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者对肉鸡的要求不断变化,本文阐述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更为关心的雄性肉鸡的胸肉问题。肉鸡上市的形态,除了整只胴体出售之外,增加了切割肉出售的比例。1985年加拿大屠宰的肉鸡约有60%是切割出售和加工成制品的。在这60%中,估计再加工鸡肉30%。因此,胸肌的发育和胸肉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影响胸肌产肉(?)能的因素日龄、性别、遗传是与胸肉量有关的重要因素.关于遗传因素有数据表明,胸肉可占切割肉总量的31.05~33.3%。雄鸡比雌鸡发育早,饲料利用率也好,所以雄鸡胸肉占屠体的比例比同龄雌鸡多2.5%.随着肉鸡的体格增大,胸肉量以相当大的比例增加,根据圭尔夫大学的试验,43日龄上市的肉鸡,  相似文献   

2.
刘玉山 《中国家禽》2003,25(17):13-14
1公、母分饲 1.1公、母肉鸡生长速度的遗传特点不同 14日龄后公鸡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母鸡,母鸡49日龄后的生长速度相对下降,耗料相对上升,而公鸡快速生长的时间可持续到63日龄,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在28日龄、42日龄、56日龄时,公鸡体重大约比母鸡高13%、18%、21%,公母混养则在出栏时体重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3.
一、种公、母鸡选留要求 种公鸡一般要选留性欲旺、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留作采精用。种公鸡的日龄,一般选用12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据试验,种公鸡24~40周龄,种蛋受精率为89%。青年公鸡比老龄公鸡,种蛋受精率可提高4.5个百分点。对种母鸡的选择,一般应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母鸡进行输精。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应及时淘汰或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清远麻鸡钙磷沉积规律,为钙磷动态需要量的建立提供模型依据。选取1日龄清远麻鸡840只(公母各420只),分为公母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试验期共120 d,分为4个生长阶段(1~30日龄、31~60日龄、61~90日龄和91~120日龄)。从1日龄起,每10 d以重复为单位取中位数体重的鸡称重、屠宰并全胴体粉碎。结果表明:1)相比Logistic和Richards模型,Gompertz模型对清远麻鸡钙磷沉积量的回归拟合最优。2)相同日龄,公鸡钙磷沉积量和沉积速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3)钙磷按照比例(1.4∶1~1.8∶1)进行沉积。4)公鸡钙、磷最大沉积量分别为19.52和12.28 g,最大沉积量钙磷比为1.59;母鸡钙、磷最大沉积量分别为14.77和9.02 g,最大沉积量钙磷比为1.63。5)钙磷沉积速率随日龄增长先增后减,钙沉积速率拐点日龄分别为公鸡58日龄(0.194 g/d)、母鸡54日龄(0.147 g/d),磷沉积速率拐点日龄分别为公鸡53日龄(0.131 g/d)、母鸡54日龄(0.086 g/d);钙磷最大沉积速率比,公鸡...  相似文献   

5.
为了测试油麻鸡在高温干旱地区林下养殖的适应性,总结林下养鸡的经验,课题组在吐鲁番饲养了3 000羽油麻鸡。通过测试,49日龄公鸡平均体重1 351.72 g,母鸡平均体重956.85 g,成活率为98%;9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2 431.2 g,母鸡平均体重1 754.4 g,出栏率为87%,公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3.65∶1,母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5.07∶1。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东安鸡遗传资源,2011~2013年对东安鸡保种场核心群家系进行了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繁殖性能等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东安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5周龄公鸡均重408.00 g,10周龄公鸡均重1 035.30 g;110日龄,屠宰率为公鸡89.26%、母鸡88.39%,半净膛率为公鸡79.08%、母鸡78.88%,全净膛率为公鸡65.27%、母鸡64.56%;繁殖性能较低,147.11日龄开产,开产蛋重38.63 g,饲养年产蛋123.76个,300日龄蛋重52.37 g,受精率91.52%,健雏率98.01%。东安鸡具有独特的屠体品质和营养成分,经过进一步选育提高,有望成为我国优良的地方肉鸡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以及下丘脑5-羟色胺含量等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色氨酸需要量.选用1 600只43日龄岭南黄鸡,采用5×2两因子设计,设5个饲粮色氨酸水平(0.11%、0.14%、0.17%、0.20%和0.23%)和公母2个性别.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改善黄羽肉公、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蛋白质沉积和下丘脑中5-羟色胺浓度,改善公鸡的胴体品质.不同性别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体蛋白质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母鸡相比,公鸡采食较多,饲料利用率和体蛋白质沉积量较高,导致其增重较快,胴体产出和腿肉产量较高.公鸡的日采食量、胸肌率和腹脂率对饲粮中色氨酸浓度变化比母鸡更敏感.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公鸡和母鸡获得最大日增重95%处的饲粮总色氨酸含量为0.181%和0.185%(每日需要量为0.184和0.169 g/d),可消化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162%和0.166%(每日需要量为0.165和0.152 g/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分别为20.1∶100和20.6∶100.公、母鸡获得最大体蛋白质沉积的饲粮中总色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含量为0.17%和0.15%.  相似文献   

