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人楼(王寿)的《耕织图》在我国古代农业史和丝绸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我们一直苦于未得见其实物,只能在传为楼(王寿)所作的《耕织图诗》或是在后世的临摹和翻刻本中窥其一二。近日欣闻黑龙江省大庆市发现宋人《蚕织图》一卷乃是楼(王寿)《耕织图》中织图的摹本,又见《文物》上发表了全部照片,并拜读了林桂英和刘锋彤两位先生的大作“宋《蚕织图》卷初探”。(下称林文),深受启发,得益非浅。在此以前,探讨《耕织图》的专论,就本国来说,在大陆主要有蒋文光先生的“从《耕织图》刻石看宋代的农业和蚕桑”(下称蒋文),在台湾主  相似文献   

2.
(一) 中国历史上的《耕织图》,最早见于著录的,大约要算南宋楼璹的《耕织图》。楼璹的《耕织图》,宋本已不可得。但是,依据南宋以来的记载和仿刻本,可知楼璹的《耕织图》为二卷。楼璹之侄楼钥记载说:“伯父(指楼璹)时为临安于潜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之图,系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虽四方习俗间  相似文献   

3.
十一~十二世纪中国有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记载。注释:(1)温革《琐碎录》:“桑叶生黄衣而皱者曰金桑,非特蚕不食,而木亦将就槁矣。”一一三一~一一六二年中国楼(王寿)绘《耕织图》并作诗,当时已有脚踏缫丝车。注释:(1)楼钥《攻媿集》:“伯父(楼(王寿))时为临安于潜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之图,系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其状。”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我国广大蚕区正在宣传推广一种新蔟具——方格蔟。方格蔟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称之为回转蔟),这已众所周知。可是,目前还没有人再向上追溯,寻找方格蔟的渊源出自何处!其实,方格蔟最早的创制者是中国人,我国杭嘉湖蚕区,早在宋代就见有这种蔟具了。方格蔟图形初见于南宋楼(王寿)的《耕织图》。楼(王寿)绘的宋本《耕织图》现在虽已不可得,但自宋以后依照楼(王寿)《耕织图》描绘、临摹和翻刻者,元、明、清各代都有。《耕织图》在代代相传重绘、翻刻之中,虽在艺术性方面各有千秋,而其中技术内容的格局毫无疑问是从宋代沿袭下来的。所以说,方格蔟至迟自南宋以来,我国东南蚕区已收入当时的“科普”图谱——《耕织图》了。就现有史料表明,我国宋代以来使用的“力格蔟”很可能出自杭嘉湖地区养蚕家的创造,但元,明以来,这种“方格蔟”在当时的农书、蚕书中已不再见有应用和记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耕织图丰富多采,它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农桑并举、男耕女织的生产内容和特征,既是精美的艺术品,又是研究农业历史可贵的参考资料。据古籍著录,我国历史上绘制的系统成套的耕织图最早见于宋代,其中又以南宋楼(王寿)的《耕织图》较为著名,但此图已佚。现将明清时期据楼(王寿)《耕织图》绘制、摹刻或按其艺术手法创作的几种耕织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1978年,河南省新乡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博爱县南十五华里的邬庄,发现了一幅完整的清光绪年间所刻耕织图。“耕织图石刻共有20幅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第一组共十幅,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也是十幅,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最后经过加工最后织成布的全过程。”(见图)它的发现对我们研究清代晚期的农具和纺织工具有着极重要的价值。下面试就耕织图刻石作一些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宋应星诞生已有四百周年,《天工开物》初刻本问世也已经350周年。历史充分说明《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机械史的一部主要参考文献。现主要从机械工程史研究的角度,对该书做些简要的讨论。一、《天工开物》关于机械工程方面记载的概况《天工开物》全书共十八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及主要设备,内容十分丰富,汇总起来有关机械工程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除“曲蘗第十七卷”之外,其余各卷均包含有机械史方面的重要史料。主要的几卷“乃粒·第一卷”,“乃  相似文献   

8.
一、《棉花图》与方观承《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编撰的一套图谱。共十六幅,包括从种棉、纺绩直到织染成布的全部过程。计有:《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有文字说明,并系以乾隆及方观承二人的七百诗。图以外还附有方观承的两个奏摺、为《棉花图》所作《跋》和康熙的一篇《木棉赋》。《棉花图》是清代前期冀中一带棉花种植业及棉纺织手工业情况的真实记录。据文献记载,乾隆三十年,“高宗南巡,观承迎驾,……四月,条举木棉事十六则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