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品种合作88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云南省高寒冷凉山区大春一季马铃薯种植的主要推广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南东北部马龙县土地平整、肥力上等的栽培条件下,合作88以每667m2种植1389株的密度和60cm×80cm的株行距为最佳,平均单产达到了4096.6kg/667m2,产量名列第一位,比对照(密度4167株/667m2的处理)每667m2增产鲜薯865.6kg,增产26.8%,增产极显著;大薯率达到了61.9%。  相似文献   

2.
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种种植密度、4种施肥量,比较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马铃薯单株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以667m2施基肥尿素20.67kg、二铵17.36kg、硫酸钾30.62kg、追尿素9.95kg时,植株长势最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均以该处理效应最佳;在该施肥量水平下,每667m2种植密度为5000株时产量最高,达3526.1kg,而每667m2种植密度为4000株时形成的商品薯率最高,为84.3%。  相似文献   

3.
冷冻是南方马铃薯生产常遇的灾害。该试验研究不同品种、肥料配方和栽培方式对南方马铃薯的抗冻效果。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南方马铃薯的抗冻效果差异显著。最高产小区达到1 872.5 kg/667 m2,最低产小区的产量只有17.7 kg/667 m2。其中品种是抗冻的最佳因子,以荷兰7号抗冻能力较强,经过两次冻死后仍能恢复生长,平均产量达1349.3 kg/667 m2;其次是栽培方式,大垄双行比小垄单行平均增产440.5 kg/667 m2;再次就是肥料配方,应用"两微一免"集成技术配方比薯类专用肥平均增产227.1 kg/667 m2。本研究对江西的马铃薯防冻避冻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专用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我省东北部马铃薯种植区,设置该地区研制的宣农牌马铃薯专用复混肥不同施用量对合作88品种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为同类型地区马铃薯丰产栽培科学施肥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本试验中,以每667m2施用80kg专用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平均单产达到了4216 7kg/667m2,比对照增产鲜薯2383 4kg/667m2,增幅达到了130%。同时,该处理中的平均单株产量、商品薯率和肥料效应等也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以鄂马铃薯7号为试材,在高低两个海拔高度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底肥种类的高产栽培试验。种植密度设计每667 m2 3 500株、4 400株、5 400株3个水平,底肥设计每667 m2施牛粪2 500 kg、复合肥25 kg、复合肥10 kg+过磷酸钙25 kg 3个水平。结果表明:无论低山还是二高山地区鄂马铃薯7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是667 m2种植密度5 400株、底肥为复合肥25 kg,667 m2平均产量达2 324.5 kg。  相似文献   

6.
我于 1 996年底从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优质高产早粳稻新品种长白 9号 ,经过了 3年的试种、示范 ,1 999年 7月县科委组织验收 ,认为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是早籼稻结构调整理想品种。一、产量表现1 997年试种单产 333.5 kg/667m2 ,1 998年试验单产 398.5 kg/667m2 ,比对照品种早籼 1 4增产5.9% ,每 667m2 纯收入增加 1 67.9元 ;1 999年参加早粳稻比较试验单产 30 3 kg/667m2 ,比对照品种浙辐 7号增产 5.1 2 % ,每 667m2 增收 1 0 5.4元。平均单产达 40 0 kg/667m2 ,最高可达 450~ 50 0 kg/667m2。二、主要…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品种‘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均对马铃薯早疫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为38.8%-68.8%,特别是667 m^2施有机肥5 000 kg、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防效更加显著,增产21.2%-27.8%。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比施复合化肥50 kg提早出苗1-4 d不等,品种‘费乌瑞它’提早出苗更明显,但施用或增施有机肥对2个品种出苗率无影响。施用有机肥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钾素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结薯、薯块膨大和干物质的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凉山州马铃薯主产区土壤普遍缺钾少磷,试验选用马铃薯品种凉薯97,研究在凉山州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施用硫酸钾对马铃薯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一定量的硫酸钾能适当延长生育期、显著增产、增加薯块干物质和淀粉含量。667 m2施用硫酸钾15 kg的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增加2 d;667 m2施用硫酸钾10 kg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1 819 kg,较对照高28.2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硫酸钾对提高干物质、淀粉含量有一定的作用,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效益等因素,667 m2硫酸钾施用量以5.0~10.0 kg为宜。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萧山区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大西洋"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模式,采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其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大西洋马铃薯获得每667m2高于2300kg的最佳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为4550~5050株,播种时期为2月9日~15日,基肥用量每667m2为71.6~85.4kg三元复合肥。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基肥用量,其次是播种密度,第三是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籼稻协优中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氮每667m20kg、5kg、8kg、11kg、14kg和17kg和栽插密度(每667m27540丛、10053丛、13468丛、15874丛、17544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8~11kg/667m2范围内,协优中1号产量水平较高;当栽插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增产幅度降低;栽插密度在13468丛/667m2到17544丛/667m2之间适当调节,有利于协优中1号的增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种试验示范,研究掌握‘黑美人’紫薯在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等。‘黑美人’紫薯其薯皮薯肉均为紫色,属于马铃薯特色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种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667 m2产量达1 000 kg,产品单价高,经济效益显著,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对马铃薯宣薯4号产量形成影响较大的栽培措施为决策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栽培密度(X1)、施马铃薯专用肥量(X2)和种薯单薯重量(X3)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寻优,提出马铃薯宣薯4号单产3 00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量化指标。三因素互作都显示正效应,单因素对产量形成影响呈现种薯单薯重量(X3)>栽培密度(X1)>施马铃薯专用肥量(X2),栽培密度(X1)和施马铃薯专用肥量(X2)的单产呈现单峰值。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施用粉煤灰磁化肥增产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试验表蝗: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一般用量为49kg/667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5.9%,增产23.7kg/667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增产15.2%,增产15.2kg/667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5%,增产4.9kg/667m^2,比未磁化粉煤灰复混肥增产2.4%,增产2.8kg/667m^2。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66.4kg/667m^2。大豆产量为13.03kg/667m^2;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49kg/667m^2,大豆产量为127.18kg/667m^2。  相似文献   

