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任国务院总理对秸秆处理的意见:李鹏指出,“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要把秸秆过腹还田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朱镕基指出.“科技部在‘十五’计划中把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列入重点,要下定决心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温家宝指出.“秸秆危害。此事强调多年。仍未得到解决。看来,关键要给秸秆找个出路。农业部要予以重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治本的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沈慧 《山东饲料》2009,(12):32-32
农村,每年秋收的时候,都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谷子秸秆、高粱秸秆等,有些地区焚烧还田,严重污染环境,而把秸秆“过腹还田”变废为宝,效益高、效果佳。秸秆经氨化处理后,一是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可提高粗蛋白质含量4%~6%;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每年在收获谷物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梁秸秆等,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牲畜,起到“过腹还田”的作用。秸秆上存在脲酶.当尿素溶液喷洒在秸秆上并将之封存一段时间.尿素被尿酶分解产生氨.对秸秆产生氨化作用。经过氨化处理的饲料.一是可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秸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农作物秸秆尤为珍贵。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把各类农作物秸秆“吃干榨尽”和转化增值,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秸秆微贮是通过加入发酵剂,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促进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消化率,并增加营养。加入“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活性发酵菌种,使秸秆中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数大幅度提高,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密闭的厌氧条件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降解,产生糖类,继而又被转化成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5.0,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繁殖。经微贮后,微生物秸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秸秆转化成优质的粗饲料,不但提高了饲用价值,而且使其不发生腐败,可以长期贮存饲喂。“秸秆微贮宝”处理农作物秸秆,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增重快,无毒害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处理秸秆的新技术,生产的饲料广泛应用于草食家畜的饲养。  相似文献   

6.
王惠 《草业科学》1994,11(2):7-10
定西县是全国出名的干旱贫困县,至今人均占有粮食302.8kg,依赖饲料粮的增加来发展畜牧业是不现实的。唯一出路是靠农作物秸秆资源,采用科技手段提高其营养价值,即开发“秸秆畜牧业”,实现全县脱贫致富。文章重点就小麦秸氨化处理及玉米秸青贮调制可经济效益之对比,探讨全县开发“秸秆畜牧业”并非空中楼阁,一纸空变。  相似文献   

7.
隆冬时节,笔者在山东省阳信县农村调研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秸秆综合利用在当地农村已经普及,形成了“秸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林茂”、“秸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土壤改良”及“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多条“田埂上的循环经济”链条。正是这些链条,使阳信县形成了秸秆循环生态经济圈,做大做活了田埂上的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8.
“秸秆养畜”即是秸秆经处理后加配饲料喂养反刍家畜生产的活动。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其数量极大,分布范围广,多数被废弃或禁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秸秆经一系列的科学处理,可提高其消化率提高,改善适口性,采食量明显增加,可作为饲喂反刍家畜的基础饲料。“秸秆养畜”推动草食家畜高速发展,直接带动屠宰、加工、运销等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城乡就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大力发展为大力发展“秸秆养畜”,也是确保畜牧业的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证。“秸秆养畜”联结着种养两个产业,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秸秆养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后才能更快的促进畜牧产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将对如何做好秸秆养畜示范推广工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高达5000万吨,牧业有75%的粗饲料由秸秆提供,但秸秆直接用作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很低,消化率仅为25%-35%.不适合直接当作饲料饲养畜禽,必须经过适当处理。经过多年试验,在广泛吸取了目前秸秆处理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哈尔滨市乳家科技饲料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高效秸秆微生物调制剂一“乳家秸秆生物贮料调制剂”。它是一种由多种丝状真菌,芽胞杆菌和一些益生菌组成的复合菌种固体发酵剂,能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秸秆生物饲料。我们在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做了应用秸秆生物饲草喂养奶牛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宁县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年产农作物秸秆134.6万吨。目前.中宁县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畜.实现过腹还田还处在发展初始阶段。要推动这项工作快速发展.必须坚持“以秸秆禁烧促进秸秆青贮氨化.以秸秆青贮氨化促进牛羊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发展牛、羊规模化养殖小区为载体,并采取行政推动、政策调动、科技促动、利益驱动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中宁县秸秆资源开发.使秸秆养畜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1采禾秸秆发酵剂功能①显著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成份;②缩短秸秆饲料青贮、黄贮的成熟时间,延长保质期;③改善秸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和采食速度;④提高秸秆饲料转化率;⑤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并治疗肠道疾病;⑥抑制氨和胺的产生,减少粪便污染,改善饲养环境;⑦改善肉、奶质量,无药残,生产“无抗奶”和“绿色肉”。2采禾秸秆发酵剂可以解决6个问题①秸秆储存问题;②干秸秆适口性差的问题;③秸秆饲料营养差、利用率很低的问题;④牲畜保健,疾病预防、治疗等问题;⑤生产“无抗奶”、“绿色肉”,解决药物残留问题;⑥规模养殖粪便污染问题。3…  相似文献   

