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奶牛产奶量、增加奶牛养殖效益是每一个养殖户的目标。介绍了奶牛品种的选择、奶牛的日常饲养管理、加强对奶牛常见病的预防等提高奶牛产奶量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广大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奶牛养殖户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在生产实践中,很多奶牛养殖户缺乏科学饲养技术,如精料喂量过多或过少、饲料种类单一、缺少青绿多汁饲料等,导致泌乳奶牛产奶量下降,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建议泌乳奶牛在饲养管理中要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与夏季相比较,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冬天天气温度比较低,对奶牛的生产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农村个体的奶牛养殖户。因为个体的养殖户缺乏饲养管理的体系和经验,所以冬季奶牛产奶量的变化幅度较大。为了降低寒冬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本研究对论述了奶牛饲养管理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科学喂养、注意保暖防寒、延长光照时间、给奶牛喂温水、加强运动感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奶牛存栏数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不到50万头增加到了2008年的1200多万头。但是我国奶牛养殖总体仍表现为规模小、养殖分散,农村奶牛养殖户要提高牛奶产量和原奶质量面临两大难题:一、优质的青贮饲料来源。研究表明,饲喂青贮玉米比饲喂玉米干秸杆产奶量可提高25.4%,但是传统的青贮制作需要一定的收获机械和设施,而我国农村奶牛养殖户现还无法达到这些条件;二、先进的饲养技术。全混合日粮技术有诸多优点,已成为未来奶牛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我国的农户TMR饲料制作所需的机械设备还是远远不能承担,而且生产好的全混日粮不能久存,24小时即发生变质,所以农户对TMR是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5.
乐都县现有奶牛518头,年提供鲜奶2200t,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饮食结构,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但由于奶牛养殖户的饲养管理不同。经济效益各有差异,特别是有一部分奶牛养殖户。缺乏养奶牛的基本知识,盲目购牛,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们对效益比较差的奶牛养殖户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经济损失比较严重,现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奶牛养殖业在我国奶牛主产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主产区饲养的奶牛20头以下的专业户和散养户,占奶牛总存栏量的70%以上,农村奶牛养殖业的饲养状况还存在的许多不足。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农户饲养奶牛在我国奶牛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和经济地位,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及地位1.1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基本状况纵观我国奶牛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由国营农牧场的集中饲养,逐渐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养殖场、养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奶牛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户养奶牛发展更快。但是,随着分散的户养奶牛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庭院养殖模式已很难适应奶牛生产发展的需要:户养奶牛因饲养场地受限而影响了奶牛数量的增加;庭院养殖缺乏统一的科学饲养技术指导,奶牛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较低,发病率较高;庭院养殖产生的污水、粪便无处排放,造成庭院和村庄环境卫生差,而且牛奶的卫生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提出“奶牛集中饲养、集中收奶、分户管理模式”的课题。1做法及措施2000年1月~2001年12月于莱西市夏格庄镇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饲养不足5头的奶牛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奶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饲养奶牛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有些养殖户因奶牛数量少,进而饲养管理粗放,导致养牛效益不好。通过深入村屯开展饲养奶牛效益调查,对个体养牛户如何加强饲养管理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京郊的奶牛养殖合作社一般以自然村为区域,由同一个自然村内的奶牛养殖户组成。目前较典型的是延庆的大柏老村奶牛合作社和小幸庄奶牛合作社。到1999年底,全市共有奶牛养殖户2616户,共养奶牛24898头,其中成乳牛为14952头,占全市成乳牛总头数的41.l%。其中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为126户,占全市奶牛养殖户的4.8%,户均饲养奶牛9头,共饲养奶牛1134头。1运行概况1.1技术服务与销售服务机制 合作社为奶牛养殖户提供配种服务,冷冻精液来源于北京奶牛研究所的种公牛站,每头份10元,向每户收取服务费…  相似文献   

10.
奶牛养殖专业户包括农村养殖专业户与大中城市(郊区)养殖专业户2种形式,是黑龙江省奶牛饲养的主体,饲养奶牛的年存栏数、牛奶产量也超过总量的50%。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奶牛的养殖正向规模化饲养模式逐步推进,散养户的数量大大减少,规模化饲养可以在疾病发生时更有效的进行防控,同时也会降低养殖的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我国奶牛的养殖模式虽然已经在逐步转变,但规模化养殖场多由散养户逐步转变而来,其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知识,进而导致了奶牛的生产性能不能完全发挥。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效益的提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最近笔者对河北省农村的奶牛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奶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良种化程度低和技术落后导致奶牛单产水平低、利用年限短、原料奶质量差、疾病发生率高、经济效益低。一些奶牛养殖户在奶牛饲养、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误区.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奶牛养殖在我县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良好,饲养量和奶牛专业户在不断增加。受三鹿事件的影响,全国奶产业处于低迷期,严重影响奶牛产业的发展,加之我县广大养殖户原来未从事过奶牛的专门化饲养,经验缺乏;或虽从事过,但饲养方法需改进以及良种不良养的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安全生产,使饲养成本降到最低,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结合我县奶牛生产现状及养殖经验,认为提高奶牛“三率”,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现浅谈如下几项措施,供奶牛养殖户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西宁市畜禽规模养殖发展很快,出现了很多由多种形式组成的集约化的规模养殖企业和养殖户。2005年西宁市现有规模养猪户216户,年饲养生猪45698头;规模奶牛养殖户96户,年饲养奶牛2755头;规模肉牛养殖户45户,年育肥肉牛4600头;肉羊养殖户104户,年育肥肉羊25418只;规模养鸡户13户,年饲养鸡13280羽;狐、犬、鸽等经济动物养殖户34户,饲养各类经济动物27694头只。规模养殖已成为西宁市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规模养殖防疫,高度重视疫病防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防疫质量是保证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规模养殖中应当采取以下综合性措施,才能提高防疫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由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奶牛养殖不断升温。但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经验不足,疫病防治能力不强,加上其它原因导致了奶牛利用率低,饲养成本高,发病率高,淘汰率高,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影响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根据调查结果看,部分养殖户收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个别养殖户却处于微利、持平甚至亏损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奶牛饲养户在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以及在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误区,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军  何涛 《北方牧业》2007,(11):21-22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奶牛养殖数量快速增长,但大多数奶牛养殖户由于缺乏饲养奶牛的常识和经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产奶量低、疾病多等),使饲养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为了帮助广大缺少实践经验的用户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就奶牛生产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仅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绿色生态奶牛小区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十分迅速,兴起了饲养奶牛的高潮。奶牛饲养经历了“户有户养”到“公司+农户”的历程,奶牛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为了解决奶牛散户饲养暴露出的弊端,比如饲养技术不规范,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奶质量难以保证,环境污染不易解决等问题,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应运而生,并且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9.
薛华 《北方牧业》2007,(4):20-20
<正>在奶牛饲养管理中,掌握奶牛的正常生理指标,及时发现疾病、及时预防是确保奶牛养殖安全和提高饲养效益的首要条件,也是奶牛养殖户必须具备的饲养知识。现将奶牛的主要生理指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奶牛养殖已成为很多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奶牛养殖户的走访调查发现,由于大多农村奶牛养殖户养殖规模偏小(3-10头),普遍采用拴系饲养,奶牛缺少运动,营养不合理,造成特别是三胎以后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较高(30%-70%),产奶量严重下降,甚至使有价值的奶牛过早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