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分行玉米收获机分禾器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验证4YZ-180型不分行玉米收获机分禾器对不同行距的适应性,进行了整机行驶速度、分禾器尖离地高度、分禾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分禾器对不同行距的玉米收获有较好的适应性,试验过程中没有玉米植株被推倒或折断.对3因素的主次顺序及因素与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玉米收获机作业时因素水平的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收获机分禾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刁培松  张道林  王洪涛 《农机化研究》2007,(11):145-146,149
分禾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对整机性能影响较大.一方面,要求分禾器具有扶禾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分禾器能够适应不同行距要求.分禾器直接决定着玉米植株能否被顺畅地喂入并导入到摘穗装置,完成摘穗工作.为此,通过对分禾器结构参数与玉米植株折断临界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分禾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分禾器的扶禾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玉米植株在喂入过程中折断与被推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小型玉米收获机分禾与摘穗装置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小型卧辊式玉米收获机分禾与摘穗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运用Pro/E建立了该机割台三维模型,运用ADAMS建立了其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分禾器与玉米植株以及摘穗辊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型分禾器形状和底面锥角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植株推倒严重,导致玉米秸秆不能正常喂入;同时给出了摘穗辊工作的最佳转速为800~1 000 r/min,最佳摘穗倾角为30°.  相似文献   

4.
<正>一、工作原理当玉米收获机沿行间行走时,分禾器将玉米植株引向摘穗部件,由拉茎辊中的导锥将其抓取,导入拉茎辊间隙中由拨禾链作用向后移动,同时左右拉茎辊反转,夹持茎秆向下运动,使整个玉米植株通过两摘穗板间隙,将果穗摘脱。摘脱的果穗再由拨禾链送入割台搅龙。割台搅龙将摘脱的果穗及断秸秆从左向右推送,输送到前升运器,在升运器链耙及拨草轮作用下未剥苞叶的果穗及断秸秆被向上输送,长的秸秆被升运器上部拉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2013,(15):124-125
Y210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约翰迪尔Y210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输送、剥皮、装箱、秸秆粉碎还田等全过程作业。Y210行距适应范围为600~700mm,Y215行距适应范围为500~600mm,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拥有广泛的适应性。割台采用卧式拉茎辊,板式摘穗机构,具有籽粒损伤小的优点,低倾角,适宜收获结穗高度低的作物和倒伏作物。偏置式设计,消除了收获刮碰邻行作物的风险。弧形流线板金罩板,加长型分禾器,减少果穗在割台表面堆积产生的损失和喂入不均现象,对倒伏作物增强分禾效果,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有限元方法在玉米联合收获机分禾器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应用。多体动力学分析数据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输入数据,利用静强度分析对分禾器结构进行优化。有限元分析方法不仅为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缩短了产品的验证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玉米收割机的株距的自适应能力、降低漏采率、提升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新的株距自适应玉米收割机,大大提高了玉米收割机的作业精度和效率。依据移动4G信号的传播特性,设计了玉米株距实时测量系统,针对中国4G现场测试环境,研究提出了一种电波传播特性测量与建模方法,结合高性能测试仪器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构建了3.5GHz测量系统。测量得到的株距量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单片机进行处理,对执行末端发出指令,调整玉米收割机割台分禾器的间距,从而可以对不同株距的玉米进行收割作业。对设计的玉米收割机进行测试发现:其株距自适应能力较好,可以随株距的变化自动调整分禾器间距,玉米穗的漏采率和破碎率较低,符合高精度作业玉米收割机的设计要求,为玉米自动化收割机械装置的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ADAMS的玉米收割机主要部件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散梁法建立玉米秸杆模型,利用UG建立分禾器和摘穗辊模型,导入ADAMS后添加相应约束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分禾器和摘穗辊参数设计的系列化,得到了满足实际需要的三维模型,缩短了开发周期,为新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机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割台间隙夹持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存在夹持均匀性和稳定性差,故障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输送效果好、可靠性高的间隙定位夹持输送装置。提出了玉米植株间隙定位夹持输送方式,分析了间隙夹持定位输送装置主要结构与运动参数的设计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夹持输送质量的3个主次因素依次为输送轨道间隙、夹持输送链速度和夹持输送链长度;确定A2B3C3为较优组合,即夹持输送链长度为130 cm、输送轨道间隙为3.1 cm、夹持输送链速度为4.5 m/s;在该条件下喂入姿态成功率为92.5%、断茎率为0.25%,输送过程稳定可靠,不存在堵塞问题,满足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单株玉米的株心识别是完成按株作业的关键,可用于对单株玉米进行变量施肥,提高施肥利用率。本文首先采用超绿因子增强苗期玉米植株,使玉米植株与土壤、阴影分离,将增强后的图像用Ostu法自动确定图像的最佳阈值,以便于在分割苗期玉米图像时不受阴影的影响,并能分割出苗期玉米植株。然后把分割的苗期玉米植株图像的亮度看作是一维坐标,绘制玉米植株的高程图,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在高程图呈现为集水盆形状。采用水平集确定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并对玉米植株中心进行定位,并结合分治法搜索玉米植株的极小值区域,降低了数据结构的规模。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识别率可达96%,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与可行性。另外,采用分治法与水平集法相结合确定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使该算法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该算法在田间作业时的鲁棒性。算法时间复杂度计算结果为O(lgn),能够满足田间作业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1.
