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花茶窨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鲜花具有吐香性能及茶坯具有吸附性能。应用这一理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茶坯吸附鲜花吐放的香气,即可制成既具有茶香又有花香、而且有花、茶调和结合的香气。因此,真正弄清花茶窨制的理论,对于提高窨制花茶的技术,制出高质量的、别具风韵的花茶无疑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花茶中茉莉花茶的窨制最为讲究,窨制技术变化多,用花量幅度大,品质差异悬殊。用花量多少是随着茶坯老嫩程度而变化,嫩茶多,老茶少。窨制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茶叶和鲜花的充分拌和接触,茶叶吸收鲜花水分,拌随着吸收花香。但是,在复火工序中,香气又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部分逸出。因此在窖制过程中存在着吸香与失香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一矛盾,对窨花技术设计与技术掌握极为重要。在生产实践中已有许多经验积累,反映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花茶已有很久历史。公元960年茶民就发现茶叶吸收异味的特性,以“龙脑香料”、“珍菜香草”加入茶叶中“以助茶味”。到明代花茶加工已有了很大发展。顾元庆删揖的《茶谱》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鲜花种类和窨制技术。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福州长乐邦茶号已开始用茉莉鲜花窨制花茶销售。1890年前后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运茶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逐渐成了我国的花茶窨制中心。  相似文献   

4.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92,14(4):37-40
茉莉原产亚热带,性畏寒。其鲜花香气清鲜幽雅,是我国最早主要的窨制花茶的原料。普通窨花用茉莉有单瓣和复瓣两个品种,单瓣茉莉花小而轻,香味很好,但是难种植,产量低,目前栽种不多,复瓣茉莉花较大而重,香味品质虽然不及单窨好,由于它抗病力强,容易栽培管理,产量高。因此,复瓣茉莉是目前窨制茉莉花茶的当家品种。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复瓣窨莉。茉莉鲜花在窨制过程中要正常吐香,茶坯才能够吸附到浓郁幽雅的花香,生产出优质茉莉花茶。茉莉鲜花正常吐香要有一定温度和空气中的氧气。对温度的研究报导较多,  相似文献   

5.
关于茶叶吸附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毅 《茶业通报》1989,11(4):27-28,36
我国花茶历史悠久,古人早就认识到茶叶的吸附现象,在宋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明代程荣所著《茶谱》已详细叙述了花茶窨制方法。为后来花茶生产技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史料。花茶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花茶生产技术理论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茶叶吸附理论是制茶学的基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花茶加工工艺的重要基础理论依据。随着物理表面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了茶叶“吸香”的原理,并将理论指导于生产实践,本文着重用物理表面化学基础理论结合花茶生产过程现象讨论茶叶  相似文献   

6.
茶坯即用于窨制花茶的烘青绿茶原料,在各种精制茶的加工中要根据各种茶类的要求进行加工。本文对常规的茶坯加工程序作了论述,同时对各个加工工艺中的生产成本作了计算。结果可供一般茶厂借鉴。  相似文献   

7.
闽76~2型花茶窨制联合机是福州茶厂继闽76型花茶窨制联合机,进一步改进后,于1982年7月正式投产使用的。它把花茶窨制技术中的茶坯储放、鲜花摊放养护、筛花、茶花自动配比、窨花拼和、通花和起花等多道工序全程机械化、连续化。并采用了R、T、P茶/花自动配比控制,以随动调节原理,实现茶、花自动跟踪配比给料。该机长23米、高5米,宽2.5米。生产能力:每小时筛选鲜花40~45担,每次可窨茶200~240担,拼和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次通花不超过1小时,产品降温10℃左右,起花每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燮清 《茶业通报》1996,18(3):42-43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谢燮清(苏州茶厂215008)笔者自1986年起,配合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开展“花茶香气”研究,并在骆少君同志的指导下,进行了香花前茶坯喷水等试验,1992年根据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的布置,对新工艺进行验证,现将试...  相似文献   

9.
韦秀杨 《茶业通报》1992,14(1):40-40
压花在中低档茉莉花茶生产中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例如四级茉莉花茶70%窨,30%压;而五级和六级茉莉花茶窨和压各占50%;三角片等付茶为全压。因此在压花中如何提高压窨技术,通过花渣对中档茶叶的压窨,减轻中低档茶叶的青粗气和苦涩味及茶的烟、焦、霉味,对提高中低档花茶的质量,促进中低档花茶的销售和降低企业成本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茶厂压花窨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花茶是我国独特茶类,用清高芬芳或馥郁甜香的香花窨制而成。我国生产的花色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代代花茶、柚予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品质优、数量多而畅销。为提高茉莉花茶品质,笔者将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窨制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所谓茶叶比表面,就是一克茶叶所具有的表面积,它是影响茶叶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索,也是茶叶吸附能力大小的标志,研究茶叶表面性质,对花茶窨制理论有重要的意义。茶叶比农面早巳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笔者利用 ST—03孔径表面测定仪,对部分茶叶的比表面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桂花属(Osmanthus fragrans Lour)木樨科木樨属,是一种食用香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芳香物质,故鲜花经过糖浸盐渍后,可做食品调料,用以窨制桂花茶,独具风格,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和,茶香花香并茂,此乃桂花茶一大特色。湖北咸宁市是全国桂花重点产区之一,有丰富的鲜花资源,咸宁用桂花窨制的桂花茶,已有多年历史,其年产量达四万多斤,主销省内外和部分出口。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经湖北省科委组织全省茶叶专家鉴评,被定为我省地方名茶,其窨品香气清鲜幽雅,滋味浓  相似文献   

