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提高油脂降解菌的降解能力,以Bacillus sp.CS-4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得到了1株稳定高效的目的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p.DE-8,其脂肪酶活性为14.85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2%。对Bacillus sp.DE-8进行5次传代试验,脂肪酶活性平均值为14.90 U/mL,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从高温大曲中筛选出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鉴定和分析产酶条件。结查表明:从已获得的8株产酱香菌株筛选得到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为GX03(706.13U·g-1),并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适产酶条件:含水量为35%,接种量为11%,氮源为硝酸钠,初始pH 5.5,培养时间为6d,经优化后该菌产酶性能大幅度提高,可达567.30U·g-1。  相似文献   

3.
N+注入选育益生菌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发菌株黑曲霉AN01,经离子束多次诱变得变异菌株AN02.结果表明,出发菌株AN0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分别由原来的1 298 U·mL-1、2 551 U·mL-1和5 620 U·mL-1相继提高到14 252 U·mL-1、13 016 U·mL-1和13 206 U·mL-1.变异菌株AN02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培养基基础营养为麸皮、豆粕和玉米芯的条件下,最佳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佳pH为5.0,最佳含水量为60%,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周期为96 h.  相似文献   

4.
以K.pneumoniae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氯化锂诱变筛选PQQ高产菌。结果表明,当紫外照射时间为45 s时,致死率为85%;当氯化锂剂量为0.3%时,致死率达85%。紫外诱变所得菌株U1和U2的PQQ产量分别是出发菌株的2.7倍和6倍。氯化锂诱变所得菌株L1的PQQ产量是出发菌株的5倍。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所得菌株F1的PQQ产量是出发菌株的1.4倍。紫外诱变所得菌株U2经连续传代15次,其PQQ产量仍能达到原代菌的95%,表明该菌能稳定生产PQQ。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PQQ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常见的7株食用真菌菌株为材料,分别为平菇韩黑(Pleurotus ostreatus hanhei)和平菇8号(P.ostreatus 8)、秀珍菇(P.cornucopiae)、姬菇206(Hypsizygus marmoreus 206)、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金针菇天福(Flammulina velutipestianfu)和金针菇8802(F.velutipes 8802),筛选出在纤维素平板上生长较快的4株菌(姬菇206、平菇韩黑、平菇8号和秀珍菇),并进一步测定其产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活力以及降解稻草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结果显示:姬菇206中与木质素降解有关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s)、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s)和漆酶(Lacs)的活力最大,分别达到58.52、186.66和8.82 U·g-1;滤纸酶活力也是姬菇206最高,为3.86 U·mL-1;平菇韩黑的半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到41.20 U·mL-1。稻草降解试验表明,平菇韩黑的半纤维素降解率最高,为51.03%,其次为姬菇206,降解率为50.49%。姬菇206对木质素的分解率最高,达到51.47%。平菇韩黑对稻草的的总降解率最高,达到47.52%。结论:平菇韩黑和姬菇206具有较强的稻草降解能力,可作为降解稻草的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6.
经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处理和药剂诱导,分别从灰霉病菌野生敏感菌株XY6-1S获得高抗腐霉利菌株XY6-1R052、XY6-1R140和XY6-1R202,其EC_(50)>100,μg·mL~(-1)、MIC>1 000μg·mL~(-1).在1~4μg·mL~(-1)药剂浓度下,敏感菌株菌丝呈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甚至细胞壁破损,而抗性菌株菌丝未有明显改变.在含20μg·L~(-1)以上蔗糖或1.25 g·L~(-1)以上NaCl培养基上,抗药菌株菌丝生长明显差于敏感菌株,表明前者比后者对高渗透压敏感.另外,抗药菌株菌丝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显示抗药菌株细胞膜透性明显改变,因而导致电介质渗漏.在含药培养液中,敏感菌株菌丝甘油含量急剧上升,提高904.63%,而抗药菌株菌丝甘油含量仅增加20.54%~44.00%,因此对于高渗环境,敏感菌株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室内测定台湾黑僵菌F061菌株的孢外酶活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毒力,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2种胞外酶活性均在1.00×10~8和1.00×107孢子·mL~(-1)2个处理时较高,其中蛋白酶活性达7.63U·mL~(-1)和7.61U·mL~(-1),几丁质酶活性达5.45U·mL~(-1)和5.67U·mL~(-1);供试菌株对柑橘粉蚧的LT50也在1.00×10~8和1.00×107孢子·mL~(-1)2个处理时较短,分别为4.98d和5.39d;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对柑橘粉蚧的LT50与菌株蛋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菌株几丁质酶活性呈中度负相关。可见,台湾黑僵菌F061菌株蛋白酶活性比几丁质酶活性强,在侵染柑橘粉蚧过程中起更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真菌SOD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氮蓝四唑光照法比较了几种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真菌的SOD酶比活力及粗酶含量,同时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了活性显示.结果表明,不同菌种,SOD酶谱差别较大,而分离自冬虫夏草的HS系列菌株和虫草簇孢SIN-1菌株图谱较接近;蝉拟青霉(PC-1)干重的SOD酶比活力最高,达874.3 U·g-1,其次是细脚拟青霉(PT-1)干重的为537.6 U·g-1,HS-1菌株干重的SOD酶比活力为466.9 U·g-1.供试菌株的粗酶含量占干重的百分比在0.73%~2.50%之间.综合酶比活力和含量考虑,蝉拟青霉和HS-1菌株在抗氧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堆肥中依次采用铁氰化钾显色、愈创木酚显色、苯胺蓝(Azure-B)退色圈试验以及液体发酵验证试验测得漆酶(Lac)、锰过氧化物酶(MnP)的活性分别高达9.53 U/m L、21.56 U/m L,木质素降解率达20.32%,从而筛选到一株高活性木质素降解菌株MZ-9。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MZ-9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相似性为99.2%。产酶条件试验表明,当pH值8.0、培养温度37℃、接种量8%、培养时间6 d时,菌株MZ-9的Lac、MnP活性最高,此时木质素降解率为20.51%。因此,菌株MZ-9是一株优良的木质素降解菌株,在木质素降解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菌种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14株珍稀食用菌,结合模糊数学分析法对14株珍稀食用菌的抗氧化性进行综合评价及筛选.结果表明:硫磺菌(9+2)菌株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O■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均最强,分别为94.08%、99.13%、82.46%、0.15.与V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O■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相当时,硫磺菌(9+2)菌株发酵液提取物浓度分别为0.078 6、0.071 4、0.055 6、0.000 8 mg·mL~(-1).表明筛选出的抗氧化活性最好的菌种是硫磺菌(9+2)菌株.  相似文献   

