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生产氮、磷、钾3元素的合理施用量,摸索水稻栽培氮、磷、钾3元素的肥料效应参数,以及水稻肥料效应的最佳施肥量等,为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江苏省丹阳市应用"3416"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水稻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N 15.6 kg/667m2、P2O5 5.2 kg/667m2、K2O 6.8 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622.5 kg/667m2.对水稻增产效果的影响表现为氮>钾>磷;过量施用氮、磷、钾肥造成水稻对氮、磷、钾奢侈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勤泥土水稻的需肥特点,确定氮、磷、钾最佳用量及合理运筹,2018年在阜宁县沟墩镇勤泥土上进行了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氮肥增产效果远大于磷、钾肥,增产幅度最大;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高低与水稻的产量增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剑河县革东镇前进村氮、磷、钾"3414."的肥效试验,得出水稻生产中氮、磷、钾三元素的合理施用量,取得水稻肥效的最佳施肥量,为当地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北潮盐土地区水稻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2011年水稻"3414"磷钾二因素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苏北潮盐土地区在土壤有效磷达到12.5 mg/kg、速效钾达到86.6 mg/kg时,水稻施用磷、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增加用量后会使其当季利用率降低。推荐本地区(土壤有效磷达到12.5 mg/kg、速效钾达到86.6 mg/kg时)水稻磷(P2O5)、钾(K2O)的施用量分别为45 kg/hm2和22.5 kg/hm2,全部一次性基施。  相似文献   

6.
邱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2-23,25
2007年在潼南县灰棕紫色半沙半泥田进行了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在氮、磷、钾3个因素中影响效应以氮最大,而磷和钾的影响效应相似。随施肥水平的提高,钾的影响效果呈现高于磷的影响效果。水稻最高经济产量为531.01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5 kg/667 m2、氧化钾4.5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519.27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7.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0 kg/667 m2、氧化钾1.5 kg/667 m2。氮磷、氮钾、磷钾交互作用对水稻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土壤全氮含量为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本地区水稻的肥料效应函数,获得土壤肥力中等水平的水稻最佳经济产量为642 kg/667 m2,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是氮5 kg/667 m2,磷(P2O5)3 kg/667 m2,钾(K2O)4.5 kg/667 m2,氮:磷:钾比例为1.0:1.0:1.5.渝北区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作用大于磷钾肥.试验结果为渝北区水稻合理确定肥料品种、配比及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各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各种肥料配比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一肥料配施。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相似文献   

9.
谭丽霞  卓焕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81-82,133
采用"3414"试验研究水稻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影响较小。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3.96kg、7.54kg和16.85kg时水稻产量最高为642.81kg,结合海南琼中水稻生产的实际,建议水稻生产中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0~11kg、6~7kg和9~11 kg,此时氮、磷、钾养分配比以1∶0.60~0.64∶0.9~1.0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以合浦县2006—2010年29个杂交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及线性加平台等方程模型拟合求出最佳施肥量、最佳产量,经统计分析建立杂交水稻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及氮、磷、钾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以为今后合浦县杂交水稻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酸性水稻土双季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比较了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认为根据磷、钾养分相对吸收量划分土壤磷、钾丰缺指标更符合生产实际,并据此提出了微酸性潴育水稻土双季稻磷、钾丰缺指标。