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茅松高产脂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0个思茅松高产脂无性系产脂力测定的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的产脂力均大于对照,较对照产脂力平均提高迭210%;无性系间产脂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遗传力为0.83。初步筛选出8个高产脂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脂力的对照遗传增益为281%。  相似文献   

2.
对7个松树树种的材积和产脂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点、重复对材积和产脂力的影响均不大,树种间材积和产脂力差异规律不明显。4个年度数据中,9年生和15年生材积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9年生和16年生时产脂力均达显著差异。从树种平均值分析来看,热带松、本种加勒比松和马尾松生长相对较快,而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以及火炬松则生长较慢;产脂力较高的是热带松、巴哈马加勒比松、马尾松优树混合种,属中等产脂力的是本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产脂力较低的是垌头群马尾松(对照)和火炬松。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高产脂优树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马尾松的日采脂的绝对和相对产脂力的测定,并对所选优树进行松脂组分析,选出高产脂优树,平均10cm侧沟产脂力20.9kg,单株日均产脂量最高达400g。对照与优树松节油、松香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不同龄级马尾松林分定点、定位、按月进行常法采脂和生长量调查,并测定针叶中可溶性糖及淀粉的含量,揭示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生长、发育以及内含物的变化规律。35年生马尾松的产脂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糖与淀粉含份呈负相关。产脂力和产脂量在年龄间和月份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产脂类型马尾松的产脂力和产脂量较普通马尾松有明显优势。经产脂力、生长量分析,初步确定马尾松的稳定采脂起始年龄,高产脂类型为25年,普通马尾松为30年。  相似文献   

5.
高脂马尾松子代与优树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高脂马尾松优树林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年均生长量,单刀产脂量及其增益,产脂力及其增佃8个因子,以及其13年生子代林的产脂力、树高、胸径、单株材积4个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子代产脂力随着优树单刀产脂量、年胸径生长、产脂力和产脂力增益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优树单刀产脂量是主要因子,另外,胸径年生长与子代产脂力亦密切相关,以上结论可供今后选优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产脂类型与轴向树脂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高、低产脂类型产脂量、产脂力和轴向树脂道的关系。初步结果认为:1.高、低产脂类型的产脂量和产脂力相差很大,树脂道面积、数量、直径也有差别;2.采脂割面下沿木质部的树脂道面积、直径与产脂力之间相关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γ=0.629和γ=0.641;3.根据计算产脂力经验公式,测定树脂道直径或面积,可求出相应的产脂力,作为鉴定高、低产脂类型的估测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脂马尾松产脂力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对在信宜,河源,郁南三地营造的48个高脂马尾松优良家系,7-13年生时进行产脂力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地点间方差分量占27.14%,年度间方差分量则占36.00%,年度间比地点间差异更大。家系产力与bi值回归系数综合分析,48个家系可分为4种类型;(1)高产脂稳定型,占22.92%,产脂力比对照高17.60%;(2)高产脂非稳定型,占8.33%,产脂力比对照高21.01%;(  相似文献   

8.
思茅松树脂道数量与产脂力回归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5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的树脂道个数进行测定,并对其与产脂力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相关关系较为紧密,经过对18个回归方程的拟合,得出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a+becx。  相似文献   

9.
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的产脂力优良单株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11年生33个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和1个对照的产脂力、树高、胸径测定表明,有69.7%家系的平均产脂力10 cm割沟单刀产脂量为18.89 g,大于对照的15.9 g,22号家系的平均产脂力还达到30.6 g。有85.3%的家系的平均胸径(11.86 cm)大于对照(10.74 cm),有42.4%家系的平均树高(8.6 m)大于对照(8.4 m)。说明大多数家系的产脂力和胸径生长量都比对照大,而树高只有40%强的家系大于对照树。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设置在福建南平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研究其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进行脂用马尾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相对于生长、树冠性状,产脂力变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61.91%,具有丰富的选择基础。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2和0.31,表明对马尾松产脂力通过家系和单株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家系产脂力与胸径、树高和材积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表明在遗传育种进程中可同时对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改良。此外,产脂力与冠幅、冠高、轮盘数、活枝数也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综合生长、树冠性状的遗传力以及与产脂力相关程度,认为胸径是高产脂优树间接选择的最佳指标。以单株产脂量和单株材积生长作为综合选择指标,共选出20个优良家系和16株优良单株,选出的优良单株产脂力遗传增益在52.54% 154.40%,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0.22% 31.85%。  相似文献   

