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红提葡萄幼果期,分别用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40~100 mg/kg、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30 mg/kg、2%赤霉酸A4+A7可溶液剂30 mg/kg药液及清水(对照)浸渍处理果穗。收获期调查结果表明: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可促进红提葡萄果粒生长,果形指数稍低于清水对照,增产率、总糖含量与处理浓度成正相关,综合品质以60 mg/kg处理的最好,其次是50 mg/kg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显著高于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和2%赤霉酸A4+A7可溶液剂。综上,可以用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50~60 mg/kg药液处理红提葡萄果穗,施药适期为幼果横径10~15 mm(谢花后20~25 d)。  相似文献   

2.
探讨赤霉·氯吡脲复配药剂对葡萄果实的调节作用及适宜用量,为农业生产上应用其提质增产提供数据支撑。以清水、赤霉酸、氯吡脲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赤霉·氯吡脲浸果,研究葡萄坐果率、果形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探讨赤霉·氯吡脲复配药剂在葡萄生长调节上的适宜用量。结果(1)赤霉酸、氯吡脲单独浸果可显著提高葡萄坐果率,增加果穗长度,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实产量,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2)氯吡脲浸果对葡萄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促进作用小于赤霉酸处理。(3)赤霉·氯吡脲浸果处理,葡萄坐果率提高24.4%~29.7%,果实横径、纵径增大,小区产量提高10.1%~22.2%。(4)不同浓度赤霉·氯吡脲处理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7.2%~10.9%,含糖量增加8.6%~15.3%,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1.3%~16.9%,可明显改善葡萄品质。(5)赤霉酸和氯吡脲复配对葡萄果实的增产、提质作用优于二者单独处理,中等浓度复配效果较优。表明赤霉酸与氯吡脲复配有利于促进葡萄坐果,增加果实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农业生产中,推荐使用1.2%赤霉·氯吡脲复配制剂,葡萄谢花后生理落果初期浸果浓度为40m...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和苄氨基嘌呤对柑橘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柑橘开花期喷1.8%苄氨基嘌呤(10 kg.hm-2)和20%赤霉素可湿性粉(1.5 kg.hm-2)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种药液各喷1次(开花和坐果期,间隔15 d)的处理产量最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和含糖量均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如2药液混用(用量减半)喷1次,其产量和品质次之,单用赤霉素产量虽增加,但品质下降。苄氨基嘌呤和赤霉素联用,可达到增产和增加营养,改善口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1.8%苄氨基嘌呤·赤霉酸A4+ A7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8%苄氨基嘌呤·赤霉酸A4+A7水分散粒剂能提高黄瓜的坐瓜率和单果重,增产率18.21% ~42.98%.对黄瓜果实Vc和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无不良影响,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1%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4%赤霉酸乳油作对照药剂,研究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对黄瓜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对黄瓜具有较好的生长调节和增产作用,4个不同施药剂量均能有效促进黄瓜生长,增强黄瓜抗逆能力,减少畸形瓜形成,提高品质和商品价值,增产幅度达15.23%~17.76%。  相似文献   

6.
采用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芸天力(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配合施用,进行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增产提质试验,为提高柑橘坐果率、产量、品质及减少农药用量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和现场示范。结果表明,杀菌剂+0.01%芸天力对防治柑橘病害的增效作用明显,能提高柑橘坐果率,增加果数、单果重和产量,提高品质,减少农药用量,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光果动力1.产品性能该产品是由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和苄氨基嘌呤复配而成,施用后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促进作物花芽分芽、分化,花茎伸长,幼果细胞分裂,细胞膨大,单性结实、果实生长,叶片增大,从而达到提高座果率、保花保果、增产的效果。2.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福清市融城镇的水稻种植基地,以水稻品种"佳优164"为对象,研究80%赤霉酸可溶粒剂、4%糠氨基嘌呤水剂和0.4%芸苔素内酯-赤霉酸水剂3种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情况,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80%赤霉酸可溶粒剂2 500~3 333倍液、4%糠氨基嘌呤水剂600~1 000倍液和0.4%芸苔素内酯·赤霉酸水剂800~1 200倍液的提高效果均较好,成本适宜,无药害产生,对水稻安全;同时,要及时抓住施药适期,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时使用,进一步提高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享有“热带果王”之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噻苯隆(thidiazuron,TDZ)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研究了 0.2% 噻苯隆可溶液剂提高芒果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的效果。【方法】在芒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不同质量分数(1.67、2.50、3.33、5.00 mg/kg)的 0.2% 噻苯隆可溶液剂,测定其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喷施 0.2% 噻苯隆可溶液剂芒果单株产量增加 44.92% ~ 55.60%,果实质量增加 43.63% ~ 53.04%,果实横径增大 7.52% ~ 9.83%,果实纵径增大 27.53% ~ 33.28%,果肉可溶性物含量增加 5.66% ~ 8.12%,维生素C 含量增加 10.66% ~ 14.04%,含糖量增加 6.71% ~ 14.20%,可滴定酸含量下降 10.39% ~ 18.42%。