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变化日新月异,传统乡村景观的变迁乃至衰退现象日趋严重,通过了解传统古村落乡村景观的变化与保护现状为乡村景观发展规划指明方向。【方法/过程】选择闽西山区的历史文化古村落芷溪村为研究对象,结合走访调查结果,探究乡村景观的变迁与保护,重点分析景观变迁的过程和特点,系统阐述该村现阶段的保护利用现状和衰退原因,提出发展建议。【结果/结论】芷溪村乡村景观变迁主要表现在:自然与生态遭受破坏;传统人文景观与意境正在散失;非物质文化景观与表现载体受到冲击。由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乡村人口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转型、乡村发展自发性和人们观念变化等是乡村景观变迁的主要原因。当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需着重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注重乡村人文景观的保留与重构;要提高公众参与和保护意识;发挥古村落景观优势,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纸坊沟流域3种景观功能类型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进一步的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1982,1990,2005和2009年的景观斑块图为基础,应用GIS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纸坊沟流域景观分类系统,对流域景观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型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功能类型在不同治理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1)利用建立的景观分类系统,可将纸坊沟流域景观划分为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和生活服务型3种功能类型;根据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又可将其划分为人类主导景观和自然景观。(2)各个治理时期,生态防护型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及周长均最大,是流域的主导景观;生态防护型景观形状最复杂,表明其受到的人类干扰最小;生活服务型景观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最大,其景观破碎化程度高;人类主导景观的数量、面积占流域景观的半数以上。(3)不同治理时期生态防护型景观斑块面积持续增加,经济生产型景观面积相对减少,各景观功能类型的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增加;自然景观与人类主导景观斑块数量与面积比例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结论】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使人类对脆弱生态系统的干扰减弱,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其内因演替逐渐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3.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内涵出发,并根据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的景观构成及功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务型三类景观的面积比约为2.08∶1∶0.12。(3)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类主导景观斑块面积的比例相当,经济生产型景观是人类主导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论】目前燕沟流域景观构成的特点为:景观类型多样,斑块数量丰富,景观整体粒级微小,景观破碎,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的构成影响大;三大景观功能类型的构成,为燕沟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同类地区小流域治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既有景观功能、服务功能,又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规律与特征,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村容风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方法】在解读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功能变化,以及传统公共空间的布局特点,归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当前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结果、结论】得出当前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的原则,也要继承与运用传统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将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采取一定的文化传承措施。希望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运用,可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发扬与继承地方传统文化,并对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泸县低丘缓坡区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特征以及景观生态质量,为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泸县为例,首先界定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范围,然后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以及景观异质性3个角度分析泸县低丘缓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并在景观格局分析基础上,从景观受胁度、景观稳定性、景观生产力3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泸县低丘缓坡区景观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1提取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共计33 171.07hm2。2耕地和林地是泸县低丘缓坡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其中耕地占优势,且斑块形状最复杂;3根据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质量综合值,将研究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等质量区、中等质量区和低等质量区,并结合各区社会经济、景观格局等特点提出了相应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对策。【结论】在未来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现状,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出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提升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柳州市大学校园绿地中33个植物景观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AHP法构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柳州市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得分6.611分,属于Ⅲ级标准。分项评价指标中实用功能7.622分、文化功能7.549分,尤其绿地可达性、地域特色,分别为8.380分和7.880分;而美学功能6.448分、生态功能5.911分。【结论】柳州市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观实用功能、文化功能2项指标得分较高,尤其在绿地可达性、地域特色方面表现突出,达到Ⅱ级标准。不足的是植物景观层次不够多、季相变化不够丰富、文化意蕴缺乏特色,这三方面需要整改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农业多功能性内容特征,深入研究农业多功能性乡村振兴目标的关联机理,导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对策建议。【结果】农业具有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多功能属性,农业多功能性与乡村振兴目标深度匹配关联,产业兴旺需要农业经济、生态、文化功能提供动力支撑;生态宜居需要农业生态和文化功能回归助力;乡风文明需要发挥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有效治理需要农业社会和文化功能保障引领;生活富裕需要农业多功能性全面充分发挥。【结论】实现农业整体功能最大化,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要放大农业经济功能,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激活农业生态功能,让农业成为美丽乡村的生态屏障;挖掘农业文化功能,守住乡村发展的根脉灵魂;强化农业社会政治功能,为乡村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城市景观为载体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地融入雨水基础设施中,形成生态功能与雨水管理功能结合的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记录、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柳州可供选择的公园景观植物种类。【结果】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常用的屋顶绿色、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植物配置应用。【结论】在营建柳州海绵城市公园景观植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实现生态雨水管理设施与景观植物配置合理的融合,使城市景观公园向着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本学    陈明鑫   《现代农业研究》2022,(5):20-22
乡村是未来居民的理想居住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景观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生 态功能评价作为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的基础工作之一,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 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中原乡村景观生态功能指数作为评价的度量标准,对平原地区景观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异质性、 自然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晓刚  罗奇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999-1003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方法】通过对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视频资源建设、远程培训、呼叫服务、产业信息化应用等需求进行分析,对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进行设计。【结果】设计了由技术集成层、内容支撑层、基础服务层、特色应用层、网络层和终端层6个部分组成的、适合广西特点的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结论】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具有信息数据集中、应用功能完善、服务覆盖面广等优点,为该平台详细功能的开发、测试、应用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提升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天山中部沙湾林场为研究区,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立地环境、生理生态状况等方面,从遥感数据提取有关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标因子,对沙湾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建立一套适合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为新疆天山中部林区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和新疆森林资源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各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作用和影响程度,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结果】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在0.12~0.59,分析得出指数大于0.4的为健康,其中针叶林景观、阔叶林景观、疏林地景观、灌木林景观、苗圃景观、宜林荒山荒地、非林地平均指数分别为0.59、0.56、0.36、0.41、0.12、0.53、0.48,5个森林景观为健康。【结论】研究结果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为新疆天山中部林区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提升校园生态景观形象,以期为柳州乃至广西其他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从现场实地调查、访谈、专家咨询几个面入手,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植物造景特色进行探讨。【结果】园林植物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中创造了开放式的景观格局,构筑了互融式的交往空间,建设了流动式的文化长廊以及营造了生态、舒适的人居环境。【结论】高校应运用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营造特色空间,加强校园景观环境的建设,以满足高等教育对环境和文化建设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17.
于清武 《广西农业科学》2014,(12):2293-2296
【目的】为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利于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海洋共生微生物多样性、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海洋微生物化学多样性、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抑菌和生物毒及抗肿瘤等方面。目前,存在经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矛盾突出、海洋外源污染物严重等问题。【建议】应拓展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探寻海洋微生物"沉默"基因的激活方法、构建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评估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快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步伐等,以实现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漳平市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策略,为漳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以漳平市上界村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上界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探索制约上界村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结果/结论】文章从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4个方面,提出上界村应着力打造乡村特色“莲”品牌;加大文创产品创作力度;多途径营销渠道推广;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专业人才等多个具体建议,为促进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郑文俊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06-1610
[目的]分析柳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的“推力-拉力”因子,为柳州市及广西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柳州市为实证案例区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从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定量分析乡村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结果]柳州城市居民赴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乡村休闲放松”、“怀旧与新鲜感”和“商务需要”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自然与生活”、“乡村人文景观”和“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吸引力.[建议]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推城市居民出游;营造乡村休闲氛围,增强乡村旅游拉力;保护乡土景观资源,促进柳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