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从种子生产障碍、种子传播障碍和幼苗幼树建成障碍3个阶段对天然更新障碍机制进行了综述。对种子生产来说,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缺乏是影响森林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因素。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种子传播限制;分别从种子的输入(即种子雨);种子的输出(种子库的消耗);种子的留存等方面阐述了种子库的变化对更新的影响。对建成障碍来说,光、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于幼苗幼树建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枯落叶层可通过生物因子(动物侵害和微生物致病)、化学因子(化感作用)和物理因子(物理阻断)等对植物更新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植物天然更新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如竹林)是不适宜植物更新的环境。最后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展望:在植物天然更新障碍时,采取适当营林措施促进更新尤为重要;造成传播障碍中涉及动物行为的过程极其复杂,深化种子传播障碍机制结合动物行为的定量研究,进而建立植物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及其影响机制模型应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海拔固定样地实测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样地天然更新苗径级结构、种群密度、林分郁闭度、群落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不同海拔高度天然更新密度差异显著(p0.05)。天然更新幼苗密度低海拔地区最高,高海拔次之,中间海拔较低;(2)青海云杉不同海拔梯度更新苗平均基径为2.47cm,海拔2 500m平均胸径最小为1.63cm,海拔2 900m最大为3.8cm。(3)海拔2 500m草类青海云杉天然更新株数1 800株/hm~2为更新良好,2 700m、2 800m藓类青海云杉天然更新株数分别为1 975、1 375株/hm~2为更新一般,2 900 m、2 930 m、3 000m草类青海云杉更新株数为300、50、275株/hm~2为无天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989年二类调查中收集的3760块样方材料,研究了天山中部不同自然条件下宜林荒山、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和林冠下的雪岭云杉天然更新效果。提出其主要影响因子是坡度和龄组。宜林地中,未受牛羊损害的火烧、采伐迹地天然更新较好,宜林荒山天然更新效果较差,须实施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栓皮栎的天然更新状况,进一步揭示其更新规律,以促进该地区栓皮栎林建康经营,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小陇山林区栓皮栎的更新密度进行调查,通过灰色关联法对影响栓皮栎林天然更新的林窗、郁闭度、种子产量等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栓皮栎针阔混交林下更新状况最好,更新密度为10 653株/hm~2;其中栓皮栎针叶混交林,更新密度为6 015株/hm~2;栓皮栎纯林林下更新密度最小,为5 458株/hm~2。(2)优势树种栓皮栎更新状况明显优于其他树种,更新密度最高可达6 100株/hm~2,频度可达80%。(3)影响栓皮栎更新的15个环境因子关联度排序为:林窗林分密度种子产量土壤厚度年龄结构郁闭度林木健康程度林分长势物种多样性坡度成层性啮齿动物数量灌草盖度海拔枯枝落叶层厚度。(4)在15个因子中不可控制因子包括土壤厚度、种子产量、年龄结构、坡度、海拔;可控制因子包括林窗、林分密度、郁闭度、林木建康程度、林分长势、物种多样性、成层性、啮齿动物数量、灌草盖度、枯枝落叶层厚度。为促进栓皮栎林天然更新,可通过营造栓皮栎针阔混交林以及对可控因子的调整来促进其天然更新,促进该地区栓皮栎林建康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5.
林窗与凋落物对人工云杉林早期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影响的室内观察,对林窗与凋落物对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环境具有异质性;林窗位置以及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都有影响,天然下种(2.75株·m-2)和去凋落物播种(21.25株·m-2)均在林窗中心幼苗萌发数量最多,人工播种(10.75株·m-2)在林窗边缘种子萌发数量多;靠近林窗中心位置幼苗死亡率略低;3种播种方式以天然下种种子萌发数量最少,去凋落物播种最多。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根和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8.62%和66.39%。初步认为,林窗有利于森林更新;可采取人工播种措施促进更新;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结构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青海云杉林的树种组成、林分结构、生长状况和更新状况都有较大的差别;青海云杉的径级和高度决定着青海云杉林内不同树木个体间的竞争和分异状况,决定着不同高度级内的株数分布比例;青海云杉纯林中林分结构单一,更新良好;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林分结构复杂,更新不良;青海云杉纯林下,拥有丰富的云杉种源,云杉种子饱满,保存云杉幼树数量多且生长状况好,能维持云杉种群的更新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林冠郁闭度为0.4时,更新情况最好;当郁闭度为0.7时,更新情况差。  相似文献   

7.
