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麦5311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于2009年以临汾5086为母本、临汾805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以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76~80 cm,穗长7~9 cm,小穗密。一般亩穗数40万~45万穗,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2~45 g。该品种群体大、抗冻性强、抗病性好、抗倒性强,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水地及黄淮北片同类生态区亩产500 kg以上的高产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4,(22):19-19
小麦品种——扬糯麦1号扬糯麦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属春性中熟糯小麦品种。该品种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绿,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春性强,抗寒性偏弱。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穗数较多,每亩有效穗32万~33万;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穗型较大,平均每穗37~40粒;籽粒较小,千粒重40~41克;感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不抗黄花叶病;成熟期比扬麦16略迟,熟相较好。2009~2011年平均亩产475公斤,丰产稳产性好。为保证小麦品质,大田生产行距应适当加大,1以25厘米为宜。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业科学》2001,(8):32-32
品种来源 :济麦 1号是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 73 1 42 9A/70 2 5//郑州 82 1为母本 ,以豫麦2 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弱冬性、中熟品种。幼苗直立 ,长势强 ,株型紧凑 ,株高 80 cm,抗倒伏、抗干热风 ,耐旱、耐寒 ,分蘖成穗率高 ,根系活力强 ,后期功能叶持续时间长 ,成熟落黄好 ;穗长方形 ,籽粒白色 ;亩成穗数 42~ 45万 ,穗粒数 3 5~ 40粒 ,千粒重 43 g;抗纹枯病、白粉病。品质达中筋标准 ,适宜作面条、馒头。产量表现 :1 996~ 1 997年参加河南省预备试验 ,产量为 56 6 .1 kg/亩 ,比对照豫麦 2 1号增产8.56 % ;1 …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3,(21):19-19
小麦品种——扬糯麦1号 扬糯麦1号春性强,抗寒性偏弱;株型较松散,抗倒性好,分蘖力中等,穗数较多,每亩有效穗327Y~33万;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穗型较大,平均每穗37~40粒;籽粒较小,  相似文献   

5.
超大穗小麦在新疆的试种表现张淳,王建中(新疆农科院科管处,乌鲁木齐,830000)陕西省咸阳地区农科所培育的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穗大、粒多、产量高,抗倒伏性强,近年来我国北方麦区纷纷引种试种,我们也于1993年从该所引进这一品系和大穗麦...  相似文献   

6.
<正> 豫麦18号,原名矮早781,是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郑州761作母本、偃师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一、豫麦18号主要特征特性豫麦18号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株高8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卵圆形,半角质,蛋白质含量13%以上,千粒重42克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群体弹性大,自身调节能力强,稳产性好,株形紧凑,上部叶片小而  相似文献   

7.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两品种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kg/667m2和379.1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相似文献   

8.
周麦17号     
1特征特性①半冬性,抗寒性好,耐倒春寒。②矮秆(株高70厘米左右),抗倒性强。③株型较好,不炸垄,适合间作套种。④分蘖力强,成穗数较多,并且穗较大,结实性好,穗层整齐,产量三要索较为协调(一般亩成穗40万穗左右,穗粒数在35粒左右,千粒重在45克左右)。⑤高抗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抗旱,抗干热风。⑥早熟,落黄好,较豫麦18号早熟1~2天。⑦籽粒白色,粉质,粗蛋白含量为13.37%,湿面筋含量为25.80%,稳定时间为1.30~2.50分钟,容重为780克/升,黑胚率低,出粉率高,面白好吃。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1,(6):21
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2号山农优麦2号属弱冬性,中熟。幼苗匍匐,叶片较宽,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饱满度较好。两年区试平均亩穗数35.3万穗,穗粒数30.2粒,千粒重45.8克。抗旱性鉴定为3级,中等。抗倒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慢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感黄矮病。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3.6公斤。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扬辐麦4号产量构成要素及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单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它对产量的效应大于每公顷穗数;扬辐麦4号稳产性好,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年度间变异小,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强;扬辐麦4号适应性广,增产点率80%,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均在6 750 kg/hm~2以上,连续两年均是参试12个品种(系)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专家大田测产有关资料,对皖麦2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皖麦29的产量变异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引起;皖麦29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贡献大小的排列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皖麦29每公顷6750kg以上的产量结构为:穗数600~675万/hm2,平均每穗30~33粒,千粒重42~43g。同时指出为达到上述群体结构,皖麦29在高产栽培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整地播种。要深耕,打破犁底层后细耙,没有明显坷垃,使土壤上松下实,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江苏苏北地区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的中穗型品种烟农19、苏徐2号或者用大穗型品种淄麦12、烟辐188等较为理想的强筋小麦品种。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的最佳播期可推迟至10月15-20日:冬性较弱的品种可在日均温在14~16℃时播种,在适期内迟播、  相似文献   

13.
温麦18号(原名温9629)是温县农科所以豫麦21号为母本、豫麦4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低秆、大穗、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耐寒性好、抗病耐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合黄淮冬麦区中、高产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4.
濮麦9号系濮阳农科所1994年用徐州174×内乡183的F1代作母本,豫麦24号作父本复合杂交,经多年单株选择,于2000年选育而成。2004年河南省审定,2005年国家审定。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长芒、白壳、白粒,棍棒形穗。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成穗数多。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株高75cm上下,茎秆弹性好,抗倒状;株型紧凑,穗层厚,穗大小较均匀,小穗排列紧密。结实性好,穗粒数多;旗叶短宽、上冲,根系活力强,较耐旱、耐瘠。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41万~45万,每穗39~42粒,千粒重38~42g),丰产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5.
皖麦19是宿县地区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干热风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良好的品种特性,穗多千粒重高,抗病性强,增产幅度达4.24%~9.44%。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其组合为:豫麦52变异株/豫麦18变异株.2007年1月获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公告号为:CNA003422E.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6. 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势较壮,叶片短宽,色浓绿,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适中,亩成穗数较多,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旗叶平展,叶色深绿,穗下节长,结实性好,中后期长相清秀,成熟落黄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饱满度好,千粒重45~50g,容重800g/L左右.该品种成产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籽粒外观亮,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7.
长麦3809是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选育的节水耐旱、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 2021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层整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后期灌浆快,落黄好,丰产性好。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长麦3809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为小麦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品种选择选择对路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是优质小麦栽培的关键,667平方米产量在400~500千克以上的小麦应选择综合性好,抗病较强的、适应早茬种植的半冬性品种,如新麦18、周麦16、周麦9号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穗多、株高适中、抗倒、旗叶上冲、穗位整齐等;适于中晚茬种植的春性品种为豫麦70、豫麦18、新麦11、偃展4110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生长势强、成穗率高、灌浆快、落黄好等特点。2提高播种质量整地,耕深25厘米,疏松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为保苗全、齐、匀、壮奠定基础。播期,按照品种特性适时播种,不然会影响冬前壮苗的形成。早茬品种10月5…  相似文献   

19.
冀中麦区小麦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近年来石家庄市的气温波动特点,并结合地力提高和小麦生长发育等特点,提出了石家庄及冀中麦区常规播种量的适宜播期应为10月5~13日。部分麦田可以通过增加播量,选择单株成穗率高、分蘖力强的品种来适当推迟播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新麦36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15—2016、2016—2017年度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生产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区域试验和变异分析中新麦36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和总影响都最大,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结论]该研究可为新麦36的高产栽培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