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取育苗移栽+垄作+稻草覆盖,育苗移栽+垄作+免耕等不同栽培模式,探索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索玉米高产模式运用于生产,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栽培起垄后,覆盖稻草,加强施肥管理,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
玉米免耕与翻犁栽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全省10个不同海拔、生态、气象条件的试验点试验进一步表明玉米免耕覆盖稻草栽培处理下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免耕起垄覆盖稻草、翻耕覆盖稻草和翻耕不覆盖稻草栽培,且免耕覆盖稻草栽培的玉米收益高于免耕起垄覆盖稻草、翻耕覆盖稻草和翻耕不覆盖稻草栽培。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点试验表明玉米免耕覆盖稻草栽培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翻耕覆盖稻草和翻耕不覆盖稻草栽培,且免耕覆盖稻草栽培的玉米收益高于翻耕覆盖稻草和翻耕不覆盖稻草栽培。  相似文献   

4.
针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栽培长期采用单一土壤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了6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处理0~1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垄作分别提高6.27%、14.50%、5.89%。旋耕垄作+深松、旋耕平作+深松、免耕+深松处理均有利于提高10~20cm土层土壤平均养分含量。以旋耕平作+深松、旋耕垄作+深松处理表现最优,其中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1.78%、11.13%,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5.48%、13.26%,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7.38%、6.31%。在6种耕作处理中,旋耕平作+深松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9.80%。综合可知,旋耕平作+深松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增产效果较好,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田土壤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山西旱作玉米田,采用行间深松免耕作业,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种植土壤容重、土壤水分等的量化指标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深松免耕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玉米生长与产量提高。060cm土壤容重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降低了5.45%(2008年)、3.47%(2009年);生育期平均蓄水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增多5.43%(2008年)、5.88%(2009年);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对照;先玉335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提高6.15%(2008年)、8.77%(2009年),富友9号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提高7.05%(2009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免耕种植是适合旱作地区推广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旱作玉米田,采用行间深松免耕作业,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种植土壤容重、土壤水分等的量化指标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深松免耕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玉米生长与产量提高。0~60cm土壤容重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降低了5.45%(2008年)、3.47%(2009年);生育期平均蓄水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增多5.43%(2008年)、5.88%(2009年);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对照;先玉335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提高6.15%(2008年)、8.77%(2009年),富友9号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提高7.05%(2009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免耕种植是适合旱作地区推广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除种薯、密度和施肥三个关键因素均达到要求外,采用垄作种植+整薯播种+去蕾+叶面喷施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单产为1 536.05kg/667m2;其次是垄作种植+叶面喷施,单产为1 232.00kg/667m2;产量最低的是平作种植+切块播种,单产为872.66kg/667m2。  相似文献   

8.
沟垄集雨栽培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沟播,垄作、平作3种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土壤垄作和沟播较平作处理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使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沟垄栽培具有一定的集水作用,千粒重增加,单株地上部总干重增加,穗部性状较好,垄作和沟播产量比平作分别增产4.01%和2.27%。  相似文献   

