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与大棚莴苣、西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君 《江西棉花》2002,24(2):29-30
近两年 ,泗阳棉花原种场将棉花生产与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结合起来 ,创造了许多棉田立体种植的新模式 ,变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四熟 ,实现了棉田综合效益的新突破。大棚莴苣、西瓜与棉花套作 ,经济效益尤为可观 ,每公顷可产莴苣 375 0 0kg ,西瓜 30 0 0 0kg ,皮棉 1875kg ,公顷产值可达 13万元。1 套种方式沟心至沟心距离 3 6 5m ,净畦面为 3 32m ,沟宽 33cm (深 4 0cm)。大棚覆盖两哇 ,棚宽 6 97m ,棚中柱高1 8~ 2m ,棚底边做直角小柱高 30~ 4 0cm ,以南北向为宜。每畦种 13行莴苣 ,2行西瓜和 4行棉花。莴苣行距2 6cm…  相似文献   

2.
《江西棉花》2003,25(2):27-27
棉花播种前要做好棉田准备和棉种准备两项工作 ,只有切实做好这两项工作 ,才能搞好播种保苗 ,力争实现一播全苗 ,夺取棉花优质高产。(1)棉田准备 :有灌溉条件的一熟棉田 ,要在冬施肥、冬耕的基础上 ,耕后随即耘耙地 ,然后开沟或筑畦进行各季贮水灌溉 ,以增加底墒 ,抗拒干旱、风化土壤 ,有利春季地温回升 ,做到适时播种。灌水定额一般每公顷 15 0 0立方米~ 2 0 0 0立方米。冬灌的棉田 ,春季要抓紧整地保墒。黄河流域棉区两熟棉田的播前整地 ,在头年棉花收摘完毕拔杆后 ,将次年的棉花基肥与小麦基肥合并一起施入田间 ,然后大犁大耙 ,再按麦棉…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棉田的滴灌与喷灌①王淑民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滴灌于开花前两周开始,约每两周一次,共计灌水11~13周。对正常播期的棉田,首次灌水始于6月初,于8月底或9月初终止。冬季为雨季,有些年份的雨季可延续至翌年4月,正好有足墒播种。在中南...  相似文献   

4.
黄淮棉区棉麦两熟不同配置方式地温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6年对麦棉两熟地温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地温日变化均呈昼增夜减规律,一熟棉田盖地膜与不盖膜处理的地温日变化廓线比较典型,两熟配置棉行日变化规律近似于一熟,但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层次温度达到最高点时间,随着层次增加相应推迟2~4h,持续时间随着层次增加而延长;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纪从亮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京2100091一年两熟模式1.1棉花、西瓜两熟。厢宽3.67m,栽种2行西瓜4行棉花。一种是在厢两边各种1行西瓜,蔓向中间长;另一种是在厢中间种2行西瓜,蔓向两边长。西瓜株距40cm,1.5万株/hm...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配方施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亚莲  罗淑华 《茶叶科学》1997,17(2):161-170
对湖南省36个县(市)67个茶场的136份茶园土样进行了肥力水平测定。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适宜,钾素较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0~20cm土层为(2.4±0.09)%,20~40cm土层(1.60±0.06)%。85%的土样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超过1.5%,38%的土样超过2.5%;49%的土样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超过1.5%。全氮含量0~20cm土层为(0.133±0.004)%,20~40cm土层为(0.100±0.003)%。碱解氮含量大于100mg/kg土的土样占76%,20~40cm占45%。全磷含量低于0.1%的0~20cm土层达53%,20~40cm土层达62%。速效磷含量低于10mg/kg土的频率,两土层各为46%和65%,显示低磷土壤较多。代换性镁含量较低,茶园严重缺镁。依据调查结果,建立了茶园土壤主要养分与茶叶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据此提出了茶园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产量在2250kg/hm2干茶的茶园土壤0~40cm土层全磷(P2O5)含量>0.12%,碱解氮含量>149mg/kg土,速效磷含量>32mg/kg土,速效钾含量>110mg/kg土。通过试验,确定了4种主要土类适?  相似文献   

7.
适宜胶东地区的几种多熟高效模式丁金刚,王汝果山东诸城市贾悦镇262204试验区1.6米一带,高低畦种植,高畦60cm,低畦100cm,台高10cm。低畦为间作套种预留行,高畦种植2行棉花。小区面积333m2。1棉花、黄角椒、小油菜三熟3月中旬在预留1...  相似文献   

8.
新疆高产棉田喷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棉花生长发育规律, 研究了棉花高产优质喷灌技术, 提出了棉花生育期喷灌控制参数是: 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 55% 左右, 在现蕾、开花期应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5% 。当低于该项参数时即应喷灌。棉花生育期喷灌定额为 4200~4800m 3·hm - 2。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品扫描,采用DT-SCAN图形分析软件对麦套棉生态系统的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边行、中间行的根长密度峰值比空白行根长密度峰值提前6~7d 出现,边行在孕周期根长密度的峰值〉中间行的根长密度峰值〉空白地的根长密度峰值。整个小麦生育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范围,根系直径的分布、边行、中间行的直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0~10cm变化较大,20~100cm变化基本平稳,而空白地根直  相似文献   

