。  相似文献   

10.
黄连木俗称药树、楷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树干挺直,叶片秀丽繁茂,秋季变红,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黄连木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黄连木在出油率、转化率、生物柴油品质、地域分布、适应性、经济收益期等方面有着其它树种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黄连木适应性强,栽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有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超过600多万hm2,主要油料树种果实年产量在200多万t以上,其中不少是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的原料,如麻疯树、黄连木、光皮树、乌桕、油桐、油茶等林木生物柴油植物资源。通过对林木生物柴油植物资源在我国分布现状、国内外生物柴油研发现状的介绍,分析了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林木生物柴油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林木生物柴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河北省新造黄连木5万亩,这种被称为“柴油树”的植物,从其子中提炼出的生物柴油和普通柴油非常接近。这一旨在补充能源的行动将继续下去,2008年河北省预计继续种植黄连木5万亩。河北省种植黄连木是中国发展生物质能计划的一部分。2006年,中国启动了生物质能基地建设。国家林业局已和中石油签订油林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5年之内在全国建600万亩油料能源林示范基地。2007年实施100万亩,涉及7个省,其中河北承担5万亩的黄连木任务。  相似文献   

13.
5种野生木本植物油性质及其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东京野茉莉、乌桕、黄连木、白檀、光皮树等5种野生木本植物种籽,分别提取其油脂,测定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将油脂用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测定其指标等。结果表明:种籽出油率东京野茉莉53.6%,黄连木33.0%,白檀20.0%,乌桕22.0%,光皮树28.6%;油脂中脂肪酸主要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以十六碳和十八碳的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符合生物柴油要求;5种木本植物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大于95%;5种木本植物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指标与0#柴油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14.
生物柴油     
朱长江 《吉林农业》2007,(10):38-39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黄连木木本能源林调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木作为林业生物柴油原料六大油料树种之一,在山区的种植和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在黄连木能源林调研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针对参与式发展理论和黄连木木本能源林建设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详细阐述了半结构式访谈、主要人物访谈、问卷调查以及问题因果分析等方法的理论与在黄连木木本能源林调研中的应用。讨论了黄连木能源林建设的现状,进而根据参与式发展理论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黄连木能源林建设与发展的建议,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黄连木木本能源林项目的调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黄连木的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吸水性较好,经过水选的黄连木种子的发芽率比未经水选的平均高出10.97百分点;冷藏黄连木种子出芽率普遍高于湿藏,且当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00 mg/L时,冷藏黄连木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38.16%.  相似文献   

17.
为贵州生物柴油原料林培育树种选择提供依据,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20个贵州生物柴油原料林树种及其他具有开发潜力的木本油脂植物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选的20个树种中,蓖麻、乌桕、小桐子、猴欢喜、掌叶木、复羽叶栾树、光皮树、黄连木、白杜和冷饭团等综合评价表现良好.贵州生物柴油原料林树种宜优先选择蓖麻、乌桕、小桐子、掌叶木和复羽叶栾树.  相似文献   

18.
阿月浑子及黄连木种子处理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阿月浑子种子可分为开裂与不开裂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发芽特性.其种子经低温砂藏后发芽率明显提高.开裂种子发芽势高于不开裂种子.中国黄连木种子最佳的低温砂藏时间为100d左右,最高发芽率为57.5%.引进美国Atlantica黄连木发芽率为67.7%,UCB-1黄连木为61.5%,PG-1黄连木为2.1%.  相似文献   

19.
<正>在河北省武安市马家庄乡连绵起伏的青山上,满山遍野生长着枝繁叶茂的黄连木树。随着科技的突破,黄连木树果实被发现能够提炼柴油,当地群众将它亲切地称为"柴油树"。现在武安市共有这  相似文献   

20.
黄连木三大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彬 《现代农业科技》2007,(16):88-88,91
通过对滁州市黄连木树主要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生产中黄连木主要害虫有:黄连木种子小蜂、黄连木尺蠖和黄连木缀叶丛螟。针对其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