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临沂市引种茶树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省沂蒙山区近3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北方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合理选择园地、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栽培、茶园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
沿海山陵地茶叶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墨市位于胶东半岛,山岭面积占总面积的2/3以上。2005年,即墨市果茶站、青岛温泉茶厂承担了山陵地茶叶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该项目总投资50万元,建设高标准茶园86.7hm^2,引进适宜的茶叶优良品种4个,引进声频控制新技术一项,应用了科学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先进的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生态防治技术和科学配方施肥、微喷灌溉等高效技术措施6项,综合应用茶叶栽培各种新技术,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空气湿度、温度,优化茶叶生长局部环境,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和无公害生产目的。找到了一条适宜山岭综合发展的栽培模式和致富途径,带动了全市茶叶生产向高效、优质、无公害化方向发展,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富有旅游观光价值,集生产、旅游、生态建设于一体,为农民增收和沿海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该项目研究内容和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陕西泡桐种类分布、形态识别及适地适树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泡桐种类分布及形态特性系统介绍,旨在向生产单位普及泡桐种类识别及栽培知识,促进泡桐生产适地适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栽培能保持茶叶本身质量,无污染、安全、优质且营养成分丰富.铁观音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级饮料,具有解渴、提神、醒脑、减肥、降低血压血脂、抗疲劳、抗衰老等功能,常期饮用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发展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生产是为满足人民生活和国际市场的需要,是按国际和国家标准而栽培的.笔者根据几年来对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实践,总结了一些技术经验,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能保持茶叶本身的营养价值,其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级饮料,具有解渴、提神、醒脑、减肥、降低血压血脂、抗疲劳、抗衰老等功能.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生产既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福建安溪茶乡发展山区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笔者根据几年来对铁观音茶叶无公害进行的栽培,总结了一些技术经验,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宝镇大官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包括园地选择、茶树栽培全过程无公害操作和茶叶加工制作全程无污染控制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7.
根据黑龙江省果树生产情况和气候特点,提出培育抗寒品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栽、利用抗寒的高接栽培方式、加强年周期综合管理技术、加强树体越冬保护、预防果园灾害的抗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三)适地适树,科学造林适地适树是保证林木速生丰产,降低造林成本的有效措施。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适地适树的概念和要求,也在进一步发展。现代造林技术不但要求适地适树,而且要求造林地和一定树种的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类型。由不同地理区域采来的种子,即使栽培在相同的条件下,生长和抗性都有显著不同。如澳大利亚栽培的火炬松,其最好的种源的材积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产要达到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稳定和持续,不仅要有良种壮苗,还要做好造林地调查与规划,做到适地适树、适时适法,这是实现林业优化栽培模式的前提与保证;同时,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时间、密度确定、种植点配置、栽培方法、林木施肥、营造混交林以及森林保护、造林地设保护带、造林地留栽补植苗,这一系列均是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无性繁殖压条苗木和扦插苗木与蜜柚苗木进行混交栽培,形成茶叶蜜柚混交多样性茶园.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叶与蜜柚混交,铁观音茶树生长良好,病虫害少.扦插荼苗栽培的茶树生长比压条茶苗栽培的茶树生长较好,茶叶产量高,制茶茶叶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鸡公山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点产茶区之一。本文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建设生态茶园,以期促进山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南特种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测定和分析了湖南省2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特种绿茶的全氮、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而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普通绿茶;就品质成分来分析,产于山区的特种绿茶优于产于丘陵区的;茶树品种和原料嫩度均影响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湖南名优茶在生产时间上限制在早春,在生产布局上应以山区为主,结合有特殊条件的其他地区来发展名优茶,在生产原料上,应以一芽一叶为主,适当考虑有特色的茶芽和一芽二叶初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林木真菌病害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俊秀  田呈明 《林业科学》1992,28(4):311-316
我们对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林木真菌病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多年的探讨,结果表明,太白山林木真菌病害可划分为四个垂直分布带。即低山、低中山阔叶林叶点霉病和白粉病分布带;中山、高中山阔叶林锈病和立木腐朽分布带;中高山针叶林散斑病分布带;高山灌丛漆斑病分布带。  相似文献   

14.
茶(饮)用菊花的引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地区研究了引种的4个茶(饮)用菊花品种的生长势、抗逆(热、旱等)性、耐霜能力、散瓣状况、抗病性(抗菊花黑斑病Septoria chrysanthemella)、抗虫性(抗菊姬(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等。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全面分析,最适合武汉地区露地种植的茶(饮)用菊花品种是‘杭白菊’,其次是‘黄山贡菊’。  相似文献   

15.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土壤物理学和分形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了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粗骨土的结构特征,各种植物群落的土壤中以粗砂粒含量最高,细砂粒含量次之,而石砾含量和粉黏粒含量较低;2)防护林群落具有显著地改善土壤颗粒组成和提高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作用,其作用程度为针阔叶(赤松+麻栎)混交林依次高于阔叶林(刺槐纯林、麻栎纯林)和针叶林(赤松纯林);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粉黏粒(粉粒及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砂粒和粗砂粒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石砾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沂蒙山区水土保持植被类型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浙西南食用菌可持续生产与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西南食用菌生产规模,销售状况及所消耗的资源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阔叶林与食用菌生产的关系,提出在欠发达山区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发展食用菌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罗勇 《广东林业科技》2011,27(2):104-106
檀香作为珍贵树种,是目前帮助林农脱贫致富、提高山地单位产值的最佳树种之一。文章结合檀香在广东山地县———五华县的成功引种,总结出檀香山地栽培的技术与措施,为檀香在山区的推广应用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核桃是适合北方山区规模化开发的生态经济优良树种。根据核桃的生态特性要求,本文提出山西省核桃种植方案,可使山西成为世界级核桃生产基地,为增加黄土丘陵地区农民收入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龙山县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龙山县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表现良好,林龄12~13年平均胸径8.43 cm,大小相差0.9倍;平均树高6.34 m,大小相差1.1倍;平均蓄积12.84 m3/hm2,大小相差34.6倍。该人工林为结构单一的纯林,日本落叶松株数97.2%、阔叶树株数2.8%;天然阔叶树仅为响叶杨、檫木及光皮桦等,优质树种缺乏,需人工补植优质阔叶树。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稳定性较强,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后保存正常植株86.4%;日本落叶松林可划分为"单一纯林"及"较稀疏的人工林"两种类型,宜开展近自然改造。  相似文献   

20.
调查湖北省恩施地区茶树有性群体中的变异单株,对各样株的定型叶及嫩梢共17个性状作了观察和测量;经常规变异类型分析及聚类分析,初步阐明了该地区茶树有性群体内的变异类型分布状况,并按其变异状况划分为5个类群。从而为茶树资源保护及群体改良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