9.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鸟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冬种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的出苗期最早:不同处理中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免耕稻草覆盖8cm或免耕覆盖稻草2cm后盖玉米秸秆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稻草编织物覆盖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上的作用,笔者于2008-2010年在雨季对不同覆盖方式下径流小区径流量、侵蚀量进行监测,以及对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各种生物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雨强越大,径流量越大,侵蚀量也越大;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稻草编织物覆盖的小区年均径流量为295.98 m3/hm2,侵蚀量为3.95 t/hm2,分别比无覆盖小区减少64.11%、94.01%;在中强度降雨下,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蓄水保土的作用更为显著;稻草编织物覆盖对玉米生长有增产效应,2010年覆盖种植玉米理论产量为11.14 t/hm2,实际产量为10.42 t/hm2,比无覆盖种植分别增产47.5%、45.7%。说明坡耕地玉米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垄作覆盖栽培对玉米生态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垄作覆盖栽培对玉米的作用,综述了垄作覆盖栽培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温度、水分、田间小气候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作用,垄作覆盖能改善土壤形状和田间小气候,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产量。但玉米垄作覆盖适宜地区、土壤类型以及玉米垄作覆盖关键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植烟地水土养分流失和实现烟叶产质量最大化,试验研究常规耕作、免耕、免耕+稻草覆盖3种耕作方式对深丘山地烤烟土壤水土流失、养分流失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比较,免耕和免耕+稻草覆盖均能减少水土流失,径流量分别减少9.54%,26.01%;不同耕作方式养分流失量不同,全氮和全磷流失特征表现为常规耕作>免耕>免耕+稻草覆盖;与常规耕作比较,免耕和免耕+稻草覆盖的全氮流失量分别减少13.68%、39.59%,全磷流失量分别减少9.72%、27.57%。免耕栽培能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化学成分协调性,并以免耕+稻草覆盖效益最好,增加收益5822.85元/hm2。研究表明,免耕、免耕+稻草覆盖对减少地表径流作用明显,是遏制土壤养分流失的有效途径;免耕+稻草覆盖增产增值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2006年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种植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济麦20、泰山23和烟农19)源库关系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要显著高于传统平作;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显著增加光合产物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从而达到扩"源"的目的;灌浆中期(5月23日)以前,垄作种植方式下光合产物向茎杆中分配的比例显著高于传统平作,是垄作小麦抗倒伏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在成熟前加快茎杆中贮藏的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提高收获指数;垄作种植方式与传统平作比较,能够扩"源"稳"库",通过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而显著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模式对免耕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免耕覆盖稻草(4cm,8cm)以及免耕覆盖稻草后加盖地膜等6种不同的免耕覆盖模式,探讨其对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稻草4cm的模式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免耕覆盖稻草8cm后加盖白色地膜的相对较低;其他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只覆盖稻草的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植株提早衰老。所以,粘壤土的栽培环境可以采用免耕覆盖稻草后加盖地膜的模式,植株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免耕减产、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试验通过设置免耕和传统垄作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2013年到2016年连续4年大豆玉米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技术推广及黑龙江省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保障。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条件下0-7.5 cm、7.5-15 cm、15-22.5 cm、22.5-30 cm土壤养分指标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垄作处理,且耕作对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耕作对土壤容重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各层土壤容重高于垄作处理,免耕处理15-22.5 cm与22.5-30 cm土层之间容重差异不显著,而垄作处理各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与垄作相比,2013年和2015年免耕大豆增产率分别为16.37%和25.33%,2014年和2016年免耕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0.88%和9.50%。大豆玉米轮作免耕较垄作平均节约成本640元/hm2,平均增收2220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免耕减产、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试验通过设置免耕和传统垄作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2013—2016年连续4年大豆玉米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技术推广及黑龙江省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保障。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条件下0~7.5、7.5~15、15~22.5、22.5~30 cm土壤养分指标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垄作处理,且耕作对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耕作对土壤容重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各层土壤容重高于垄作处理,免耕处理15~22.5 cm 与22.5~30 cm土层之间容重差异不显著,而垄作处理各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与垄作相比,2013 年和2015 年免耕大豆增产率分别为16.37%和25.33%,2014 年和2016 年免耕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0.88%和9.50%。大豆玉米轮作免耕较垄作平均节约成本640元/hm2,平均增收2220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盛花期湿害胁迫对不同种植方式芝麻影响的差异,在芝麻盛花期即始花后28天,对垄作和平作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进行湿害处理,撤水后调查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萎蔫面积、萎蔫株率、病害发生程度等指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芝麻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进行室内考种并测产,计算投入产出比,比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垄作比平作能有效减轻湿害造成的芝麻萎蔫、倒伏、叶枯病和茎点枯病的发生;盛花期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垄作芝麻的影响较小;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且对平作的影响大于垄作,其差异性大小为单株蒴数 > 单株产量 > 单产 > 有效果轴长度 > 有效果节数 > 株高,显著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蒴果长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蒴粒数、千粒重的差异影响不显著;垄作、平作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86、1:2.04,垄作芝麻每公顷可增加纯收益5492.7元。  相似文献   

19.
水稻收割后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是一项农业新技术。该技术在免耕土表上播种,播后施肥再覆盖稻草,与常规种植方法相比,不仅成本低、用工少、免耕耙、省化肥,而且薯块较大、品质优良。2011年,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农业开发区建立220亩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示范区,亩产马铃薯2212千克,比常规种植方法增产1倍多。一、选择早熟优良品种水稻收获后,选用计划种植油菜的田块抢种秋马铃薯或春马铃薯。秋马铃薯生育期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稻田免耕不同覆盖物对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中早熟脱毒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分别用玉米秸秆、山草、稻草、麦草4种作覆盖物对稻田免耕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小麦草作为覆盖物,产量达1365·3kg/667m2,获得产量也最高。用稻草覆盖的产量次之,为1239·6kg/667m2,用玉米秸秆作覆盖物的产量最低,为1018·7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