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简称IBPGR)成立于1974年,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属下的一个国际科学组织,总部设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它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 任务和组织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作为一个国际农业中心,其具体的工作任务是促进、指导和合作进行全球的植物遗传资源活动,支持各个考察团体广泛收集那些遗传上富有多样性的植物样品,在植物遗传资源妥善保管的地方促成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基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植物遗传资源很贫乏。但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苏联和英国等国在世界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植物考察活动,并收集了大量材料。而对植物遗传资源真正的重视始于六、七十年代,尤其是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成立后。 1981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粮农组织(FAO)制定出欧洲作物遗传资源保存和交换合作计划(ECP/GR)。第二阶段开始于1984年,由UNDP和IBPGR主管,经费由UNDP和26个参加国承担,主要开展葱属、燕麦属、大麦、饲料和豆科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联合举办的国际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8月22—24日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菲律宾、日本、老挝、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以及IRRI与IBPGR的代表共1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成立并讨论确定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的长期目标任务、机构和作用;讨论水稻遗传资源的保存、评价、利用、档案管理与信息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大学最近被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指定为第一个柑桔类遗传基因库。该大学将作为东南亚区域协调单位进行柑桔类作物遗传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目前,该校的植物园里已收集到近30个柑桔野生种。  相似文献   

5.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ees IBPGR)成立于1974年。它是在世界环境恶化、农业技术及经济背景开始变更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旨在对世界范围的植物遗传资源进行妥善地保护,并加以有效地利用,同时还实施有关的协作项目,从事一些辅助性活动,与许多世界性组织建立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6.
“遗传资源运动”自60年代开始以来,获得了成功。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加强了遗传资源保存力量,提高了遗传资源保存水平。IBPGR自1974年成立以来进一步推动了各国际遗传资源中心进行收集、保存、编目、评价和利用活动。  相似文献   

7.
1970年10月加拿大农业部研究局建立了植物基因资源办公室,地点设在渥太华试验站内。虽然是试验站的组成部分,但有其相对独立性。它与国际植物基因资源委员会(IBPGR)有着联系,并每年要向它提供基金,如1981/82年提供18万加元,而1982/83年政府批准提供基金22.5万加元。  相似文献   

8.
第2届世界甜菜属协作网会议于1991年6月24—28日在德国布伦瑞克市召开。会议由德国作物科学与植物育种研究所(FAL)、荷兰遗传资源中心(CPRO-CGN)及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联合组织。来自18个国家(包括中国)的38名代表  相似文献   

9.
东亚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国际工作会议于1987年11月8—14日在日本筑波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家除东道国日本外,还有中国、南朝鲜、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泊尔、新西兰、美国、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主办单位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等,共99人。会议以学术报告为主,共分8个单  相似文献   

10.
“亚洲荞麦遗传资源研讨会”于1991年9月18—20日在日本筑波的国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IBPGR)和日本农林水产省共同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朝鲜、南朝鲜、印度、蒙古、尼泊尔、日本  相似文献   

11.
亚洲地区甘薯种质资源协作网工作会议于1991年2月26日至3月2日在广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广东省农科院(GAAS)共同主办。与会的24名代表分别来自印度、斐济、南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中国,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2.
全球作物遗传资源概况与研究动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作物遗传资源的概况1.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与保存(1)从事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国际农研机构早在1974年,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在罗马成立,当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附属机构,并由其行政代管,但同时向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作出报告,并由此获得经费。IBPGR在头10年里的工作重点是收集处于受威胁地位的植物遗传资源,制订出种质资源搜集的优先地区和作物,并通过在全世界40多个国际和国家的基因库保存基础收集品,促进了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增加了数以万计的收集材料,引起了全…  相似文献   

13.
北欧基因库     
北欧基因库(Nodic Gene Bank)是一个地区性的农业和园艺植物遗传资源服务机构。于1979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地点设在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Malmo),成员国,为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其经费由五国共同负担,现有工作人员7人。 建立北欧基因库的目的是: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北欧地区的植物遗传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印度农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早于1946年印度农业研究所的植物研究室就设立了植物引种组,专门从事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保存和鉴定利用的研究。1961年植物引种组扩为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76年又成立国家植物遗传资源所(NBPGR),专门从事国内外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鉴定、交换、保存和利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植物种质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因此,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是指植物材料在液氮(-196℃)超低温环境中可以长期保存,以保持其遗传稳定性。本文对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起源、研究现状、保存原理、具体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保存时间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概述了其在草莓种质资源保存、脱毒苗培育及草莓再生苗遗传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提出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冻存机理、材料冻存前后生理状态和普适性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观点,并指出其在材料脱毒、抗性育种和遗传转化方面的广阔发展前景,旨在为该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水稻种质资源会议(1990 Rice Ge m-plasm Workshop)于1990年5月10—12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菲律宾、泰国、巴西、美国、英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中国等17个国家,共44人。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南亚办事处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1)汇报各国和国际的水稻资源收集情况,研究今后设想;(2)座谈水稻资源保存暨基因库的管理;(3)研究水稻遗传资源网;(4)讨论水稻资源的资料管理。会议的主要结论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状况第二份报告》的俄罗斯国家报告,介绍了俄罗斯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发展现状,包括生物资源概况、原生境保存和非原生境保存、研究和利用、国家计划和国际合作。其内容齐全,是资源管理者、保护者和利用者的重要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8.
植物遗传资源的离体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裕 《世界农业》1989,(5):27-28,23
植物遗传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植物遗传资源离体保存的一般流程是,首先选用健壮植株,取得健康(无病)样本,然后分离分生绍织并使其植株再生,且优选其培养条件,此后可采取慢速生产贮藏法或低温贮藏法、冰冻(超低温)贮藏法,最后一步是从贮藏的分生组织中再生植株,再次培养与保存(Wilkins等,1985)。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植物遗传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应当给予更高的重视,作出更大的努力!”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主席科赫尔和秘书长威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国际舆论界发出了这一呼吁。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创立于1974年,其宗旨是推动对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促进和组织这方面的国际合作。近年来,该委员会同中国科学家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研究所创建于1981年6月,位于杭州市。是一个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设置有遗传育种、生物工程、植物保护、农艺、谷物化学与加工、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业工程等12个研究系。主要任务是:(1)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2)提高稻米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大科学技术和理论问题;(3)组织协调全国有关水稻重点科技项目和综合发展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