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鲁东南地区是山东省主要玉米产区,玉米又是该地区重要的食粮和饲料粮作物之一,常年播种夏玉米面积15.5万hm2,总产量105万t左右。2011年山东省莒县农业局以实施国家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区域内众多种粮大户参与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山东省粮王(玉米)大赛"活动,活动中莒县陵阳镇于家村农民于志廷以667m2夏播玉米917.5kg的产量,获得"山东省粮王(玉米)大赛"总赛区亚军、鲁南赛区冠军,并获价值4万元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的渍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淮北地区夏玉米主产县之一,渍害是影响这一地区夏玉米产量的主要灾害。夏玉米因受到涝渍危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直至失收。特别是1991年多雨年份,夏玉米的渍害尤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40万亩夏玉米受涝渍危害面积达15.3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9.3%,受渍减产30%以上的面积达8.7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占0.69  相似文献   

3.
姜涛 《种子科技》2011,29(9):38-39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最大集中产区,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依照传统的栽培方式,该地区夏玉米平均单产较低,高产玉米的增产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在黄淮海地区推行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良种的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油菜第一大省,川东南浅丘区是四川油菜主产区,接茬油菜的夏玉米生产对于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川东南浅丘区夏玉米生产现状,对该地区今后油菜—玉米轮作模式进行夏玉米生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短,自身调节能力差,要夺取夏玉米高产、稳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后期管理对产量形成影响更大.针对当前夏玉米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夏玉米大田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长清区夏玉米生育气候条件分析及农业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夏玉米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5年)的气候资料以及地形、土壤等数据,运用Kriging插值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GIS技术对长清区夏玉米种植的适宜性进行空间分布分析与精细化农业区划。结果表明:长清大部分农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于夏玉米的生长发育。长清区夏玉米种植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平安街道办事处、文昌街道办事处等部分地区;适宜区分布在崮云湖街道办事处、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等地区;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长清区的东南部地区。农业区划结果对本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和调整夏玉米种植规划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廊坊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廊坊地区夏玉米对气候变化的适宜程度,笔者对廊坊地区夏玉米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的气候适宜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气温适宜度最高,其次是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最低;所有生育期气温适宜度年变化均呈弱的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七叶—拔节、乳熟—成熟2个生育期的降水适宜度呈微弱上升趋势,其他生育期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间波动较大。气候适宜度因受降水的影响最大,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年变化趋势和降水适宜度相同,但年际间变化小于降水适宜度。对廊坊地区而言,气温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是适宜的,而降水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磷素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当前中国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磷素利用效率和影响因素,促进磷肥资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损失和污染,本研究通过收集198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夏玉米田间试验的文献,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磷肥试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获得了夏玉米的籽粒与秸秆产量及其比例,以及施磷量与籽粒和秸秆磷含量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夏玉米作物系统的磷素表观盈亏量呈线性增加,在施磷达到75 kg/hm 2时,磷素表观盈亏量为0。华北地区的夏玉米磷肥平均利用效率约为15%;增加氮肥施用量以及与磷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整体上,夏玉米对磷酸二铵的利用效率高于过磷酸钙;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以有效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夏玉米‘天泰60’品种的磷肥利用效率最高。在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选用磷酸二铵以及适合的氮肥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降低磷肥损失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鄂北岗地近20年来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2015年夏玉米面积11.159万hm2,总产61.4万t,每667m2产量366.9kg,比2005年面积扩大1.4倍,总产增1.2倍,单产减9.2%;比1955年面积扩大15.5倍,总产增11倍,单产减41%。探索分析了制约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不高不稳,年限间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以早熟玉米品种华美1号、登海518和中熟玉米品种登海605、郑单958为材料,分期播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2种熟期玉米生育期均缩短。6月17日播种比6月10日播种的早熟夏玉米产量略降低,播种期再推迟,早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中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均降低,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均减少;气象因子对早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土壤温度>日均温>降水量,气象因子对中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气温日较差>降水量。生产上,鲁南地区中熟夏玉米适宜播期在6月10日左右,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播期在6月10日至6月17日,夏玉米在麦收后应及早播种,为实现高产和子粒机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近35年湖北省低丘平原区玉米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欧  凌霄霞  张建设  张萌  马迪  孙梦  刘永忠  展茗  赵明 《作物学报》2017,43(10):1536-1547
利用湖北省低丘平原区8个长期基准气象台站35年(1980—2014)气象资料,对湖北省不同区域春玉米、夏玉米及秋玉米的需水量、旱涝发生频率及其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区域间差异较小,而不同种植季玉米间差异较大。秋玉米需水量显著低于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需水量与夏玉米相近,且三季玉米的需水量随年份呈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以鄂中地区需水量下降最多,平均达-18.62 mm(10a)~(–1)。鄂北、鄂中及鄂东南区域三季玉米播种-拔节阶段均以发生涝灾为主,其中重涝发生频率较高;鄂北及鄂中地区三季玉米拔节-完熟期主要以发生轻度干旱为主,尤其是灌浆期间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在鄂东南春玉米与夏玉米拔节-吐丝期间涝灾发生频率要高于旱灾,灌浆期间三季玉米均以旱灾较多,尤其是夏玉米与秋玉米旱灾要重于春玉米。各地区三季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旱涝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从降低旱涝胁迫风险考虑,建议鄂北地区主要发展夏玉米、鄂中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发展春玉米,适当控制秋玉米面积;三季玉米拔节前均要注意防涝,拔节后注意防旱。  相似文献   

12.
<正>6月底至7月上旬,鲁南地区陆续普降大雨,田间高温高湿,对鲁南地区的农作物生产产生严重影响。近日,又出现连日高温高湿气候,夏玉米生长大多处于小喇叭口期或大喇叭口期,在河东区、莒南县、郯城县等夏播玉米区,陆续发生一些病害和生长异常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未来玉米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高产创建主要技术路线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郸城县在2009年农业部安排的夏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落实了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了豫东地区连片(万亩)夏玉米每667m^平均产量707.5kg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4.
赵玉花 《种子科技》2017,(4):119-1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玉米的产量会受到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通过试验的形式,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发现两者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影响都十分显著,并确定出在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氮肥的施加量以及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正>麦茬夏玉米即麦收后铁茬抢时播种的玉米。近年来,不少农民由于对麦茬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掌握得不好,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我区麦茬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增产综合指标和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增产综合指标和技术措施吴智泉,路金双(河北省衡水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053000)杜新红,杨子良,吴志强(阜城县农技推广站)(衡水地区农业学校)我们于1989~1993年针对本区自然资源特点,粮食生产条件和夏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提高周年产量。通过在冬小麦季设置"三窄一宽"(14+14+14+20 cm)和"四窄一宽"(10+10+10+10+22 cm)2种行距配置,夏玉米播在前茬小麦的宽行,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群体质量、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冬小麦等行距种植(15.6 cm)相比,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机播夏玉米的出苗率明显提高,六叶展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表现较好,整齐度明显提高;2种行距配置处理夏玉米的穗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6.7%,产量增加10.2%,13.0%,周年产量分别增加5.76%,5.29%。因此,适当改变行距不会导致冬小麦产量降低,反而有利于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的提高,提高夏玉米及周年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突发二点委夜蛾虫害,表现为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为害程度重,对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当前正值玉米5~7叶期,也是该害虫发生和防治关键时期。为有效控制危害,保障玉米生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普洱市夏玉米单产,从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技术角度,对普洱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结实不良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问题。从品种和环境条件,尤其是高温低湿和连阴雨形成的低温寡照两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2016年度沧州地区夏玉米结实不良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近年来该区夏玉米结实不良的形成原因,对制定防御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