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中国棉花》2005,32(6):43
“河南省棉花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于2005年4月28-29日在南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农业厅、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省供销社、郑州商品交易所及涉棉企业和棉花生产一线的18个省辖市、20多个主产棉县(区)的70余名从事棉花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等各方领导专家。大会由副理事长李国海主持,省农业厅夏长安总农艺师在讲话中分析了河南棉花生产的区域优势、品质优势、比较效益,以及全国及全省内棉花需求现状、价格波动规律等;对全省棉花生产提出新的要求。肖兴贵同志…  相似文献   

2.
科研单位在促进棉种产业化中的优势魏守军,郑文俊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实施科技兴棉战略的关键措施之一是普及推广优良品种。优质种子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促进棉花生产的关键措施和最经济有效的增产途径之一。加强种子工...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简史,着重回顾1978年以来河南棉花生产发展历程。比较了不同年份河南棉花种植面积、皮棉单产、皮棉总产等变化,总结了不同年代河南棉花生产特点与波动规律,分析了棉花生产下滑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河南省棉花生产复兴的生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山东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了种植面积稳定、单产提高、总产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十二五”期间山东棉花生产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主产区区域竞争力及生产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运用规模竞争力、效率优势系数、效益优势指数以及综合优势指数分析我国棉花主产区区域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未来我国棉花生产趋势,即西北棉区应实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压缩山西棉花生产,平衡河南、陕西棉花生产,巩固河北棉花生产,对山东实行专业化生产;稳定和巩固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并提出根据棉区比较优势,确定扶持重点,调整与完善棉花补贴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河南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当前棉花形势及保持其稳定发展重要性的分析,就河南棉花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论证,提出了保持河南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1)进一步挖掘现有植棉技术的增产潜力;(2)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综合生产能力;(3)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棉花育种“十二五”研究构思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简要分析了当前湖北省棉花生产尤其是品种选育中的问题,提出了湖北省棉花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指出了棉花育种的优先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8.
《江西棉花》1994,(4):1-3
美国棉花生产科技考察报告江西省棉花生产科技考察团应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的邀请,美国社门公司的组织安排接待,我们一行8人于9月2日至21日赴美国进行了棉花生产科技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1考察概况为了开阔视野、学习借鉴美国在棉花生产方面先进科学技...  相似文献   

9.
中央农业部于1980年12月下旬在山东省德州召开了北方棉花生产技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新疆、辽宁七个省、自治区以及部分地、县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农业院校和新闻部门的同志,会上分析了今年棉花生产形势,着重总结和讨论了棉花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十一五”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市场占有率、生产规模、单位产量、生产成本、耕地成本等诸多研究方法,从国内竞争力层面对新疆棉花与中国其他棉花主产省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棉花国内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近几年棉花生产上出现一些新问题。最后,总结影响新疆棉花竞争力提升的诸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消息 ,作为农技部门 ,如何把这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从这点出发 ,我们想就推广“中国超级稻”问题谈一点认识。一、超级稻的推广意义1.增加总产 ,保障粮食安全“九五”以来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 ,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 ,这就是 ,人口不断增长 ,资源不断减少 ,环境不断恶化。根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目标 ,我国的人口到…  相似文献   

12.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3.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7.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益阳茶厂2008年生产的金湘益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接种至2008年一品茯茶的原料上,控制环境条件让它"发花"。从发花散茶中分离到一类"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选取一株长势较好的"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有性阶段)和分子孢子(无性阶段),同时结合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DNA序列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相似文献   

18.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