与对照药剂 0.003% 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比较,果实产量、质量和果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均远远超过农业农村部鲜芒果优等品标准。【结论】0.2% 噻苯隆可溶液剂对芒果产量及品质有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当药液剂量达到 3.33 mg/kg 时,芒果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无显著差异,因此推荐生产中使用 0.2% 噻苯隆可溶液剂的适宜浓度为 2.50~3.33 mg/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情况,选择赤霉酸、多效唑、萘乙酸、氯吡脲、芸苔素内酯、乙烯利、噻苯隆、苄氨基嘌呤、复硝酚钠、单氰胺等10种田间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调查对象,在中国农药信息网进行检索,采用计量学方法从登记企业分布、登记作物、登记原药及制剂、登记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区、西南区、华中区,3个地区共登记产品320个,占73.73%。其中江苏省、四川省和河南省登记数量居前3位。登记作物中,水果、农作物、蔬菜、其他作物分别以葡萄、棉花、番茄、烟草和橡胶树为主。登记原药和制剂方面,除苄氨基嘌呤以复配剂为主外,均以单剂为主。登记剂型共21种,以水剂、可溶粉剂、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液剂为主,其余16种剂型登记数量均在6%以下。就单个药剂登记剂型而言,复硝酸钠、单氰胺、乙烯利、萘乙酸和芸苔素内酯以水剂为主,氯吡脲和苄氨基嘌呤以可溶液剂为主,多效唑以可溶粉剂为主,噻苯隆以可湿性粉剂为主,赤霉酸以乳油为主。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两年应用当前常用的激素和微肥进行保花保果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类的GA3、2,4-D、KT-30均能明显提高梨树坐果率,但梨树对2,4-D敏感,生产上对其浓度不易掌握,GA3两种浓度(66.7 mg/kg、200.0 mg/kg)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均不宜推广;KT-30浓度过低(5.0 mg/kg)或过高(20.0 mg/kg)对提高梨坐果率的效果均不理想,10.0 mg/kg效果显著,对树体无不良影响且对果实品质影响小。微肥类的植物动力2003、奥普尔、多微高效复合肥对提高梨坐果率均有一定效果,且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促进树体生长发育,生产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蜜蜂授粉对豫东地区设施大棚西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植物生长调节剂CPPU(氯吡脲)为对照,研究分析了蜜蜂授粉、人工授粉、生长调节剂CPPU处理3种授粉方式对西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蜜蜂授粉的西瓜商品果率达到了95.02%,较用生长调节剂CPPU提高10%;商品果亩产量3 390 kg,较CPPU处理提高13.64%。采用蜜蜂授粉处理的西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了12.15%,显著高于用生长调节剂CPPU处理的西瓜果实,但与用人工授粉方式处理的西瓜果肉之间无明显差异。采用蜜蜂授粉坐果的西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口感最佳。由此,在全光照大棚栽培条件下采用蜜蜂授粉时西瓜的商品果率、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可替代人工授粉和使用生长调节剂CPPU处理,值得在豫东地区全光照大棚西瓜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辣椒落花及其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辣椒植株开花期间,用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廷40000倍液、50000倍液及NAA 50mg/L液喷花,其座果率、每100个果重及产量均比对照清水喷花或其它处理显著增加,其中用爱密廷50000倍液喷洒,辣椒座果率为86.5%,较对照提高17.7%;平均每100个果重2.41 kg,较对照提高了10.6%;产量3673.33kg/m2,较对照增加28.7%;苯酚类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喷洒植株,虽然也能提高辣椒座果率,但容易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平欧杂种榛的坐果率、生长量、光合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平欧杂种榛的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用CIRAS-2光合仪活体测定系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含量;用卷尺、游标卡尺测定新梢长度和基径;用电子天平和游标卡尺测定榛子果实品质(单果重、果仁重、果实纵径和横径).[结果]喷施150 mg/L的赤霉素坐果率达84.46;,较CK提高38.19;;新梢长度、基径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新梢长度长与CK相比增加113.41;;新梢基径与CK相比增加39.04;.喷施200 mg/L的多效唑,坐果率比CK提高23.64;,单株产量最重达2.10 kg,比CK增加176.31;.喷施500 mg/L的细胞分裂素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CK相比提高56.67;;喷施GA3100 mg/L叶绿素SPAD值在果壳膨大期和果仁膨大期均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星显著差异性,在果壳膨大期高于对照11.95;,在果仁膨大期高于对照10.09;.[结论]花期喷施GA3150、PP333200和BA500 mg/L,能显著提高平欧杂种榛的坐果率、叶片的光合特性,同时对新梢长度和基经均有所促进,产量增加,适宜在平欧杂种榛高效栽培技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柑橘合理的施氮量。[方法]以纽荷尔脐橙为供试品种,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施氮量0.315、0.450、0.585 kg/株,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柑橘农艺性状、产量、果实商品性、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氮肥可提高柑橘农艺性状,使平均单株果数增加44.6~66.2个,平均单果重增加13.7~27.3 g,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增大1.9~3.7、2.9~4.0 mm;可提高柑橘产量,增产率为21.94%~57.99%;特等果和一等果重量明显增大,增幅分别为14.93%~27.62%、38.91%~42.58%;随着施氮量的增大,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反而有所下降。[结论]综合柑橘的农艺性状、产量、商品性及经济效益,适宜的施氮量为0.450 kg/株。  相似文献   

16.
