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气调环境对冷藏和货架期间早生新水’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其适宜的气调贮藏技术参数,对其冷藏和货架期间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糖、酸、叶绿素含量及果皮色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冷藏60d,货架期3d,对照果实果皮和果心出现褐变,固有风味降低。处理Ⅴ的梨果实冷藏和货架期间果皮、果肉和果心严重发黑、果肉呈水渍状,果皮有汁液溢出。适宜比例的O 2、和CO 2气体配比组合可抑制冷藏和货架期间果实糖损耗和果实褐变。综合得出:1% CO2、8% O2 和92%N2 的气体配比(处理Ⅲ)可显著降低冷藏期间果实带皮硬度的下降速率,抑制果实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的降解、以及果实果皮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b的降解或氧化,延缓果实褐变,较好的保持果实固有风味;较好地保持货架期间胚乳的完整、色泽和果实固有风味,抑制果肉褐变。1% CO2、8% O2 和92%N2的气体配比结合温度为1±0.5 ℃、相对湿度为80%-85%的冷藏参数,可使果实的冷藏期延长至60d,货架期3d。  相似文献   

2.
以华山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普通PE膜(ck)、CO2高渗出保鲜膜(PEⅠ)和微孔保鲜膜(PEⅡ)包装对冷藏和模拟货架期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山梨对CO2敏感,高于1%的CO2会加重果心褐变;普通PE膜包装果实的硬度和TSS含量明显较低,果心和果柄褐变程度较高,果皮褐变较严重,不利于华山梨品质和商品性的保持;CO2高渗出保鲜膜(PEⅠ)和微孔保鲜膜(PEⅡ)包装由于对气体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果实果心和果柄褐变程度较轻,两种处理保鲜效果相近,适宜华山梨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金梨长期贮藏期间容易发生果肉软化和果心褐变的问题,研究1-MCP(1.0μL/L)、CO2高渗型PE薄膜(15μm厚)包装(MAP)和乙烯吸收剂(EA)单一或复合处理对0℃下贮藏200 d期间黄金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MAP+EA三者复合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可显著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细胞膜透性和果心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保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减少果心褐变的发生。表明采后黄金梨冷藏之前采用1-MCP+MAP+EA三者复合处理的方式,能达到改善黄金梨冷藏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圆黄梨、黄金梨和丰水梨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梨品种在-1.5℃条件下贮藏易发生冷害,1.0mL/L1-MCP处理果实冷害率较高;0.5mL/L1-MCP处理能明显地降低0℃和1.5℃条件下果实的果心褐变指数和果实腐烂率,贮藏期可达120天以上;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5℃条件下果实作用效果较明显,但只能应用于短期贮藏(60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将寒富苹果分别置于10组不同比例O2和CO2的气调装置中(对照是流动的空气),在0℃条件下贮藏60d.研究不同气调参数对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贮藏果实的硬度虽然保持较好,但是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CO2伤害,当环境中的CO2浓度〉1%时,果实NCO2伤害而产生褐变。VC含量减少,电导率上升。总体品质下降,然而对照果实始终未发生褐变的现象。说明寒富苹果是不耐CO2气体的苹果品种,贮藏期出现的果实褐变是由CO2伤害造成的。因此,寒富苹果在贮藏时.应及时通风换气.如在贮藏中采用塑料袋包装,应避免扎口,防止果实产生CO2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酥梨为试材,研究了(0±0.5)℃条件下不同O2浓度梯度和CO2浓度梯度的气调贮藏对酥梨采后生理及果实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当CO2浓度为0%时,随着O2浓度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酥梨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酚类物质的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及色泽的转黄;但当O2浓度为1.5%时,会对酥梨果实造成伤害,引起多酚氧化酶活性上升,果心褐变指数升高;当O2浓度为5%时,CO2浓度的升高有效保持了果实的硬度、色泽;但当CO2浓度为8%时,会导致酥梨果实相对电导率增幅加大,果心、果肉酚类物质氧化加剧,果心褐变指数升高。综上所述,酥梨适宜的气调指标阈值为CO2<2%,O2为3%~5%。  相似文献   

7.
贮藏温度对黄金梨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5℃、0℃、1.5℃和5℃贮藏温度对黄金梨采后品质和果心褐变以及软化、衰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金梨在5℃下只能短期贮藏(<60d);0℃和1.5℃果实贮藏期为120d左右;-1.5℃贮藏180d 能明显抑制果实腐烂率,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但冷害果率达20%,未发生冷害的果实风味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8.
1-甲基环丙烯与乙烯吸收剂对黄金梨防褐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 ℃条件下0.5 μL/L和1.0 μL/L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CP)与乙烯吸收剂(1小袋以及2小袋)不同处理对微孔保鲜袋包装的黄金梨防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5 μL/L和1.0 μL/L 1-MCP处理均有效抑制了贮藏期内果实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降低了果心酚类物质、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PPO活性的上升,延缓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减轻了果心褐变,但1-MCP处理均对果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贮藏210 d时产生果肉褐变;乙烯吸收剂处理可避免1-MCP对果实的伤害,其中乙烯吸收剂2小袋处理可使果实贮藏至240 d。  相似文献   

