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明确黑木耳多糖和榆耳水提液的抑菌作用方式和机制,以及其与Nisin复合形成的天然生物防腐剂的抑菌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采用双层抑菌平板法,测出的抑菌圈根据Nisin的效价,分别计算出样品对各种菌的效价。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以不长菌的最低榆耳水提液及复配液浓度为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生长曲线法和琼脂块再培养法来测定榆耳水提液及天然防腐剂复配液的抑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复合防腐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考察了生长过程中的活菌数,发现前6h活菌数显著降低,从106 cfu/mL降低至102 cfu/mL,在12h以后含有20%的复配液的培养基几乎没有菌的生长,这说明复配液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多粘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使用乳酸链球菌素(Nisin)、榆耳发酵液为实验材料,通过单项以及配比混合,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与榆耳发酵液混合后抑菌,其最佳组合为pH值4、榆耳发酵液含量60%、温度80℃。  相似文献   

3.
采用榆耳天然复合防腐剂对香菇鲜品进行保鲜,评价保鲜效果。采用食用菌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的测定,测试在储藏过程中食用菌鲜品感官变化、失重、细胞膜透性、可溶性固形物、褐变度的变化。对香菇在储藏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测定得出,榆耳复合防腐剂处理的香菇在21d左右时失去商品价值,化学防腐剂处理的香菇在18d时失去商品价值,而空白组的香菇在15d时就已经失去商品价值。结果表明:榆耳复合防腐剂对香菇鲜品有延长其货架期的作用,并且比化学防腐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CMC系列防霉剂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以下简称CMC系列)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木材防腐剂,通过抑菌试验将其用于竹材防霉,结果表明:(1)CCC和CZC两种抑菌剂对于青霉、黑曲霉和木霉的抑制效果都明显高于H3BO3,且这两种抑菌剂对霉菌的抑制持续性都比较好.(2)浓度为1.8%的CCC和CZC对青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浓度为1.0%的CCC和1.8%的CZC对黑曲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浓度为2.2%的CCC和0.6%的CZC对木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指甲花(Impatiens balsamina)中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工艺,并进一步探究其抑菌活性,在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乙醇浓度对香豆素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指甲花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工艺,并采用抑菌圈法考察指甲花香豆素类成分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的香豆素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40,乙醇浓度70%.在此条件下,香豆素类成分提取率为0.185%.指甲花香豆素类提取液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活性较好;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1.74 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3.77 mm.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天然柑橘类果实保鲜剂,研究了竹醋液和壳聚糖对采后椪柑的主要致病菌-指状青霉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贮藏期椪柑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竹醋液和壳聚糖对指状青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竹醋液1.5%、壳聚糖0.8%。在椪柑采后贮藏中,用竹醋液、壳聚糖以及二者复合物分别处理果实,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通过测定椪柑采后生理生化指标来考察竹醋液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椪柑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个处理都能够降低采后椪柑的病果率、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Vc含量的下降,以及诱导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其中竹醋液壳聚糖复合涂膜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银杏叶聚戊烯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聚戊烯基季铵盐、聚戊烯基磷酸钠以及聚戊烯基乙酸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及其衍生物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圈直径,以等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对其进行抗菌谱测试。结果表明,银杏叶聚戊烯醇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范围0.062 5~1 g/L,低于银杏叶聚戊烯醇的MIC值范围2~4 g/L,4种样品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银杏叶聚戊烯醇的抑菌活性较其衍生物略低,4种样品对于枯草芽孢菌和沙门氏菌亦有抑制作用,对于啤酒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研究了火炬树叶的鲜汁液、水提液、畔提液对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木霉、黑曲霉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提取物对供试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水提液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对金黄色萄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其他4种供试微生物.此外,火炬树叶提取液热稳定性较好,经121℃灭菌15min后仍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箬竹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水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八叠球菌(Sarcin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7种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对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 mm,水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也达到10 mm,但对霉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2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1%,对其它几种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也都不超过3.125%,但对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要高于细菌,并且水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普遍高于丙酮提取物;2种提取物对水果和豆腐干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利用竹林空间,促进竹菌复合经营发展,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生长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竹林下袋料立体栽培的黑木耳具有大小均匀、光泽度好、杂质少等优点,每袋采收产量比农田的增加17.2%,单朵质量增加19.7%;竹林下黑木耳采收时间少于农田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管理时间与成本。黑木耳营养成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竹林下黑木耳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Na、Mg、Fe等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农田,除竹林第1批黑木耳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值(6.070%)以外,第2批黑木耳营养品质总体高于第1批。选择适宜的林地光照、湿度、温度等生态环境要素,可实现竹林下黑木耳复合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添加纳米碳酸钙助剂涂膜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和纳米碳酸钙为主要成份制成保鲜剂,并以涂膜形式用于葡萄保鲜。实验主要探讨了壳聚糖和纳米碳酸钙保鲜膜的保鲜机理与效果。经过浓度为2.0%的壳聚糖和浓度为0.03%的纳米碳酸钙处理的葡萄在常温下贮藏20 d后,可溶性固体物含量为10.57%,呼吸强度为4.61 mg.kg-1h-1,酸含量为0.55%,还原糖含量为14.10%,Vc含量为4.8 mg/100 g,总体优于其它浓度组和对照组。而在4℃冷藏条件下,浓度为1.5%壳聚糖和浓度为0.03%纳米碳酸钙处理的葡萄,可溶性固体含量为10.70%,呼吸强度为5.00 mg.kg-1h-1,酸含量为0.55%,还原糖含量为14.13%,Vc含量为4.9 mg/100 g,此浓度为最佳浓度。所以在冷藏条件下可选择1.5%壳聚糖和0.03%纳米碳酸钙涂膜贮藏。  相似文献   

