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农地流转市场和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资本在农业生产中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替代性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周期性和风险性等特点提高了农户的资金需求,信贷因此成为农户规模化经营的资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农业特性—信贷约束—经营规模"的理论框架,采集广东、贵州、河南、江苏、江西、辽宁、宁夏、四川和山西9个省份共2 704份农户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信贷约束制约农户经营规模的作用机制以及农业特性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是农户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特性将进一步加大信贷约束对经营规模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多元化,借贷资本对农业及农户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农户的借贷需求将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也将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现金支出,进而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规模和农户商品需求的规模。因此,分析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研究农业信贷需求的决定规律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首先描述影响农户借贷的因素,构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农户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农户收入水平、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规模以及自身特征对农户借贷需求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保险实施中央财政保费补贴以来,市场供给侧结构发生较大程度改变,探究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侧结构的演变趋势和其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农业保险市场机制的完善。基于2007-2015年省际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侧结构变动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之间的非线性特征,探讨供给侧结构变动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侧结构对农业保险发展存在非线性的双重门限效应,门限值将各个省份按市场结构类别划分为三种:市场集中度水平较低区域(≤0.784 1)、中等区域(0.784 1-0.982 7)、较高区域(≥0.982 7),其农业保险密度的增长系数分别为-0.448 4、-1.777 4、-32.142 9。而大部分省份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侧结构整体上呈现市场集中度由高向低的变化趋势,表明市场供给侧结构变动即市场集中度下降促进了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因此,适度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增强经营主体的效率;开发满足不同类型农户保险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促进农业保险业务多元化发展;加强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促进有序竞争将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扶持政策调整向适度规模倾斜,体现了稳定粮食生产和粮农收入并重的政策目标。基于江西省220份规模农户的样本数据,对职业粮农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特征的职业粮农对于政策需求存在差异,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提供土地流转补贴以及农业信贷服务/贷款担保是职业粮农需求较旺的政策。另外,通过对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粮农的风险态度、经营规模、土地租金、是否拥有农机设备、贷款难易程度、保险满意度、销售渠道对于各项政策需求具有显著影响。进而提出发展优质稻、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化肥农资的使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虽然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仍会带来各类风险。农业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保农户的风险损失,因此可能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华中三省1045名从事农作物生产农户的调研数据,探究农业保险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流入土地的农户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参保,但农业保险并没有促进土地流转,推测是因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不足以促进一般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异质性分析指出,农业保险确实促进了高收入农户的经营规模扩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低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虽然满足了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但对土地流入和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6.
供求非均衡是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显著特征。本文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双曲线市场聚合方程,构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非均衡模型,利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面板数据,对市场的有效供给、有效需求、非均衡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测算,以探究非均衡的演化态势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非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整体的供求非均衡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前处于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过旺的状态。为了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偏离的非均衡态势,本文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险种补贴、加快保险科技和农业保险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市场中广泛存在羊群效应,若不正确引导则会对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阻碍。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农业保险领域羊群效应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验证农业保险羊群效应的存在性,并从社会网络、主观规范等多个角度探究了农业保险市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形式。但是,已有文献鲜有探讨农业保险市场中羊群效应的成因及后果。因此,未来相关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农业保险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与效应,一方面可以缓解农业保险市场中“盲从投保”导致的市场扭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合理利用“羊群效应”进行产品推广。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新疆农业保险发展迅猛,农业保险的市场规模扩大,因农业受灾损失严重,致使农业保险市场需求量较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农业保险的险种日益增多。在新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业保险政策环境得以优化,这些都为新疆农业保险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促进"十二五"期间新疆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有助于化解农业规模化经营带来的风险扩大问题。然而,现阶段赔付水平下的农业保险对农户规模化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基于山东和辽宁两省1 3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农地转入角度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业保险赔付对农户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及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参保决策。农业保险可以促进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增加,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然而,当前农业保险赔付水平较低,风险保障作用有限,导致其仅能促进大规模农户进行农地转入。此外,农业保险对农地转入的影响还具有地区异质性。鉴于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助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优化农业保险赔付方式;同时推动农业保险精细化发展,注重“普惠性”与“差异性”并存。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8个粮食主产县的336户适度规模水稻农户的入户访谈数据为样本,分析基于农业保险、金融信贷和政府补贴的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支持环境,并利用多元层级回归模型分析农业保险、金融信贷与政府补贴对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调节效应和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风险和资金约束得到改善后,农户对粮食生产有着较高的规模经营意愿;农业保险和政府补贴对农户粮食规模经营决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金融信贷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积极作用;当前较低的金融信贷水平抑制了农业保险对农户规模经营的正向交互作用,而政府补贴能强化农业保险的正向促进作用。在鼓励和促进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中,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支持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升政府补贴绩效。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李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64-19766,19824
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根源在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二是农业持续弱质和近年"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客观依据和历史使命;三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自身改革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第一推动力"的地位与优势;二是国家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持续增强农发行职能作用,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条件;三是农发行14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及其"十一五"远景规划的推出,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基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着重从以下6个方面,发挥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流通领域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强对加工领域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对生产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生态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四是加强对农村特定群体和区域发展的信贷支持;五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应急体系与保险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六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建设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农业正经历着深刻转变,农业现代化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资金供给不足,市场资金比重小、动力弱,财政资金总量有限、支持引导效益低,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在总结美国、法国和日本三大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经验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视角出发,提出当前我国应努力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农业投资的的总量,逐渐建立引导性专项资金的投资机制;明确和重点增加政府对农民转移、土地流转及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农业类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和发行农业各类债券;引导农业资本市场投入农业,扩大金融市场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4.
徐剑  吕慧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1-4743
简析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苏北地区几个相关概念的内涵,指出休闲农业对苏北地区发展所产生的效益主要在于:推动苏北地区农村生产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开发苏北地区农业生态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转移苏北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总结了苏北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所具备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人文条件、市场条件。在此基础上,就加快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思路对策,强调政府应给予政策、财政支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新休闲农业发展理念与经营组织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品牌宣传;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组织管理,拓展公共服务;改革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制定休闲农业保险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金融联结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方式以农业产业链为轴线、农业供应链为纽带,将农业信贷资金供需主体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了完善的动力促进机制、业务运行机制以及履约担保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上农户的抵押品不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及监督成本,提高了及时还款率,确保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这种金融联结模式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增强金融联结能力,着力解决农户对农村金融信贷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何学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308-5309
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期货市场通过合约的标准化和交易保证金制度防范订单农业中的信用风险,通过为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来防范市场风险,通过价格发现机制防范价格风险。因此,应通过增加大宗农产品交易品种、完善粮食流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金融政策等措施来推进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鑫  王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82-6184
农村信贷、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相结合,能够扬长避短、最大化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同时对农村信贷机构、保险机构和农户三者的利益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困境和二者间的联动关系、二者互动模式构建的障碍,提出银保合作各个时期可选择的合作模式,以期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金融排斥现象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19-15320,15343
基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现象,从金融机构数量及覆盖范围、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额、资金流出农村的情况3个方面考察了农村金融排斥的程度。研究表明,由于"三农"的弱势特征及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导致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反思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农村金融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并在"三农"与城市良性互动下系统完善;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立法问题及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346-347
中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健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3大支柱 (农业科技、金融、保险 )之一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发展农村保险市场 ,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笔者介绍了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 ,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探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 ,并提出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