9.
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理能显著地降低黄金梨果实呼吸强度,降低黄金梨果实冷藏期间的乙烯释放量。0~1℃贮藏180天+20℃7天或20℃30天,明显地延缓黄金梨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果实外观、风味的保持和梨果柄保绿。1-MCP处理对黄金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效果较为明显。1-MCP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可完全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但可能会增强果实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生理及保藓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O(1-Methylcyclopmpene)处理能显著地降低黄金梨果实呼吸强度,降低黄金梨果实冷藏期间的乙烯释放量.0~1℃贮藏180天+20℃7天或20℃30天,明显地延缓黄金梨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果实外观、风味的保持和梨果柄保绿.1-MCP处理对黄金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效果较为明显.1-MCP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可完全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但可能会增强果实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荞麦产业发展、品种改良方向及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消费量呈增加趋势,但荞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产量低、品种改良难和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因此广适、高效、优质和高产等特性是荞麦品种改良的目标,传统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是未来荞麦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宁夏荞麦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荞麦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其开发与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宁夏荞麦发展对策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EMS诱变剂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浓度对苦荞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快苦荞品种改良的进程。本研究以‘川荞1号’、‘川荞2号’和‘川荞3号’3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使用EMS对苦荞种子进行诱变。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EMS(0.4%,0.8%,1.2%,1.6%)处理苦荞种子,相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进行5次重复,室内调查萌发指标以及移栽后观察记录诱变植株的田间相关性状。结果显示:EMS除了对苦荞茎粗有一定的促进以外,随EMS浓度的增加,苦荞各品种全生育期延长。EMS对苦荞发芽率、根长、芽长、种苗鲜重、田间成苗率、株高以及产量方面影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个指标呈递减趋势。说明EMS对苦荞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合苦荞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田间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等方面考虑,综合得出EMS诱导苦荞适宜浓度为0.8%~1.2%。本研究为苦荞EMS诱变提供诱变时间和适宜浓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在开花期对大田苦荞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2.5、5.0、10.0和20.0mg/L),分析在喷硒后5、10、15和35d地上部干生物量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子粒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Se1(2.5mg/L)水平下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苦荞地上部干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2)在Se2(5.0mg/L)水平下能够显著提高苦荞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为13.49%;(3)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苦荞子粒硒含量,子粒硒含量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0.8%~4.2%。综上,适量外源硒能够促进苦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5.
荞麦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食品及食疗作物的普遍重视,荞麦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荞麦生产体系成为荞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介绍了我国荞麦目前的生产概况,重点综述了荞麦在播期、密度调节,施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的栽培技术,阐述了荞麦在逆境胁迫和光合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荞麦的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荞麦适应性广、种质资源丰富,是一种药食同源作物,其籽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荞麦籽粒由胚、胚乳和外壳构成,外壳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和糖,导致脱壳困难,这一性状严重制约着荞麦加工产业的发展,因此培育易脱壳种质资源是荞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荞麦种壳的形成和开裂受遗传和环境共同调控,为了充分了解影响荞麦脱壳的因素,本研究归纳了不同荞麦种壳的组成及细胞排列方式;总结了酶在种子壳裂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蜡质角质层在种子外壳脱落过程中的功能;分析了转录因子对壳发育的调控。本研究同时指出了薄壳和厚壳荞麦种壳发育和裂壳性状的主要差异及其关键候选调控基因,为脱壳关键调控基因克隆和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荞麦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荞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也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通过分析中国荞麦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荞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荞麦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荞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通过品种改良、结构优化、改善品质,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荞麦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建立荞麦出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L. M. Guan  T. Adachi 《Plant Breeding》1992,109(4):304-312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and unstable yield in buckwheat under un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ive varieties were grown and compared in summer and autumn.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mbryo development was observed with Nomarski's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DIG) microscopy. In summer,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and longer day-length, autumn-type varieties showed faster vegetative growth and later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as compared to summer-types. In the autumn, with generally good climatic condition for buckwheat growth in southern part of Japan, the embryo sacs and zygotes of both types developed normally. At 3 days after pollination (DAP), the embryos reached the globular stage. In summer, however, mostly abnormal embryo sacs were observed 3 DAP, leading to incomplete development, failure of fertilization or abortion of embryo. The abnormal embryo sacs were classified into 6 types. Abnormality of either type occurred in 91—100 % of the tetraploids, which is higher than in the diploids (50—77 %). The present study,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factors causing low seed set in buckwheat under summer conditions,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breeding of environment-tolerant buckwheat. Di-ploid genotypes which are less sensitive to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and, thus, show more efficient fertilization in summer,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use as breeding material in buckwheat.  相似文献   

19.
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资源的RAP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随机引物对荞麦属(Fagopyrum)11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小粒组4个种)共50份栽培及野生荞麦资源进行RAPD研究.初步建立了养麦属不同物种的RAPD指纹图谱.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荞麦属大粒组和小粒组组间以及不同荞麦种间在DNA水平上差异极大.在大粒组中苦荞DNA与其他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大野荞和毛野荞分别与甜荞和苦荞在RAPD水平上较近缘,支持它们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祖先种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荞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