12.
秸秆养牛是农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甘肃省武威冷冻精液站李象 ,王棣书利用秸秆养牛,实施秸秆“过腹还田”是农业部推广的技术项目之一。甘肃省河西地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同时,也有丰富的黄牛资源。这两大资源优势,是发展河西养牛业的基...  相似文献   

13.
1微贮玉米秸秆的制作与饲喂方法(“乳家”秸秆生物贮料调制剂微贮玉米秸秆的制作方法,参照本刊2005年7期第20页刊登的文章《秸秆生物饲草饲喂奶牛的试验》。——编者)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推动辽宁乃至全国秸秆养畜工作全面发展,本刊特策划“加快秸秆养畜,推动畜牧业发展”专题,邀请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四省专家介绍当地秸秆养畜的先进经验,以期为辽宁乃至全国的秸秆养畜工作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介绍秸秆加工、利用等相关配套技术,为提升秸秆养畜科技含量、提高秸秆养畜效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张永泰 《养猪》2003,(1):47-47
1“秸秆发酵剂”为什么会兴风作浪?农作物的粮草比为1∶1~2,即每产1千克粮豆,就有1~2千克秸秆和秕壳。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中国历史上只有唐朝人均占有粮食达到550千克,新中国诞生以来只有4个年头人均占有粮食超过400千克,据《2001中国农业年鉴》资料,1999年世界人均占有谷物和油料365.3千克,中国为367.9千克。很自然,人们会想到,如果能有一种技术把作物秸秆加以处理,使其可代替粮食养猪,一可节省“宝中之宝”的粮食,二可大幅度降低养猪成本,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应该说,这种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求必有应。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6.
秸秆微贮加水量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于守德于兆建(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250200)国家科委已把秸秆微贮技术列入“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为做好这一比氨化更先进、更实用的加工处理秸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笔者对制作秸秆微贮饲料加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现...  相似文献   

17.
利用秸秆养牛、养羊,过腹还田,可以较大幅度增加草食动物的肉产量,丰富“菜蓝子”市场。国家农业开发办主任李延龄同志,于1995年9月12日在第4次全国农业发展畜牧业座谈会上,发表了《农业综合开发要为秸秆养牛作出新贡献》的讲话,强调指出;“发展秸秆养牛,既能增产和节省粮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这两条完全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的宗旨,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大力支持这项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开发办领导讲话精神,本文仅对我区利用秸秆饲料养牛,谈几点见议,供参考。1利用秸秆养牛势在必行1.1从我区现有资源看。据地区农业区划办…  相似文献   

18.
1秸秆畜牧业的提出1990年,我国有14位教授和专家,联合起来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高级工程师郭庭双执笔,上书国务院国务委员宋平同志,提出发展“秸秆畜牧业”的建议。这就是秸秆畜牧业这一叫法的来由。文章提出,我国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0%,北方有43亿多亩天然...  相似文献   

19.
秸秆是一种廉价的饲料资源,秸秆“过腹还田”变废为宝,效益高、效果好。遵义市现有秸秆资源300万t,其中玉米秸秆90万t,水稻秸秆180万t,小麦秸秆30万t;牛存栏143万头,秸秆利用率20%(60万t),秸秆氨化率2%~2.5%(6~7万t)。遵义市从1982年推广秸秆氨化至今,从当初的年氨化秸秆几十吨  相似文献   

20.
《养殖技术顾问》2006,(6):75-75
乳家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农业秸秆资源的再利用与粗饲料的转化加工及应用的高科技企业,是承担“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协会”进行科研、生产、推广示范工作的重点企业。中心任务是把秸秆的加工、营养转化与合理利用加以科学的组合,促进畜牧业、农业与环保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