11.
红曲霉产红曲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红曲米生产工艺,提高红曲米红曲色素含量。[方法]以加水量(A)、灭菌温度(B)、灭菌时间(C)、浸泡时间(D)作为试验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米饭制作方式。[结果]4种因素均对红曲菌产红曲色素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最优组合为A_1B_2C_2D_2,即加水量30 m L、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23 min、浸泡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红曲色阶达2 884 U/g。[结论]该研究对红曲米生产企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分离法和稀释平板分离法,成功从市售红腐乳和实验室保藏的红曲米中分离三株红色色素产生菌,编号为H1、H2、H3,其发酵液色价分别为17.32、14.37、10.47U/mL,其中菌株H1的发酵液色价最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紫外线、60Co-γ射线对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突变株,其发酵色价达到48.4U/mL,是出发株的3.67倍。该突变株色价提高幅度明显,传代稳定性良好,可作为生产红曲红色素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pH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5种不同pH值培养液--pH3.8、5.4、7.0、7.5和8.9培养液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产生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酸的pH3.8的培养液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长;中性偏酸的pH5.4的培养液适合红曲霉产红曲色素;所产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素色两种,以胞内色素为主。如果拟用红曲霉生产红细色素,pH5.4的培养液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5.
贾君  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05-13607
[目的]对红曲霉JF-02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不同农副产品、氮源对发酵液中红曲霉色素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红曲霉菌种产色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200 g/L、番薯粉30 g/L、葡萄糖10 g/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锌0.1%,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发酵时间72 h。但是24-L发酵罐培养时,培养时间延长到84 h。[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曲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60-6363,6366
[目的]确定红曲霉产生红曲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改变单一变量的方法,测定红色素色价的变化规律,确定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试验确定了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酵母粉2%,CaCO30.2%,NaCl0.1%,MgSO4·7H2O 0.1%,KH2PO40.2%,吐温200.05%;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 6.0,装液量为60 ml/250 ml三角瓶中接种10% (1/6)种龄为72 h的液体种子,30 ℃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转速为180 r/min,发酵6d,红曲色素色价可达19.2 U/ml.[结论]该试验可为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红曲红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曲霉及其主要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曲霉以其能产生大量的天然红色素而著称,长期以来,国内外微生物工作者对红曲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的酿酒、制醋、着色剂以及进行关于生产淀粉酶、糖化酶等的研究。而有关其药用价值、防腐功能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报道较少。本文详细对有关红曲、红曲霉菌及其发酵产物作一介绍。1红曲霉按真菌学的分类方法,红曲霉属真菌门(Eumy-cophy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 mycetes),红曲霉属(Monascus)。布谷昭(1988)从中国、朝鲜、台湾和香港的酒曲、腐乳、酒醅及土壤和腐败果实中共分离到约20种红曲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红曲霉JR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曲霉JR摇瓶分批补料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并通过Origin 7.5软件分析得出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与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红曲霉JR分批补料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筛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最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选用的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等组分作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较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葡萄糖33.18,蛋白胨13.36,MgSO_4 0.66,MnSO_4 0.1,ZnSO_4 0.1.该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红曲色素色阶达到203.4 U/mL,比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中的初始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50 g/L,蛋白胨10 g/L,MgSO_4 1.0 g/L,MnSO_4 0.1 g/L,ZnSO_4 0.1 g/L)下的红曲色素色阶(145.6 U/mL)提高将近39.70%.  相似文献   

20.
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经平板分离纯化的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的方法进行了筛选,选育出的红曲霉菌株产色能力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