12.
板栗枝条对黑木耳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栽培所用的阔叶树木屑变得越来越紧缺。每年板栗抚育修剪会产生大量废弃枝条。调查了板栗枝条对黑木耳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5个不同比例的板栗枝条和阔叶树木屑(0∶100、30∶70、50∶50、80∶20、100∶0)与7.5%麸皮、1%红糖、1.5%石膏混合作为黑木耳栽培基质,考查每个处理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含量。随机区组三次重复,5个处理分别代号为T1、T2、T3、T4、T5。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黑木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T2产量最高,为365.5g/袋。T3生物学效率最大,为47.9%。粗蛋白、总糖的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T1和T5,分别为13.55%、63.14%。粗多糖、粗纤维、粗脂肪的最高含量则分别出现在处理T3、T4、T3,分别为7.01%、6.80%、0.26%。板栗枝条与阔叶树木屑混合使用,可提高黑木耳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比例的板栗枝条、阔叶树木屑混以7.5%麸皮、1%红糖、1.5%石膏可使黑木耳获得最高生物学效率和最大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不同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CS1、酸溶性壳聚糖CS2)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壳聚糖均对油茶炭疽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抑菌活性增强;在pH 5.3~6.0环境中抑菌效果最优,最佳酸溶剂为酒石酸和醋酸;2.50 mg.mL-1CS1 1%HA c对油茶炭疽病菌抑制率为71.6%,抑制作用几乎与500倍甲基托布津等效.壳聚糖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的产物,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又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可望开发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农药.  相似文献   

14.
樟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蒸馏法从樟树的树根、树枝、鲜叶及落叶中提取樟油,然后将用蒸馏法从落叶中获得的樟油和用丙酮浸提法从落叶中获得的提取物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采用抑菌圈法分别对常见的几种细菌进行抑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中的得油率最高,用蒸馏法获得的樟油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在0.125~0.25 g.mL-1之间,而丙酮浸提液对上述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含有丰富的营养与功能性成分,其中木耳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血栓形成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但是木耳多糖的分离制备方法以传统技术为主,提取效率低,周期长,因此现代技术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以黑木耳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黑木耳多糖工艺。结果表明:均质时间25 min,均质压力25 MPa,料液比1∶76,黑木耳多糖得率可达(40.33±0.41)%提取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水提技术。本试验的研究为促进黑木耳及其多糖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麻竹竹叶中提取防腐抑菌液并测定了防腐抑菌效果.结果证明:麻竹竹叶提取液对常见食品腐败菌确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抑制腐败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最低体积分数为0.156%,抑制根霉菌和青霉菌的体积分数为 0.625%,抑制枯草芽孢杆菌、曲霉菌、酵母菌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078%、0.313%、1.25%;在相同时间内,竹叶提取液含量越高,抑菌率就越高,同一含量液提取的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就越高;热处理对其抑菌效果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黑木耳栽培材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沙棘果渣,进行黑木耳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7.5%沙棘果渣栽培出的黑木耳总黄酮含量为17.10 mg/g,比空白对照高出188.36%,单袋总黄酮含量达到720.77 mg/袋,提高了黑木耳的保健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袋料反季节栽培法 ,特点是“秋播、冬养、春栽” ,符合木耳的自然发生规律 ,耳袋在低温下发菌时间长 ,相对菌丝积累养份多 ,为丰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初春出耳还能减少流耳 ,提高成功率。1 原料的配制及栽培种的生产1 .1 原料的配制黑木耳袋料栽培 ,主要原料是木屑、麦麸或米糠 ,也可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棉籽壳 ,粉碎玉米芯、甘蔗渣、稻草配合木屑使用 ,但木屑含量不能低于 3 0 % ,木屑应选择干燥、无霉变的阔叶硬杂木 ,麦麸 (米糠 )要求新鲜 ,无霉变。栽培种配方为 :①木屑 78%、麦麸或米糠 2 1 %、石膏 1 %。②木屑 5 0 %、玉米芯…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竹笋保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保鲜方式下竹笋的感官评价、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笋肉维生素C含量、菌落总数的测定,研究常温下竹笋绿色无害保鲜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竹醋液替代防腐剂的保鲜方式能有效地保证竹笋的口感没有改变,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和笋肉维生素C含量与防腐剂处理的保鲜笋差别不大,同时竹醋液保存的竹笋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杀青后的竹笋...  相似文献   

20.
纳米TiO2改性竹炭和竹炭抑菌性能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纳米TiO2分别对颗粒状及粉末状竹炭进行改性得到纳米TiO2改性竹炭,并对纳米TiO2改性竹炭(颗粒、粉末)、4种炭化温度(500、600、700和800℃)的竹炭及纳米TiO2共7种材料,在无光照条件下对2种霉菌(黑曲霉菌、绿色木霉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改性竹炭(颗粒、粉末)抑菌效果最好,其防治效力(E)分别为90%和100%;4种炭化温度竹炭的E分别为25%、25%、25%和0,纳米TiO2材料没有抑菌能力,其E为0.试验表明,纳米TiO2改性竹炭比普通竹炭的抑菌效果好,它是一种抑菌能力强的新型竹炭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