10.
灌水时期对花生生育后期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花生生育后期土壤剖面水分、产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灌水时期对花生生育后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以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期内,0~120cm土壤剖面含水量的分布以其变异系数大小可分成激变层、次活跃层、相对稳定层和活跃层4个层次.浇水时期影响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花生结荚至结荚后20d,苗期浇水和全生育期浇水处理的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结荚后期除全生育期浇水处理外,其余生育期浇水处理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30~70cm土层为花生根系吸水贮存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相对稳定;70cm以下土层含水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为水分补给层.在花生生育期内土壤水分时间变化特征与灌水时期有密切关系,浇水可明显提高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7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滞后于灌水时期20d左右;结荚期浇水可明显提高花生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刘庆华  杨庆凯 《大豆科学》1995,14(3):221-225
本文根据1993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了花荚期灌水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对东农42号大豆籽实空间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3%至84%时,结英节位增加1.3个,英、粒数最多,产量最高,英、粒分布重心的高度最大,但颁重心在植株上的相对高度却最低;土壤水分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的处理,有效节位数最少,节长增加0.88-1.06cm,英、粒在植株上分布的密度比适量灌水时减小;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  相似文献   

12.
麦棉双套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荆州地区实行的麦棉两熟,4月中旬在麦林套棉,10中下旬拔棉秆整地播麦,麦棉共生期一般为50~60天。棉花借助迫麦林防寒保温、保墒,易获全苗。但是10月中下旬拔棉秆播麦,棉株上的部分青铃被逼熟,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特别是随着棉田施肥水平的提高和推广丰产后劲足的棉花品种,如鄂荆1号和鄂棉12,秋桃比例增大,拔秆播麦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加严重。我们在江陵县资市镇进行了不拔棉秆播  相似文献   

13.
巨野县地处鲁西南平原,耕地面积7.65万hm2,棉花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以上,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总理基金麦棉两熟高产开发试验基地。50%以上的棉田为蒜棉套种,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实行大蒜一棉花一年两作。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006-2007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产量形成、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明显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总耗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灌溉水消耗增多所致,地下水补给量则随灌水量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小麦生育期总灌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抛物线关系,产量达峰值时的灌水量大于水分利用效率达峰值时的灌水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得出,在秋季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春浇2水是实现春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灌溉模式,即在小麦分蘖至拔节期、抽穗至开花期灌2次水,每次灌水750~1050 m3·hm 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达到6750 kg·hm-2和1.75 kg·m-3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喷灌和水量平衡法研究了西洋参的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土壤湿度以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即以土壤湿度计负压值为21~24KPa(160~180mmHg)时开始灌水为好。西洋参4月份需水量较小,5月份开始增大,6月份达高峰,需水的关键时期是5~6月。灌层深度为25cm,灌水定额为13.5kg/m~2,年需水量4000mm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以2006年~2009年连续4a试验资料为依据,对水稻节水灌溉方式、产量和节水量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利用水稻不同生育期根层土壤水分含量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能够在增产的前提下节约用水174.8m3/667m2。  相似文献   

17.
以5种保水剂为材料配制的胶状悬浮液,在土壤含水量不足13.6%的情况下应用,保证了一播全苗,且5~0cm土壤含水量提高4.5%~18.1%。芝麻各个生育期均比对照提前,叶面积系数增加0.54%~1.99%,单株侧报数增加7条,根长增加11.2cm,24小时根伤流量增加34.5%~40.2%.对苗期立枯病防效达96%,对枯萎病、茎点枯病、病毒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三年平均增产64.5%。  相似文献   

18.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麦田套种条件下,行距对麦油两作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小麦22~40cm,花生20~4cm),随行距的加宽,小麦产量下降,花生产量上升。行距每增加5cm,平均小麦减产70kg/hm2,花生产179kg/hm2。行距与套种期对花生产量互作效应显著,行距每增加5cm,花生最适套种期应提前2.5~3天。兼顾麦油全年总产,该方式条件下,适宜的小麦行距和花生套种期分别为30~40cm和麦收前24~29天。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农业部灌溉研究所设计出一套新颖的节水灌溉法──涌流灌溉.它是在主输水渠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闸门,分别关闸后,采取间隙性突然开闸向田间涌进流水;第一次灌水区段只形成湿洞层,第二次灌水在经过第一次的湿润层时,水向下渗透减少,向前涌流速度加快,它使整个河水区段的水分渗透汉度均匀一致,减少了水分向深层渗透的损耗,因而可节约评低水量ZI%一25%.这种评溉方法适用于灌渠坡度大、地块面积大而又有一定坡度为最好。节水灌溉新技术──涌流灌溉  相似文献   

20.
麦棉套种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在培育麦棉良好的株型群体的基础上,建立两熟套种下麦棉生育互利的田间结构,促成高光效麦棉早熟的良性循环,对麦棉双高产最大总体功能和农艺措施,进行系统的试验示范。通过小麦矮化,棉花株型栽培,探讨了两熟制麦棉双高产的生育性状和高产规律,总结出一套优化农艺措施,为我区大面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