8.
R.  Garcia  艾琴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1):18-18
作者设计了4个试验,根据饲养前期(7~21日龄)的饲养环境、性别或生长性能及生长期(21~38日龄)的性别、生长和胴体重,研究了肉鸡可消化赖氨酸(DLY S)需要量的差异。前3个试验中,雏鸡分8个层架式鸡笼饲养组和8个地面平养式鸡笼组。第4个试验只选用地面平养的生长期肉鸡。试验日粮为由赖氨酸缺乏的玉米、豆粕、玉米麸皮为基础配制的等氮、等能日粮。可消化赖氨酸分5个添加水平,前3个试验从0.70%~1.21%,第4个试验从0.73%~1.13%。根据前期体增重(BW G)和肉料比(G∶F)及生长期体增重、肉料比、胸肌重的变化曲线评价DLY S的需要量。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根据BW G评价的DLY S平均需要量,公鸡稍高于母鸡,其中层架式饲公鸡养为0.96%,母鸡为0.94%;地面平养公鸡为0.98%母鸡为0.93%。但是,根据G∶F评价的DLY S平均需要量,母鸡稍高于公鸡,其中层架式饲养母鸡为0.99%,公鸡为0.96%;地面平养母鸡为1.01%,公鸡为0.99%。2种饲养环境中,只有母鸡根据G:F评定的DLY S需要量比根据BW G评定的高。前期的饲养环境对肉鸡DLY S的需要量无影响。生长期,根据BW G曲线,公鸡DLY S的需要量(0.97%)高于母鸡的(0.93%),但根据G∶F曲线公母需求量相同(0.96%)。根据G∶F曲线得出的母鸡DLY S需要量高于根据BW G得出的。公母鸡达最大胸肌产量的DLY S需要量(分别为0.98%和0.90%)与达最大生长性能的需要量相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琅琊鸡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20日龄琅琊鸡180只,设6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3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于300日龄时分析不同性别琅琊鸡的屠宰性能,并屠宰取胸肌和腿肌分析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常规指标、化学指标及风味物质指标。结果表明:公鸡、母鸡屠体率均超过87.00%,全净膛率均大于65.00%,公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公鸡胸肌(P0.05),母鸡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胸肌(P0.01),公鸡、母鸡胸肌和腿肌pH值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公鸡腿肌红度值(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P0.01);公鸡腿肌干物质、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腿肌(P0.05),公鸡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母鸡腿肌中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鸡胸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肌、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公鸡胸肌、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胸肌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值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值最高,分别为39.97%和66.89%。说明琅琊鸡具有屠宰性能良好、肉质细嫩和味鲜、腿肌富含风味前体物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肉用鸡的遗传基础百分之五十来自亲本公鸡,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一半以上由公鸡决定。父母代种鸡群中公鸡的数量约占母鸡的8—11%,虽然公鸡本身并不产蛋,但交配的结果,使公鸡承担着与母鸡相似的遗传责任。一只SR92父母代公鸡,在母鸡开始产蛋后40周内,生产出商品雏鸡1360—1500只,由此饲养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该育种家之推荐,一商品肉用鸡母本在限饲制的条件下养到5月龄,然后,将65只小母鸡单独笼养,在整个产蛋期内,每100只母鸡每日饲以12.75公斤饲料,养到14月龄。7—9月龄期间,测定每只母鸡的产蛋量。用一商品肉用鸡父本的公鸡精液对这些母鸡进行人工授精,获得了有血统来历的后代—418只公鸡、359只母鸡。公仔鸡腹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平均为0.98±0.02,变异系数为50%;母仔鸡腹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平均为1.25±0.03,变异系数为48%。公仔鸡腹脂  相似文献   

