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作用表现:一是为山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入与自然和谐,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依托山区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利用科技进步,建设林业产业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构建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  相似文献   

2.
住惯城市的人一到农村,就倍感宁静舒适。那是因为农村依山傍水、果树葱茏、空气清新的缘故。近年来,广西农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乡村  相似文献   

3.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5月9日在北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启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创建行动是四部门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实施三项建设,采取四项措施,每两年评选表彰一百个“绿色小康县、一千个“绿色小康村、一万个“绿色小康户,每年组织一次专题新闻宣传,在全国宣传推广一批“绿化促致富、绿化促文明、绿化促美化的重大典型村镇。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发展生态经…  相似文献   

4.
村屯绿化的宏伟篇章——辽宁省村屯绿化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舜  洪泓 《国土绿化》2008,(4):32-34
“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辽宁,境内山地、丘陵、平原交错,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为了打造农村新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2006年开始,辽宁全省围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开展了“绿化村屯、美化家园”活动,并制定“十一五”期间的任务目标:在全省976个乡镇11953个行政村中,完成5000个行政村的绿化建设,使这些村基本实现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5.
宣恩县绿色家园创建工作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笔者针对宣恩县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宣恩实际的绿色家园创建活动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及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6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委员会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结合中央四部委“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全市  相似文献   

7.
资兴市是一个集林区、库区、工矿区和旅游区于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自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立足丰富的山地资源,加快生态建设,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弘扬森林文化,绿化美化环境,奏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强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资兴市充分认识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领导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绿化委员会、市林业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廊坊市把村庄绿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市掀起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高潮。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村庄绿化1271个,四旁植树173.4万株,有三分之一的村庄实现了绿色覆盖。廊坊市的村庄绿化重点突出。该市出台了文明生态村绿化标  相似文献   

9.
《国土绿化》2006,(5):6-6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推进广大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四平市把“绿色明新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市广大农村深入开展了“绿色明村”创建活动。首批15个“绿色明村”建成,为进一步开展绿色明村建设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11.
赖君 《林业建设》2014,(3):71-7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一项深刻而又复杂的重大变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绿色增长,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自贡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对策,以期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森林资源是构成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森林资源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过度追求其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公平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森林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立法不健全、市场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应该抓住机遇,构建开放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机制作为支撑,加快推进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若干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对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围绕新农村的绿化标准和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初步成效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近三年来在治沙造林、人居环境、乡村绿化、绿色产业、生态文化5个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结合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要求,提出了榆林市未来森林城市建设的6项对策建议。明确了在建设方向上要持续推进、多级创建、开展城市群建设,在建设措施上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在建设管理上,要提升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态农业理论发展以来,我国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经济林生产中的复合生态经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与持续推动。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是温带水果等经济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经济林占地面积大,占农业产业的比重大。基于经济林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了指导西北半干旱区经济林生产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以甘肃省天水市为研究区,通过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优化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采用这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乡村绿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文中分析晋城市泽州县下六村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下六村村口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广东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生态建设是建设绿色广东,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广东林业生态建设总体上开始进入持续、稳定、协调阶段,但是森林生态功能仍然比较脆弱,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物种灭绝、有害生物入侵、水质性缺水等生态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全省生态状况和林业建设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阻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阻碍了建设绿色广东、构筑和谐社会这一战略决策的部署和实施,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全面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生态约束机制,杜绝无序开发,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经过对元谋县潜在碳汇林业资源的调查以及对低碳资源消耗利用的分析研究,借助国家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以及长江水土保持林工程等建设项目的机遇,加速了区内造林进度,增加了有林面积,提高了森林林分质量,增加了碳汇林业的储存量。提出了碳汇林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循环再利用代替薪材,科学推广青饲料发酵生喂,全面推进农村电网改造,节柴改造,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果树的秸秆修剪再生利用,减少了薪柴能源的消耗,迅速消灭森林消长赤字、促进长大于消,以减轻农村劳动强度,提高山区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变当地的生活环境,加快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推广创建碳汇林业资源,保护碳汇林业资源提供科学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