以红花国槐‘姹紫1号’(Sophora japonica‘chazi 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6-苄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姹紫1号’增殖培养基的不定芽增殖率、组培苗苗高增长量的影响,遴选红花国槐‘姹紫1号’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对不定芽增殖率影响最为显著,萘乙酸与吲哚丁酸的交互作用对不定芽增殖率影响显著;吲哚丁酸质量浓度对苗高增长量的影响最为显著,6-苄氨基嘌呤与萘乙酸的交互作用、萘乙酸与吲哚丁酸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增长量的影响显著。增殖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1.96mg/L、萘乙酸质量浓度0.45mg/L、吲哚丁酸质量浓度0.54mg/L;红花国槐‘姹紫1号’增殖培养基的不定芽增殖率为420.31%,苗高增长量为6.08 mm。实际测量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红花国槐‘姹紫1号’增殖培养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辣椒在遭受轻度干旱胁迫时适宜于开花坐果期应用的抗旱效果好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合适的浓度,以辣椒品种软皮230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0.1%24-表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S-诱抗素、5%糠氨基嘌呤和4%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对辣椒生理活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喷施上述5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都可以提高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净光合速率增加最多的前2个处理为A2(0.1%24-表芸·三十烷醇2×10-2 mg/L)和C1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2×10-2 mg/L),分别比CK增加59.60%和52.10%,B1处理(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10-2 mg/L)的胞间CO2浓度增加最多,比CK增加12.85%,B1处理的气孔导度值最高,B1和C2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4×10-2 mg/L)的蒸腾速率最高;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叶片...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梨枣节水增产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旱作条件下梨枣坐果率低的特点,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梨枣节水增产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山地红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提供指导。【方法】以梨枣为试验对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陕北米脂县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赤霉素+多效唑(GA3+PP333)、萘乙酸(NAA)和芸薹素内酯(BR-481)在旱作(雨养)条件下对梨枣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芸薹素内酯、赤霉素+多效唑处理能显著提高梨枣的坐果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坐果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4.9%,77.6%,111.8%;122%,120%,118%;89%,94%,96%。3个处理的"效率型"真实节水量分别为2 546.4,2 523.9和2 498.3m3/hm2;萘乙酸处理使梨枣的坐果率、产量、耗水量和"效率型"真实节水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结论】陕北旱作条件下,喷施赤霉素、芸薹素内脂及赤霉素与多效唑混合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以通过提高梨枣果量和坐果率实现化控节水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节水增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选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玉米素、噻苯隆、赤霉·氯吡脲、苄氨·赤霉酸)探究对火龙果果实生长的影响,并观测果实的着色情况。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膨大期进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赤霉·氯吡脲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的横径及单果重,表现出良好的促长效果,玉米素、苄氨·赤霉酸膨果效果一般;玉米素不影响果实着色,但噻苯隆、赤霉·氯吡脲、苄氨·赤霉酸延迟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20.
振荡授粉器在保护地樱桃番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樱桃番茄花期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番茄振荡授粉器授粉、自然授粉(CK)3种处理,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对樱桃番茄坐果率、产量、品质、商品性等综合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授粉器处理植株坐果率、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自然授粉高7.7%、29.1%、4.1%,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差异不显著;落果率最低;商品果率较自然授粉高5.6%;两种处理方法的单果重均比自然授粉低,其中振荡授粉器处理仅低3.1%;振荡授粉器处理果实果色亮、熟性早,较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节省一半左右的用工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