13.
佛手属芸香科植物 ,枸椽的变种 ,其花为白色 ,圆锥花序 ,花瓣五枚 ,中医学上花可入药 ,主要功能为理气和胃。浙江金华是国家命名的“中国佛手之乡” ,佛手花资源十分丰富。为开发花茶新品种 ,笔者根据茉莉花茶生产实践 ,对佛手花窨制花茶 ,作了尝试 ,现总结如下 ,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茶叶 :选用金华市七一茶厂生产的一级烘青茶坯。1 .1 .2 佛手花 :由金华市红壤开发项目办佛手基地提供。1 .2 试验方法选择开花程度基本一致的佛手花 ,分别进行不同下花量 ,不同窨花时间和不同窨花次数的比较试验。2 结果与分析2 .1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绿陈茶和金银花为原料,选择配花量、窨制时间、窨制方式和窨制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金银花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二窨一提的窨制方式,在33℃的条件下,用40%配花量窨制20h所得金银花茶品质最佳,水分含量6.71%,茶多酚含量12.39%,水浸出物含量37.02%.花茶条形较紧、色泽翠...  相似文献   

15.
花茶是我国独特的一种茶叶品类,它以香气鲜灵芬芳、滋味醇厚鲜爽,品质优异而被消费者喜欢。远在一干年前,就有绿茶加入龙脑香的记载,到如今已发展年销售量150万担左右,花茶并已经销往东南亚、东欧、西欧和洲亚各国。虽然花茶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品质不稳定,主要是窨制方法落后,鲜花利用率低。据报道:按现有的窨制技术计算,三级茉莉花茶的香油利用率只有26.26%,大部分都被损耗。为了提高鲜花的利用率,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提出了茉莉花茶“分段窨制、提花拼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花茶起源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茶,是将茶叶窨以香花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在国内有着传统的销售市场。至于花茶起源何时?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书中认为,“茶引花香增益味道,自古有之,是在1000多年前的宋初贡茶,即加龙脑香料制造”;朱自振在《中国茶业历史资料选辑》一书的序言中也说,花茶“产生可能源于北宋片茶中掺龙脑等香料的启发”。持这种看法的还有《福建茉莉花茶》一书及一些有关在茶史方面的论文。然而,只要我们对茶叶发展的历史进行直观,就会得出与此不同的看法,研究花茶起源不能以宋初为上限,必须考察花茶何以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即应追溯到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珠兰花茶是徽州特产,是歙县三大花茶品类之一。窨制历史悠久。珠兰花原产闽、粤,是一种亚热带喜温农艺作物。据传远在清代乾隆年(1736一1795年)间,有歙人江某在闽中罢官归来,因酷爱其花香,遂引种回乡,苦心培植。初以盆景装饰观赏,后来逐渐用其花蕊熏制茶叶,使名茶与香花有机结合,窨制成色香味均臻上品的珠兰花茶,  相似文献   

18.
健身金银花茶,是茶叶经用金银花窨制而成。开水沏泡,出汁金黄明亮,其味清醇。夏日饮用,清香润喉,消渴降温。有人患痢疾不愿服药,试饮此浓茶二日,其痢自止。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历代早有用金银花冲泡代茶坎用的习惯,特别在炎署夏日,用以清火预防中暑或防治感冒及肠道感染等等。有的除饮用外,冲泡液给小儿洗擦去痱毒,或  相似文献   

19.
为利用桔柑生产废花研制生产桔柑花茶,对桔柑花的窨茶记载及功效进行了收集,并对汉中本地桔柑窨茶花源花季、早花日期、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和利用研究,进一步对桔柑花蕾育开、不同开度花窨茶效果及采花方法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桔柑花季,在无公害栽培桔园,人工采摘刚开桔花,用来窨制桔柑花茶效果最好。项目2014年通过市科技局成果评审,2015年获汉中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2017年6月获国家方法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20.
茉莉花茶窨制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宜豪 《茶业通报》1994,16(3):25-27
茉莉花茶窨制新技术黄宜豪(福建省福州茶厂)茉莉花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内销量最大,年产量7万吨左右。长期沿用的传统窨花工艺,工序繁琐、耗大、效低,生产周期长.鲜花利用率低,导致花茶生产成本高。因此,改革传统窨花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茶叶科技工作者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