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中原经济区的规模化奶牛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奶业发展措施,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各种类型规模化奶牛场的调查,在了解规模化奶牛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奶牛场的饲料供给、粪污处理、适宜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规模化奶牛场适宜的发展规模和经营模式,供有关部门制定奶业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规模的壮大,规模化奶牛场数量持续增加,但奶牛场粪污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规模化奶牛场粪污的危害性,然后从雨污分离、固液分离和干清粪工艺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方式进行概述,最后从厌气(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微生物发酵用作饲料和生产生物有机肥三种不同模式介绍模化奶牛场粪污的循环利用操作,以期为规模化奶牛场粪污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由原来的分散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近年来,白城市相继建设了以牧业园区为主体的规模化奶牛场,为白城市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规模化奶牛场的生产管理上仍存在主观上仅追求经济效益,客观上忽视牛群结构及牛群的周转,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笔者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管理的调查研究,结合规模化奶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及牛群的周转计划拟制了具体方案,希望找出一个适合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家政策和奶牛业在市场经济下的自然发展及对国外奶牛养殖模式发展经验的借鉴,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是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规模化奶牛场的高效运营管理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就规模化奶牛场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浅析,进而为我国奶牛场的高效运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规模化奶牛场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本文对本地区一个结核病阳性奶牛场进行了跟踪检测、不同试剂检测比较、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结果显示牛结核病的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引进结核病阳性牛,同时与检测试剂、圈舍建设、饲养管理也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说明,规模化奶牛场结核病防控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奶牛场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集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奶牛场排出的废水严重污染着水体和土壤,因此对其进行排污分析尤为重要。本试验对规模化奶牛场产生污水的主要污染指标及沼液的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以期为规模化奶牛场污水的处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阐述了规模化奶牛场疫病的成因,并针对规模化奶牛场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摸清辽西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方法]本研究应用美国加州奶牛乳房炎检测方法(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对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定期采集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动态监测.通过临床检查和CMT方法对辽西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1 326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奶牛场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业建筑,涉及畜牧、建筑、工业生产与管理等多个学科。传统小型农户散养模式正在被大型集约化、工厂化的奶牛场模式所代替。规模化奶牛场需要各个专业的人员协调配合,并且在建设奶牛场时各个阶段和流程相互制约和联系。目前我国奶牛场建设存在各环节不匹配、建造方法落后、不重视奶牛福利、场内流线设置模糊和舍内环境控制差等问题,不仅增加了劳动力和整体投资,还对奶牛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北方规模化奶牛场设计的系统化思维,即以农业建筑学和畜牧学知识为理论基础,从工艺设计、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对规模化奶牛场的设计进行较为完整和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旨在提高畜牧工作者对畜牧场设计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规模化奶牛场发展当中,对于粪污的处理与应用是实际生产当中的难点.在本文中,将就规模化奶牛场粪污收集及制作卧床垫料的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airy breeding and the scale feeding level,the average individual milk yield of dairy herds in Chin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However,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especially in high-producing dairy cows,has declined continuously and affected severely dairy farm profitability.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wa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environment,herd management,genetics and various diseases.It has become more evident that genital tract diseases(also known as reproductive diseases) decrease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The effect of reproductive diseases on reproduction of dairy cows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incidence of reproductive diseases such as metritis,various types of endometritis and retained fetal membrane and ovarian diseases such as ovarian cyst,persistent corpus luteum in China and abroad.This paper highlighted the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disease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such as days open,calving interval,pregnancy rate,estrus detection,days to first breeding and breeding index.Moreover,we analyzed in more detail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by disrupting endocrine signaling,damaging intrauterine environment and causing ovarian dysregulation.Lastly,we looked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reproductive diseases of dairy cows that provided data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scale feeding,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reproductive diseases,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ve capacity of dairy herd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奶牛育种和规模化饲养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奶牛群单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繁殖性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的盈利能力。