11.
高产脂马尾松嫁接种子园的产脂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高产脂马尾松初级种子园产脂力测定 ,结果表明 :14个 3重复和 19个 2重复无性系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性水平。无性系平均重复力为 79 3%~ 86 4 % ,遗传增益为 6 6 9%~ 86 1%。对 6 1个无性系 10 8个幼年期单株产脂力调查 ,发现有 14个单株产脂力特别高 ,其中有 3个单株 10cm割沟单刀产脂量超过 2 0g ,有 8个单株 10cm割沟单刀产脂量超过 10 g。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自由授粉家系产脂力的年度变化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来自马尾松天然群体的49个高产脂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为对象,测定6个年度产脂力.结果表明:马尾松在早期的产脂力随树龄的增长而迅速增大,13年后进入稳定期.不同家系的产脂力差异显著,但产脂力变异幅度随树龄的增长而降低.产脂力变异受中等遗传控制,其中早期遗传力较高,后期遗传力较低且稳定,家系遗传力明显高于单株遗传力.早期与成熟期的产脂力具有紧密的遗传正相关,且相关性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产脂力的早期选择效率随树龄的增大而提高,11年时达到0.813,是理想的早期选择时间节点.利用综合育种值法筛选到13个优良产脂家系,入选家系的年度育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高脂马尾松优良家系的多性状综合选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13年生高产脂马尾松49个优良家系的子代测定林资料,采用稳健主分量方法,对以产脂力为主的11个性状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可分为4种类型,即第I类:高产脂稳定型,共10个家系,产脂力增益20.59:第Ⅱ类:中产脂变动型,共14个家系,产脂力增益3.45%;第Ⅲ类:中产脂高材积稳定型,共10个家系,其材积增益可达12.71%,产脂力增益5.41%,第Ⅳ类其它家类型。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天然林采脂试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马尾松天然林分进行产酯与其他生长量、气候、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分间及林分内的产脂力差异极大;产脂量与树高、树皮裂纹深度、胸径、树皮厚度、冠幅、侧枝基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气候因子中,月均温是影响产脂量的主要因素,而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则对产脂量影响不大;土壤的速磷及活性有机质含量高以及土壤酸性越强有利产脂力,而土壤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高对产脂力可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基本产脂力受遗传因素的控制程度,并进行高产脂家系选择,对31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自由授粉家系进行不连续的2年采脂测定、基本产脂力遗传分析及增益估算。结果表明,湿地松基本产脂力的家系效应极显著(P0.01),家系遗传方差占主导作用;25年生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01 7、0.393 4,表明受到较强遗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年度内基本产脂力的遗传力相对稳定,年度内家系效应对基本产脂力影响极显著(P0.001);相同家系不同采割类型树体采脂比较表明,割口愈合家系基本产脂力及总产脂量有所下降。通过对家系基本产脂力的现实增益及遗传增益进行评估,综合选择出31、54、17、55、68、32、12和69号8个高产脂家系,其家系遗传增益分别为19.31%、16.93%、16.91%、14.29%、12.95%、12.43%、14.31%和13.70%。  相似文献   

16.
高产脂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及其单株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月蓉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22-124,129
根据《福建省地方标准(推荐)FDBT/LY1486脂松香综合标准》的要求,通过建瓯、龙岩两地的高产脂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林产脂力测定结果,发现在19~20年生的子代林中有5个单株的产脂力达到Ⅰ级特高产脂力(10 cm割沟单刀产脂量大于26 g),有11个单株的产脂力达到Ⅱ级特高产脂力(10 cm割沟单刀产脂量20~25 g),还有22个单株达到Ⅲ级普通高产脂力(10 cm割沟单刀产脂量15~20 g)。通过产脂力一般配合力测算结果,在24个家系135个单株的子代林中有11个家系38个单株的一般配合力呈正向效应。选用这些产脂力高的优株作亲本,建立无性系种子园或把子代林分改建成实生种子园,可以提高育种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子代20年生测定林产脂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20年生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为材料进行产脂力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树高和产脂力均具显著差异;树高、胸径、产脂量和产脂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产脂力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及降雨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可见马尾松产脂力受温度、降雨量与相对湿度3个气候因子的影响较小。采用双刀法采脂可明显提高产脂力。兼顾产脂力和生长量选出16个优良家系及22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域马尾松优树产脂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个不同地域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79株高产脂类型的马尾松优树进行产脂力分析,结果表明:产脂量与割沟负荷率、树冠及树皮厚度相关,特别是树皮厚度对产脂量影响最大;不同产地优树的产脂力系数不同,而对照树的产脂力系数基本相近;松树的产脂力与边材中树脂道的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数量和直径腔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树脂道与产脂力的回归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测定了14个马尾松高产脂无性系的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具有密切相关,经过16个回归方程拟合,树脂道个数与马尾松日产脂量、10cm侧沟产脂量、校正产脂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①Y=(7 102+120 703X)/X,r=0 848;②Y=(0 789+12 300X)/X,r=0 762;③Y=(4 842+80 362X)/X,r=0 664。  相似文献   

20.
采用割面负荷率40%,割沟深0.3cm、割沟宽0.3—0.5cm,间隔期1天的工艺,在广东省韶关林场对25—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两年采脂试验,经1982年割89次,1983年割101次,1984年从中选择31株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林25—30年的松树适于采脂。生长在南坡的松树,其产脂力为北坡的1.45倍,生长在山脚和山腰的松树,其产脂力分别为山顶的1.61倍和1.37倍。采用两个宽度为树干周长的20%的割面,两割面间留宽约10cm的纵向营养带,其产脂量和产脂力比目前生产上采用一个宽割面的提高31%和62%。采脂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采脂树生长量低于未采脂树的生长量,产脂多的树生长量又低于产脂少的树。但从经济效益来看采脂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