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新友  李天芝 《猪业科学》2018,(10):102-104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结肠所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原虫病。该病主要引起断奶仔猪表现出腹泻、脱水、消瘦及贫血等特征性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了有效的防治以腹泻、脱水和消瘦为特征的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根据临床症状、剖解所见的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此外,采取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方法对该病作出确诊,确诊该病病原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针对该病原体的特性,我们采用甲硝唑+驱虫净配伍方式对病猪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大部分病猪痊愈,治愈率为99.2%。  相似文献   

3.
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iumcoli )属纤毛虫纲 ,毛口目 ,小袋科 ,小袋属。自 185 7年Masten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以来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现了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感染猪和人 ,有时也感染牛和羊 ,轻度感染时不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有肠炎症状。在临床上 ,猪常见发病 ,牛发病的较少。最近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起奶牛严重发病的案例 ,经过治疗 ,全部恢复。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 2 4头奶牛 ,于 2 0 0 2年 1月份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进行驱虫 ,3月份又用某研究所的牛津 1…  相似文献   

4.
于新友  李天芝 《养猪》2019,(1):126-128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生猪养殖常发病和高发病,多呈散发流行,是引起仔猪出现严重腹泻症状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也是造成部分养殖场经济损失的常发病。当猪群发生应激反应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特别是并发肠道感染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就会趁机侵入肠黏膜组织,破坏粘膜组织的完整性,最终形成溃疡性肠炎。防范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需养殖户掌握具体的发病特点,并结合实验室诊断明确具体的寄生虫种类,然后采取针对有效措施进行治疗,缩短发病周期,提高治疗效果。该文主要论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省各地养猪场普遍发生断奶仔猪拉稀病,先后用氯霉素、黄连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经实验室镜检诊断为猪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引起的拉稀,据我们最近又调查11窝断奶仔猪  相似文献   

7.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引起仔猪的下痢、衰弱、消瘦等,严重时可导致病猪死亡。小袋纤毛虫还可感染人、牛、羊等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对家畜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可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特征、生活史、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猪场暴发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是一种常在性的寄生虫,可感染任何年龄的猪,只有在猪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才会引起暴发,此病如不及时控制,可引起大量的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克球粉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沉淀法检测了12个规模化猪场1097头生猪的粪便样品。结果12个猪场全部都检测到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场阳性率为100%;各猪场的感染率为22.2%~83.1%。不同生长阶段的感染率为:种公猪41.3%,繁殖母猪40.0%,哺乳仔猪10.1%,保育猪26.8%,育肥猪53.7%。在检测的1 097份粪便样品中,有416份阳性,感染率37.9%。结论12个猪场各生长阶段的猪均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以育肥猪最为严重,种猪次之,哺乳仔猪则较低。  相似文献   

10.
用粪便检查法对洛阳地区有代表性的7个规模化奶牛场不同阶段奶牛的226份粪便进行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奶牛场结肠小袋纤毛虫阳性率为100%,各奶牛场的感染率在26.32%~66.67%之间,平均感染率为49.56%;各奶牛场EPG在98~345之间。不同年龄阶段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不同,其中犊牛感染率为41.18%,育成牛为70.00%,成年牛为39.77%。  相似文献   

11.
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侵入肠壁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原虫病。本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原虫,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均有病例发生,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对小袋纤毛虫病的产地检疫技术、屠宰检疫技术和实验室检疫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洛阳地区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Balantidiosis)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coli)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已知包括人在内的33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廖党金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户)中随机选择的215头奶牛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场感染率达100%,奶牛平均感染率为63.26%,平均EPG值在96~442之间。其中青年牛的感染率为最高,达78.13%,在被调查的寄生虫阳性的青年牛中小袋纤毛虫为100%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已成为金华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虫种,应引起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仔猪小袋虫病许嘉云(福建省龙海市畜牧兽医站363100)杨振元(石码镇畜牧兽医站)苏炳辉(浮宫镇畜牧兽医站)小袋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是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虫,乃猪、牛、羊等畜肠道中常有寄生虫。轻度感染时,动物无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0月,安溪县西坪镇某肉猪场饲养的55头三元杂交猪(体重约20kg)出现顽固性腹泻,经检查诊断为猪小袋纤毛虫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建立结肠小袋纤毛虫RPMI 1640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活史及致病机制奠定基础。研究不同淀粉含量、不同血清含量、不同初始pH及不同接种量下RPMI 1640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培养效果。结果发现,用RPMI 1640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最适宜的淀粉含量为30 mg/安瓿,血清含量为20%,pH为7.0;种群自然增长率和种群所达到的最高种群密度随接种量的不同而明显改变。RPMI 1640培养基可用于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7.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首先由Malmsten(1857)从瑞典两例急性痢疾病人的粪便中发现,定名为结肠草履虫(Paramecium coli)。之后,Leukart(1861)在猪的大肠中也有发现。Stein(1863)认为前两人所见为同一种,更名为Balantidium coli[1-2]。已知有30多种动物能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之后可引起宿主腹泻,其中猪的感染率可达60%耀70%,是最主要的传染源[3]。  相似文献   

18.
一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例如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对养猪效益的影响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品种品系不同对其敏感度差异较大,感染后常不表现临床下痢,而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生产性能越高的品系抵抗力越差,越敏感;经生产观察和本试验结果表明,小袋纤毛虫感染率非常之高,且与下痢症状的相关性亦非常之高,为了摸清猪小袋纤毛虫对猪群的感染情况和给养猪生产所带来的危害程度以及探讨如何控制的方法,特进行了本次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猪场猪小袋纤毛虫病的有效诊治,掌握该病对仔猪生产的危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猪小袋纤毛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直接涂片法对210头猪粪便中小袋纤毛虫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该场猪小袋纤毛虫感染率较高,成年母猪达73.5%,仔猪为78.0%。麦克马斯特氏法对阳性粪便进行包囊计数,结果发现阳性成年母猪中17.1%为重度感染,仔猪13.0%属重度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