14.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硫肥水平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3 kg/667 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3 kg/667 m2也可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4.5 kg/667 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1.5~3 kg/667 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1.5 kg/667 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硫肥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 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并且肥料在土壤中会逐渐降解,肥料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降解越多。所以合理搭配肥料用量和安排施用时间是水稻施肥的重点,以最小的肥料投入获得最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在同等纯氮施用量的处理中以处理3的施肥方式为最佳:基肥尿素3 kg/667 m2,一次蘖肥施用硫酸铵4 kg/667 m2、尿素2 kg/667 m2,二次蘖肥2 kg/667 m2,穗肥3 kg/667 m2。此种施肥方式水稻长势情况、各项产量构成因素表现非常均衡,所取得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滴灌节水农业技术及其与灌溉设施相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乌兰察布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常因将杂质含量大、难溶解的常规肥料应用于滴灌系统,而造成滴头堵塞。液体肥料具有溶解性好、杂质少等优点,是利用滴灌设施进行追肥的理想肥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适量降低基肥用量的同时,通过每667m2滴灌追施10、20、30kg农季高液体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农季高液体肥处理比传统追肥处理增产显著,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幅达13.52%-22.36%,商品率提高4.68%-6.55%,每667m2增收401.85-527.95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表明农季高液体肥可以在马铃薯作物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水稻的营养需求设计了A、B、C 3种水稻全营养配方肥,设30 kg/667 m~2、40 kg/667 m~2和50 kg/667m~23种施肥水平,进行田间试验,以筛选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并且提高产量的配方肥,确定其适宜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施用A肥能够促进水稻结实,提高实粒数,同时不增加秕谷数;施用B肥在促进株高、茎粗及有效分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施用C肥无明显优势。施肥量30 kg/667 m~2明显不足,施肥量50 kg/667 m~2的处理水稻长势最佳且产量较高。综合分析,以B肥总体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以50 kg/667 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肥料及密度条件对大豆德豆17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德豆17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对德豆17产量的影响为:钾肥>密度>磷肥>氮肥>微肥。经计算,初步确定了德豆17号在当地产量大于175.00kg/667m2的栽培方式为:密度0.81~0.83万株/667m2,氮肥施用量19.46~20.29kg/667m2,磷肥施用量39.09~40.91kg/667m2,钾肥施用量21.97~23.04kg/667m2,微肥施用量0.92~1.08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氮素用量对油葵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氮素对油葵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地区进行了油葵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积累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施氮量在6~18kg/667m2之间时,均促进油葵对氮磷钾的吸收。其中,100kg籽粒所需N、P2O5、K2O范围分别是5.68~6.19kg、4.32~4.62kg、14.82~21.20kg,三要素(N:P2O5:K2O)平均比例为1:0.76:2.93。成熟期时,氮磷钾总积累量均是N2P2K2处理最高,分别达到47.99g/株、35.45g/株、152.30g/株。当施氮量为10.53kg/667m2时,产量达最高值221.02kg/667m2,最佳经济效应施氮量为9.54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产量为220.48kg/667m2。  相似文献   

20.
在每667 m2施用500 kg有机肥基础上,3 F(每667 m2 13 kg N,N:P2O5:K2O=1:0.93:2.41)、3 E(每667 m2 13 kg N,1:0.56:1.95)和3 G(每667 m2 13 kg N,1:0.74:2.01)处理组合的马铃薯总产量和合格薯产量显著高于9 A(每667 m2 19 kg N,1:0.47:1.47),但三者之间及其与其它化肥处理组合总产量和合格薯产量之间差异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3 G、3 E处理组合的平均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处理9 D(每667 m2 19 kg N,1:0.75:1.75)、9 B(每667 m2 19 kg N,1:1.17:2.17)、6 B(每667 m216 kg N,1:1.17:2.17)、9 C(每667 m2 19 kg N,1:0.70:2.65)、9 F(每667 m2 19 kg N,1:0.93:2.41)和9 A,但与其它化肥+有机肥处理组合的平均效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每667 m213 kg氮肥处理中3 E处理组合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显著高于每667 m2 16 kg(处理6 F除外,每667 m2 16 kg N,1:0.93:2.41),和每667 m2 19 kg的施肥处理组合(P<0.05)。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纯氮13 kg,N:P2O5:K2O=1:0.56:1.95是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效益和氮磷钾肥料养分当季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