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29-130,138
通过"3414"试验,综合比较各处理肥料投入、双季晚稻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研究探索双季晚稻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施肥模式,建立砂泥田土壤的肥料效应方程,为进一步优化双季水稻施肥模式、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德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81-82,146
为研究探索庐江县双季水稻高产栽培施肥模式,以"3414"肥料效应试验为基础,建立砂泥田土种、中等偏低肥力水平上的肥料效应方程,并确立双季早稻产量6500kg/hm^2左右的N、P、K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3.
测土配方施肥对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济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7):61-62,138
该文通过9种施肥水平条件下,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和肥料利用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季早稻在不同施肥用量及肥料情况下,生长发育状况与产量经济效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运筹氮、磷、钾配比,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双季早稻侧土配方施肥施服技术参数及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通过综合比较水稻生物学性状、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配方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双季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为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综合比较水稻生物学性状、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配方施肥效应。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较习惯施肥、空白处理增产增效明显,且可较大幅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说明肥料方案及投入合理,可在庐江县罗河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季晚稻配方施肥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78-78,82
通过双季晚稻田间测土配方施肥比较试验,综合比较肥料投入、双季晚稻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开展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初步探索了主要耕作土壤水稻主推品种最高产量及经济产量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方施肥配比,确定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为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进行水稻精确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精确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0 120.5 kg/hm2、17 628.0元/hm2,且在灾年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生产中应注意水稻肥料的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9.
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减施肥料基础上优化施肥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常规施肥模式与减量施肥模式相比较,以生物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为优化施肥技术手段,考察优化施肥技术对减量施肥处理的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肥料减施和高产高效的优化施肥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0.
水稻“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获得水稻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构建水稻施肥模型,为水稻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祥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75-76,110
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逐步建立马肝田土种、中等肥力水平上的肥料效应方程,为庐江县双季水稻高产栽培施肥研究模式的建立提供准确数据,研究提出双季早稻产量6300kg/hm^2左右的N、P、K推荐用量分别为纯N 190-210kg/hm^2、P2O565-75kg/hm^2、K2O 90-95kg/hm^2。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探讨配方施肥对双季早稻农学性状、产量、化肥利用率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早稻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氮肥为40.51%,磷肥为20.93%,钾肥为48.47%;肥料贡献率氮肥为32.37%,磷肥为9.87%,钾肥为20.22%。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在单、双季晚稻上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氮素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缓释肥能显著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肥料相比,单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在氮肥用量减少56.00%情况下,产量仅减产0.89%,且高于水稻配方肥及金正大控释肥。木质素缓释肥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及金正大控释肥,虽然经济效益略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但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双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氮素农学效率达23.95%,但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减少5.61%、3.49%,也低于金正大控释肥处理。综合相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表现,木质素缓释肥在单季晚稻上施用效果较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稳产,并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增产率约为8.7%。基于侧深施肥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在龙岩市新罗区进行中稻"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水稻每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9.89 kg、P2O53.04 kg、K2O 6.20 kg,最佳经济产量为527.37 kg。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肥料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肥料在水稻上施用,改变水稻生产多次施肥习惯为二次施肥,简化农事操作工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水稻上作二次性肥料应用,产量稍低于推荐施肥区产量,稍高于习惯施肥区产量,但与常规施肥和推荐施肥相比,产量结果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并完善安徽省青阳县双季晚稻肥料大配方,减少配方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中存在的风险,以双季晚稻为试验对象,用氮、磷、钾单质肥料进行试验,对比配方施肥增产效果,校验并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验证最适宜的双季晚稻用肥水平,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施肥依据,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减量施肥造成北方寒地水稻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的问题,以纳米碳增效剂为材料,采用仪器快速检测和植株常规测定分析方法,研究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模式(SM-A)、减施氮肥10% (SM-B)和减施氮肥20% (SM-C)对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以SM-B增幅最大,SM-A次之,SM-C最小;SM-A、SM-B和SM-C增加经济效益分别为563.56 Y/hm2、1374.20 Y/hm2和-1391.08 Y/hm2,以SM-B增效值最高。本研究表明,SM-B能改善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植株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是寒地水稻较为理想的减量施肥安全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1985年的水稻施肥研究,是在1983—1984年的试验基础上进行的(见1985年江西农大学报第2期)。1983年早稻广陆矮4号、晚稻杂交水稻汕优2号用氮磷钾混合肥料(1:1:1),亩施40斤的产量最高,双季亩产2082.3斤,施30斤的亩产1902.1斤,施15斤的亩产1740.1斤,不施肥作为对照的亩产1614.9斤。1984年早晚稻用同样品种,施氮磷钾混合肥料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双季水稻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建立巢湖市测土配方施肥地力评价和指标应用体系,应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了高肥力水平、砂泥田土壤肥料效应方程,并提出了该土壤条件下双季早稻产量8250kg/hm^2。左右的氮、磷、钾推荐用量分别为纯氮172.5-180.0kg/hm^2,五氧化二磷56-60kg/hm^2、氧化钾118-128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