繁殖性能的降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畜群管理、遗传和各种疾病等。近年来,生殖器官疾病(也称繁殖疾病)降低奶牛生殖能力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其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述了国内外生殖道疾病如子宫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卵巢疾病如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繁殖疾病发生情况。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比较,重点介绍了繁殖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如空怀天数、产犊间隔、妊娠率、发情检出率、产后首次配种天数、配种指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和研究成果。同时,重点分析了繁殖疾病通过干扰生殖内分泌,损伤子宫内环境,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并对奶牛繁殖疾病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改进中国规模牧场管理措施、减少繁殖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群生产和生殖能力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粗饲料资源较差以及广泛存在的青贮铡切较长等现实问题,本研究旨在为制定适合于中国饲料资源条件的青贮以及不同生长和泌乳阶段奶牛的TMR分级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对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玉米青贮和TMR样品进行颗粒度筛分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并与美国宾州颗粒度分级筛(PSPS)的TMR颗粒度和日粮NDF推荐值进行比较。通过比对发现我国玉米青贮的饲料颗粒度普遍偏大,第一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远超过宾州筛3%~5%的推荐值。新产牛和高产牛TMR样品位于第一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绝大多数超过了8%,第二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比美国推荐值要低15%~25%,这可能是由于粗饲料(青贮和干草)颗粒度过长造成的。高产牛和新产牛日粮NDF含量处于35%~42%,基本上在美国宾州筛推荐的中低产奶牛日粮的NDF范围,这与我国的粗饲料资源有限、质量不高、粗饲料铡切长度有关。因而,我国牧场不能照搬美国宾州筛的TMR分级标准,而应根据我国粗饲料的国情,制订适合于中国饲料资源条件的青贮与不同生长和泌乳阶段奶牛的TMR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牛群改良)牛奶测定技术是奶牛饲养的核心技术,旨在加强牧场的管理基础和遗传基础,提高奶牛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效率。本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奶牛场和西安草滩奶牛一场进行了DHI测定。[方法]对DHI报表中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产奶量四项基本测定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安草滩奶牛一场奶牛乳中体细胞数(35.0万个/mL42.0万个/mL)和产奶高峰日(89.30d66.20d)均大于校实验牛场。[结论]西安草滩奶牛一场脂蛋比低于正常水平(F/P1.12),校实验牛场脂蛋比高于正常水平(F/P1.12)。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廖党金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户)中随机选择的215头奶牛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场感染率达100%,奶牛平均感染率为63.26%,平均EPG值在96~442之间。其中青年牛的感染率为最高,达78.13%,在被调查的寄生虫阳性的青年牛中小袋纤毛虫为100%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已成为金华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虫种,应引起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相似文献   

16.
推进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已成为我国奶业转变增长方式、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但综合多种因素,养殖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不同类型的奶牛养殖场存在一个最优规模。本文根据我国奶牛行业的现有技术水平,通过分析影响奶牛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和经验,提出了我国不同养殖类型奶牛场的最优养殖规模以及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奶牛养殖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仍以奶牛饲养小区为主体(集中饲养地、集中挤奶、统一防疫、分户管理、分户结算),奶牛养殖小区农户养殖的奶牛总数占全国总存栏的70%以上,这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暴露出很多问题,必须向现代养殖模式转型,转型的主要方向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式奶牛场或股份合作制奶牛场,与其他大中型奶牛场一起成为我国现代奶牛场养殖组织模式,用5年时间使我国成乳牛胎泌乳量达到7 000 kg/头,实现奶牛养殖业发展以质量型发展为主,通过奶牛养殖模式转型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国内外奶牛生产中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作者就国内外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概况,致病菌,以及经济损失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改进奶牛场管理、加强乳房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乳业正呈现出正态上升的发展趋势,各乳制品加工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充规模。集团收购或扩充新厂时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人员劳动效率低下,员工素质不高,经济意识薄弱,质量意识不强等,此类问题多半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到位造成的。本文分别介绍了6S管理模式和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并就其在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和收效分别做了阐述,以期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针对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三个千头规模牧场进行B超技术实际生产应用,对三个牧场不同年度有无使用B超技术的牧场分别进行配种后30d早孕诊断,提前检出空怀牛及时处理并再次参加配种使之怀孕,减少空怀饲养成本。通过B超技术应用并收集配种率、受胎率和繁殖率等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超应用于三个牧场可促进成母牛实际配种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21个百分点(P〈0.01)、21个百分点(P〈0.01)、19个百分点(P〈0.05);促进成母牛月平均情期受胎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3个百分点(P〉0.05)、6个百分点(P〈0.05)、3个百分点(P〉0.05);促进成母牛年总繁殖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5.1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B超应用于青年牛的早孕诊断与繁殖管理,效果不明显(P〉0.05)。在分析研究中,在南方夏季高温减少配种的条件下,应用B超使6~11月平均配种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并由配种后30d使用B超早孕诊断与60d复检对比差异可知,60d直检空胎率相比较降低了25.65个百分点,30~60d之间的胚胎损失率为4.92%,这也反映该公司牧场牛群质量和饲养管理等整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