试论火与兴安落叶松种子发芽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单建平  徐振邦 《林业科学》1990,26(6):545-549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自然分布区大兴安岭的立地条件和种子发芽条件的特殊性,导致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的特殊性。瘠薄的棕色针叶林土,生长季短、冬季漫长以及土壤表层较厚的死地被物层增加了天然更新的难度。然而兴安落叶松的天然更新效果却是令人满意的。兴安落叶松在母树林冠下更新良好,只是在某些林型如草类落叶松林的成熟林冠下更新不良;而在3—10年的择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平均每公顷有13500株幼树。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良好的奥秘何在?火灾后兴安落叶松的种子发芽条件如何?火灾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从天然更新的关键之一——种子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建平地区色木槭林分天然更新幼树(苗)株数和高生长主导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更新幼树(苗)株数影响大小依次为:坡向郁闭度坡位土层厚度,表明影响色木槭更新株数的主导因子是水分条件和光照;(2)对更新幼树(苗)高生长的影响因子排序为: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层厚度,表明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色木槭更新幼树高生长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天山云杉林区是新疆的水源林区,主要用材基地,但由于伐得多,迹地多,更新跟不上,问题突出.在摸索天山采伐迹地更新的道路上,林业战线的同志们做了许多工作,各场在各种迹地上都搞过人工更新,并取得一定经验.这些是我们讨论按适地适树原则继续提高更新质量,加速恢复森林的良好基础.要做好这一工作,还必须对更新迹地的类型及其特征,更新树种的自然分布和生长(包括混交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才能使二者正确结合,这就是更新造林中科学方案的来源.亩更新400—200株,分布基本均匀).火烧迹地的天然更新一般是良好的,它存在三种更新方式:地形好的,小面积的云杉能直接更新;大面积的,当立地处于海拔2200米以下(有些地区略高些),需经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云杉才能更新良好;但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区域,若种源有保证,云杉也可直接天然更新,如呼图壁的奇尤布尔湖就有一大片.至于大面积皆伐迹地和过伐迹地,实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樟予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调查研究,发现樟予松人工林在该区天然更新主要有3种形式:林窗更新;林缘更新;其他阔叶树林下更新。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该区樟予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以及对幼苗的防护条件。针对影响樟予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限制性因子,提出促进该区樟予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进程的技术措施:覆土;浇水;合理的采伐;营造针阔混交林;加强管护;进行封育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兴安岭地区2种退化林地类型的实地调查,分析可知该地区退化林是由于过伐后缺乏人工经营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恢复策略主要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天然更新相结合,其中以人工更新为主.红松针叶林更新演替退化类型适宜造林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造林株行距为3 m×3 m;云杉针阔混交林更新演替...  相似文献   

12.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13.
研究赤霉素(GA3),冷湿和温度 对五个种源的印度冷杉(Abies pindrow)和长叶云杉(Picea smithiana)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被浸泡在GA3 (10 mg(L-1)中24小时,然后在3(5(C温度的条件下冷藏15天.设计4个温度(10(C, 15(C, 20(C 和 25(C)条件来促进种子的萌发.结果表明,浸泡和冷湿处理明显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在10 (C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总体结果表明,种子被浸泡在GA3 (10 mg(L-1)中24小时,冷湿藏15天,可以有效地促进印度冷杉和长叶云杉的种子萌发.统计数据表明,浸泡处理、温度和种源以及与温度的相互作用都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来对油松天然更新能力的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后得出:油松不仅天然更新能力强,效果好,而且其幼树能在上层林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下生活5~10年,条件好的可生活15~20年。幼树数量与林分年龄关系近于直线相关,同时油松林天然更新与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环境条件,更新效果不同。上层林木郁闭度0.4~0.7,林龄30~50年,坡度25度以下,半阳、阴坡,地被物覆盖率30%以下,土壤疏松,深厚肥沃,是油松林天然更新的适宜条件。郁闭度与坡向因子可修正更新幼树数量回归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疏林林下更新、林缘更新、侵蚀沟更新、林隙更新和动物传播种子更新5种类型。不同坡向疏林地油松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差异明显;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明显优于正常坡面;阴坡林隙更新良好,阳坡林隙基本不能进行天然更新;油松林缘更新幼树主要分布于距林缘20 m以内;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多以散生天然油松幼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侧柏林地种子集中萌发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绿化和观赏等多用途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然而,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仍然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幼苗、幼树稀少的立地条件下,侧柏种子萌发是否是侧柏更新的关键至今依然不很清楚。我们应用温室试验、林地播种和自然萌发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林地内侧柏种子集中萌发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地内新生种子萌发力较强,而多年混合种子发芽率不高;整地、修路、林地疏伐等人为活动以及径流堆积等改变了林地种子库的空间格局,以至于使大量种子在环境条件优异的局部地块集中萌发;这些地块中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降水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其次是适度的光照条件。侧柏种子萌发和幼苗保存需要适宜的优化环境,在此环境中,种子萌发集中且迅速,幼苗存活和保存率高以至于呈现侧柏集群簇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气候相似性原则、天然更新苗的实物证据方面,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客观事实。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球果中平均含种子12. 3个,平均千粒重为9. 6 g,平均发芽率为87. 0%。天然更新有群团状簇生林缘或路边更新,群团状簇生林隙更新以及散生苗林下更新3种类型。3个典型调查样地中,能够明显确定生长年龄的天然更新苗年龄为5~8年,并且随着年龄增加,更新苗年生长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早期营造的樟子松人工林不仅结实能力良好,而且能够完成天然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沙地云杉种群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寻找影响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的瓶颈因子,应用格局分析和灰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天然更新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呈聚集分布,且死亡率高;枯枝落叶层厚度、下木盖度以及腐殖质层厚度对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影响最大,其关联度分别达到了0.749,0.746和0.678;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615,0.621,与天然更新的关联度最小,对天然更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种子植物天然更新过程大致包括种子生产、种子扩散和种子萌发生长等3个阶段,各阶段所涉及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很多(Nathan et al.,2000).Chambers(1994)就种子扩散的动态过程提出了种子命运(seed fate)模型,将种子命运划分为2个阶段:第1扩散阶段,即可萌发的种子从植株(母树)到靠近母树的地面;第2扩散阶段,即种子在地面水平或地面到土层间垂直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天然更新是复壮竹林的一种方式,尤在交通不便,劳力缺少,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利用竹子开花结实后散落的种子,自然发育成林,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更新措施.为了促进冷箭竹(Arundinaria fangiana Camus)开花迹地的更新复壮,我们于1985年5—7月,分别在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调查了冷箭竹的天然更新情况.调查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进行.标准地样方设置按三角形排列.样方面积,根据更新苗年龄和大小定为1—2平方米.每个样方分丛按代测定更新苗的数量和生长,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