采用一元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了不同肥力条件下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目标产量)下水稻的氮肥推荐用量和不同土壤肥力磷、钾丰缺等级的水稻磷、钾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5年我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143个水稻"3414肥料田间试验"期刊论文数据,对气象条件、最佳产量和最佳施肥量三种施肥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水稻最佳产量、最佳施氮量随着温度和降水量增加而降低,呈现北高南低空间分布格局;水稻最佳施磷量无空间规律性;单因素分析表明水稻最佳施钾量存在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氮和磷、磷和钾具有交互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磷同时与氮、钾具有交互性。研究表明,不同地区水稻氮、磷和钾平均最佳施肥量为180、90、90 kg·hm-2,应根据土壤性质、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等进行适当微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氮和磷需要配施,磷和钾需要配施,在施用磷时需要同时配施氮、钾。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最佳施肥量及肥料运筹研究——“3414”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414"肥料试验,确定了沛县主要土壤类型水稻主体推广品种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氮228.0kg/hm2、磷76.5kg/hm2、钾75.0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稻氮、磷、钾肥"3414"田间试验,建立基于肥料效应函数、土壤养分检测值和作物养分需要量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并经田间试验验证,与当地土壤条件相适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肥料增产率分别为氮肥59.5%、磷肥7.4%、钾肥4.9%;每1 kg养分生产稻谷分别为氮(N)13.6 kg、磷(P<,2>O<,5>)10.0 kg、钾(K<,2>O)3.4 kg.潮土施氮、磷增产率高于水稻土,施钾增产率则为水稻土高于潮土.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r=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r=-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施硒对水稻不同器官硒、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用硒肥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垦鉴稻5"为试验材料,研究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水稻成熟期不同器官硒和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硒能提高水稻叶片、茎秆、稻壳与精米硒、氮和钾含量,并且各器官硒、氮、钾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 g/hm~2和200 g/hm~2硒处理精米中硒含量为对照的1.5倍和2.6倍。施硒能显著提高精米的磷含量,降低稻壳的磷含量。低浓度(100 g/hm~2)硒增加叶片和茎秆磷含量,而高浓度硒(200 g/hm~2)叶片和茎秆磷含量下降。施硒能提高水稻的产量,200 g/hm~2硒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结论]施硒能增加水稻不同器官硒、氮和钾含量,其中200 g/hm~2硒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氮、磷、钾营养元素平衡关系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不高情况下,单施氮、磷肥或氮、钾肥的水稻产量明显受到影响,且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是钾大于磷.该试验研究表明,注意调节氮、磷、钾营养平衡是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以每公顷施氮157.50 kg、五氧化二磷31.50~63.00 kg、氧化钾94.50 kg,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为1:0.4~0.6:0.6的水稻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黄昌福 《北京农业》2013,(9):122-123
在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屯窝村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氮、磷、钾和硫酸锌、硅钙肥的配合使用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较为突出,不施氮、磷、钾水稻减产,在配施氮、磷、钾的基础上加施锌肥和硅钙肥均能增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采用"3414"试验完全实施方案,研究水稻在肥料吸收、利用等方面的参数。结果表明: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增加有效穗;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实粒数和千粒重;氮、磷、钾合理配施对增加水稻产量有显著作用。不同试验点间氮肥的增产率、产出率和产投比的标准差较小,而磷、钾肥各指标的标准差较大,特别是磷肥较大。植株及稻谷中氮、磷、钾含量均以施肥区比不施区高,地上部分氮、磷、钾三元素的总吸收量均以最佳施肥区最高,缺磷、缺钾区次之,缺氮区较小,无肥区最小。平均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2.37%,磷肥4.21%,钾肥31.35%。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群体按库容量分成6种不同类型,研究其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①供试群体库容量差异极大,变幅为676.80~1326.43 g·m~(-2),扩大库容量有利于其产量的显著提高;②不同库容量水稻全株含磷率和抽穗期含钾率差异较小,但成熟期含钾率差异显著。大库容水稻成熟期吸磷量和吸钾量优势明显,与其结实期较高的磷、钾吸收量关系密切;③大库容水稻结实期茎鞘叶磷素转运量小,穗部磷增加量大,而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穗部增加量均有明显优势;但磷、钾利用效率优势均不明显;④相关分析表明,磷、钾养分吸收量对库容量的影响较其籽粒生产效率大。综上所述,该遗传群体水稻磷、钾吸收利用特点基本相同,大库容水稻具有明显的磷、钾吸收优势,结实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