12.
在家禽生产者中,人们普遍认为肉用种公鸡决定繁殖力,然而,肉用种母鸡也显示其在确定繁殖力方面所担任的重要作用。Walsh和Brake在1996年的研究表明,肉用种母鸡45周龄以后繁殖力的逐渐下降很大程度上受一日龄至开始光照刺激(约20周龄)期间母鸡所摄食的CP累积量影响,如果在光照刺激开始前每只母鸡CP的累积采食量能接近1200克,便能获得最适度的繁殖力。有人认为,现代肉鸡生产上需要的快速生长和胸肉量增加导致了肉用种鸡的低繁殖力。Walsh和Blake则认为这极可能是由于对周龄以前不合适的营养等因素所造成。然而,Walsh和Brake最近…  相似文献   

13.
1991年5月,本市某鸡场175日龄艾维茵肉种公鸡发生一种以关节肿大、跛行和拉绿色或黄绿色稀便为特征的疫病。经临床观察及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疫病很快得到了控制,诊治结果如下:一、发病情况艾维茵肉种公鸡在150日龄之前,与种母鸡隔离,由于饲养管理较好,月死淘率约为0.2%。种公鸡于151日龄时转入母鸡群混养,共放入种公鸡301只,种母鸡存栏数为2414只。由于采用地面平养,则以地面空悬竹排为栖架。投放半个月后,发现个别种公鸡表现跛行,并逐渐增多,不到1周时间,就有46只公鸡发病,发病率为15.3%,死亡7只,淘汰9只,种公鸡死淘率占发病鸡的34.8%。  相似文献   

14.
用父母代海星101肉鸡公鸡与商品代海赛克斯蛋鸡母鸡杂交,其杂交鸡30日龄育雏成活率90.7%;公鸡饲养70日龄体重3.14kg;母鸡56周龄产蛋量144枚。在农村专业户低档日粮条件下每只商品鸡创毛利润10.41元,比同等条件下饲养红宝×罗曼杂交鸡多创收2元。  相似文献   

15.
正生产实践中,公母肉鸡最好分开饲养,原因如下:1对营养需要不同公鸡沉积脂肪的能力比母鸡差,但公鸡比母鸡能更有效地利用蛋白质。从2周龄起,公鸡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就应高于母鸡。2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快,在4、6、8周龄时,公鸡体重比母鸡分别高13%、20%、27%。如公母混养,体重大小不一样,食槽、饮水器高低要求不同,往往顾此失彼。3对环境要求不同公鸡羽毛长得慢,母鸡羽毛长得快,所  相似文献   

16.
AA+种公鸡具有生长速度快、胸肉比例高、饲料转化率好等特点。随着育种技术的进展,要求商品鸡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对种鸡的生产性能(包括产蛋率和受精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尽管种公鸡只占整个鸡群的10%左右,但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却占到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开发商品乌骨鸡的经济价值和遗传潜能,对商品乌骨鸡进行选育时可以针对公鸡和母鸡的质量特性及屠宰性能进行性状选择,以达到快速提高商品乌骨鸡体重的目的。方法:用单因素试验对公鸡和母鸡性能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公鸡生长速度比母鸡快,屠宰性能公鸡总优于母鸡。结论:商品乌骨鸡进行选育时可以侧重于公鸡,从而迅速提高乌骨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乌骨鸡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1方法1.1在本种鸡场选一栋鸡舍,随机取若干个点,用千分尺(0.02~200mm)将防栖栅各间隙的尺寸量出。1.2用千分尺测量母鸡鸡头宽度,选择39周龄鸡群,按10%比例随机抽样。1.3用千分尺测量所有公鸡的鸡头宽度。1.4观察能吃到母鸡料的公鸡所占比例。在早晨给母鸡投料,公鸡暂不投料,待料线转一周时,对正在吃母鸡料或站在料线边的公鸡进行记数。2结果分析2.1现用防栖栅间隙的尺寸共有107个格,X1=4.339cm≈4.34cm,其中95%可置信区间为[4.23,4.42cm]。即现用防栖栅间隙尺寸一般在…  相似文献   

19.
乌骨鸡体较小,公鸡体重1.2~1.6kg,母鸡体重0.5~1.25kg;初生体重平均26.9g。乌骨鸡性成熟早,公鸡平均157日龄开啼;母鸡160~180日龄开产,初产体重为0.75~1.0kg。年产蛋量70~80枚,个别高产者可达120枚。母鸡就巢性强,每年抱窝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公母的配置公鸡与母鸡正常交配才能产生受精卵,孵化出雏鸡。因此,公鸡与母鸡的比例是种鸡群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公母比失调,无论公鸡多,还是母鸡多,都会降低种蛋的受精率。公母比一般确定为1:8~12,即8~12只母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