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分析评估猪重大疫病发生风险,为防控决策提供基础依据。依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通过调查分析、资料检索和专家论证,筛选确定风险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设置风险指标权重;依照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根据概率论运算法则和数理统计加权综合法,建立评估模型;依据综合评估原理和运算法则,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综合估算系统。通过研究,建立了由评估指标结构框架、指标权重系数、指标量化评价标准、评估数学模型、综合估算系统和风险等级标准组成的,适合柳州当地实际的区域性、内源性猪重大疫病风险评估体系。应用表明,建立的猪重大疫病风险评估体系可从时间、空间、水平三方面评估风险,应用于基层防控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食品中毒事件的频发,人们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生猪屠宰由于环节较多,容易造成污染,是造成猪肉产品污染的源头。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外多采用风险评估(即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及风险特征描述)对屠宰环节中沙门菌污染的风险大小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沙门菌污染风险。我国由于风险评估起步较晚,关于沙门菌的风险评估很少,目前也在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论文对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的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生猪屠宰污染严重的环节提供降低污染的有效措施,并为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风险分析模型对疫苗微生物及环境释放进行安全性研究,明确地描述了鉴定和评估潜在安全风险的方法,提交风险分析报告,以确保新的试验性兽用疫苗的安全性。试验性兽用疫苗的风险评估包括:安全危害的鉴定、释放评估以及对动物、公共卫生或环境的安全风险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乳制品安全广受人们的关注,而生鲜乳是生产乳制品的原料,其质量安全是保证乳制品安全的基础。风险评估技术是评价安全风险的系统工具,在评估食品安全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国内外对生鲜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化学危害物与生物危害物的暴露评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希望对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预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猪肉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危害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猪肉安全风险问题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此笔者介绍了猪肉供应链的结构,构建了猪肉供应链二级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将猪肉供应链风险分为四个层级,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解析,得出猪肉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风险爆发指数,并指出屠宰加工环节和物流储运环节是猪肉供应链安全风险高发区,是应该重点监控的环节,为猪肉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动物疫病风险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病因学理论和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机理,探讨了动物疫病的宏观风险结构和微观风险结构。分析了包括病原危险性、宿主易感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动物疫病风险宏观结构以及包括病原风险、遗传性宿主风险、获得性宿主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政策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和畜牧业发展风险等因素的动物疫病风险微观结构。为深入探讨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具体方法及防疫对策提供了总体研究框架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建立的"风险分级、量化监督、档案管理"监管模式为例,介绍了北京市动物卫生执法工作风险监管模式的建立与调整,提出了采用风险监管模式的建议,探索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立适当动物卫生监管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组织以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纷纷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展开了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并建立了快速信息共享、紧急预防、快速反应的风险预警体系。我国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预警方面引入了微生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大数据,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估要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平台,用以探索风险预警与交流机制等。我国食品微生物预警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仍存在数据缺乏标准化、预警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实现数据共享,并深入开展预警技术研究。本文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和开展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肉是一种重要的日常消费品,其质量安全制约着消费安全。消费者可以通过自身消费决策规避猪肉消费安全风险。消费决策依赖于消费者属性特征变量,特征变量的不同取值刻画了猪肉消费安全风险。文中利用粗集理论,对抽样数据提取了消费者决策规则和依赖属性,并通过对决策规则的分析,发现诱致风险的特征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猪肉消费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上海市非洲猪瘟(ASF)传入和发生风险,从养殖、流通、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对上海市ASF防控关键风险点开展了分析评估,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分析表明:生物安全水平低的规模猪场、携带ASF病毒的猪肉及其制品,以及"屠宰场—规模场"和"无害化处理场—规模场"风险路径是当前上海市ASF防控的关键风险点。为此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强化疫情排查,落实疫情报告义务;加强各环节监测和风险管理;压实防疫主体责任,提升区域性生物安全水平,尝试建设无疫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