玉米通用剥皮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重要部件——玉米剥皮装置通用性差等问题,设计了可更换不同辊型、调节转速以及调节两辊相对位置角的玉米通用剥皮机构。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剥皮辊配置形式、转速和两辊相对位置角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剥皮性能:玉米苞叶剥净率、籽粒破碎率、籽粒损失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组合方案:剥皮辊配置形式为螺旋橡胶辊与凸棱螺旋橡胶辊交替排列;剥皮辊转速为350r/min;两辊相对位置角为30°。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调质部件是玉米收获机的关键部分,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秸秆调质的效果。设计了新型秸秆调质装置,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建立工作部件数字样机和秸秆模型。搭建综合仿真分析平台,开展秸秆输送、调质运动过程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与物理试验过程一致,较好地再现了玉米秸秆在作业中的输送、喂入和调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世杰 《农业工程》2012,2(2):83-86
玉米秸秆收获机可在田间一次性连续完成玉米秸秆切割、整机输送、喂入、揉丝和物料收集等作业。该文主要介绍了4GRS-1000型玉米秸秆收获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切割器、转筒、揉搓机和揉丝机等关键部件结构及性能参数进行了设计,同时对机组前进速度、机具的稳定性做了一定的分析。该机可由36.7~44.1 kW拖拉机悬挂,揉丝长度可调整,田间性能测试表明,整机的性能参数满足了设计标准,符合青贮收获机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中国玉米种植模式、收获工艺及收获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中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历程和主要机型.阐述摘穗、剥皮及茎秆处理等通用技术与装置的特点,以及中国在不分行玉米收获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外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各玉米产区种植与收获特点,指出了中国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玉米联合收获装备.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机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设备,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玉米收获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掌握玉米收获机的质量水平,近两年山西省对部分在用的玉米收获机进行了两次质量调查,通过对玉米收获机产品的综合满意度、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售后服务状况(三性一状况)的满意度数据进行汇总测算,分析了在用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乔庆勇  张锋 《农业工程》2013,3(6):131-13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研究起步晚且发展缓慢,玉米剥皮是玉米机械化收获中最薄弱的环节。玉米剥皮机械的研发尤其是与玉米收获机相配套的剥皮机械,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有类型的与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的剥皮装置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开发一种5YPJ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剥皮装置,解决玉米联合收获机剥皮装置存在的玉米苞叶剥净率低,子粒损失率、破碎率过高的问题,并提高与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玉米收获机输送清选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而玉米机收环节一直是玉米机械化进程的瓶颈。玉米收获机输送装置易堵塞与清选不净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介绍几种收获机输送清选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4YZP-3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海地区和冬麦区玉米栽种特点,借鉴已有的经验,研制了4YZP-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并介绍了整体机型、传动系统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和技术特点。割台部分采用新型拨禾链分离装置,可将不对行玉米植株及时抓取并稳定送入到摘穗装置中;对剥皮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果穗剥净率,降低了籽粒破碎率和损伤率。田间试验和分析表明: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玉米收获机行业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邵珠山 《农业工程》2013,3(3):33-35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是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类型主要有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割台3种。介绍了作业注意事项、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的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不同环境因素下玉米收割机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生产要求,以期为用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